第二个,技术转让费里面也有水分。这个水分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分析来得出。我也要摆出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国外的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具体不说)和国内企业技术转让费占利润的比例不相等,说明白一点,国内的这点技术转让费实在无法和人家的研发费用相比。那么,为什么人家花了那么多研发费用的车还买得比我们便宜?这里面的差价到哪里去了?换一句话说,几乎没有研发费用的国内合资企业怎么会比国外大额研发费用造出来的车还卖得贵?第二个事实是国内企业也有花钱改进的,不管是不是有人说“改进就是描了个眉毛”,但这个改进还是这就比较负责任了,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太少。
现在说第三个,批量成本。厂家自己产能不高不能怪消费者吧?产能不高是厂家的原因,那么由此而带来的成本是不是要通过汽车价格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个逻辑谁会同意?和一些业内人士私下里谈话,说的再深入一点,批量成本是个根据不同的生产线规定出来的概念,比如说,一条生产线只要在一年内达到某一个数字,就基本不存在额外的成本,而在国内,生产线是不是到了报废期限暂且不说,事实是现在的合资企业的产能基本上超出了这个平衡点,要不然把数字报给我们看看嘛!那么,批量成本子虚乌有!
汽车成本不接轨 价格接轨只是暴利的伪装
让我们再从国外汽车厂家的成本把国内的这三个成本翻过来推敲一下。国外汽车企业面临的成本还有:
首先,大量的研发费用,这一点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国外的公司要把研发费用作为公司的年报公布给股民。
第二,劳动力成本.国外的员工成本很高(国外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决定的),而国内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的话,国外劳动力成本应该是国内的5倍以上,这是个保守的估计。所以我们知道为什么人家外国老裁员了。
第三,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费用。这是我要重点提出来的,汽车工业的不断持续发展需要汽车企业来进行,那么推动汽车工业前进的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发展成本。这包括一系列的研发(动力,能源替代,安全系统,材料等等),公关,社会责任,以及对整个汽车产业的研究和推动的贡献。但是国内厂商不一样,一般有好的政策扶植,这方面的成本相对可以忽略不计。
天天喊价格和世界接轨了,但是成本还是低的一塌糊涂,那么这里面还是藏着暴利,价格和世界接轨难道是个假面具?
厂家要做的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买车
我上面的这个分析是负责任的,但是不一定对,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专门搞汽车制造的,不明白一辆汽车到底多少成本。正因为我和普通消费者一样不太明白,所以我要揣摩,我推测的依据就是上面的内容。在国内的消费者日益成熟的今天,汽车产业却举步维艰,这和厂商不公开(不管是有意无意)汽车成本有关系,一方面隐瞒起来不公开,一方面还让价格起起伏伏,说话不算话,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买车。降到什么时候才会买?当然降到消费者认为合理才会买。消费者怎么来判断合理?就是要看你的成本是多少,不是不让你赚,只是觉得赚得太多。到底赚了多少?还是要看成本。
早在新千年的时候,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两位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者,碰巧的是,其中的一篇论文就是写的二手车市场,作者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制约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原因就是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买车的人不如卖车知道车的质量,就是不知道车的价值,总认为自己可能买不到物有所值得车,买卖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市场的萎缩。
我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好几个“不知道”,这说明现在的中国汽车产业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而且已经很严重,都产生信任危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议要有关部门强制执行,清查成本。没必要等到那一天的到来,那么一句话:厂商们,尽快公布汽车成本(不一定要公布到元、角、分),最大程度上的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买车吧。这样一来,信任危机和产业危机都会迎刃而解,这才是汽车产业的理性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