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汽车业] 国产车成本探底

[复制链接] 7
回复
15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24 12:4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年伊始,车市价格可谓是此起彼伏,公众的反应是清一色,完全支持降价并且完全反对涨价。换句话说,不管年初的涨价是厂商做秀还是真的有道理,消费者就是不认。为什么?我想就因为一个词:暴利!一方面在消费者心中,汽车是个超暴利的行业;另一方面,厂商又喊冤,说在亏本卖。这里面到底谁是对的,应该相信谁?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汽车产业已经迎来了信任危机,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产业危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不会谈及具体车的具体价格,也不会说到具体的厂家,只是在市场层面,在消费者心里,就一个汽车产业应该怎样合理长久发展谈我的看法。

消费者认定一个理:汽车是暴利行业

  首先,我们从暴利开始说起。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我也是消费者)会认为汽车产业是暴利?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个:进入者很多。老百姓是很关心汽车产业的,当我们看到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厂家(尤其是原来和汽车一点不沾边的厂家)纷纷进入汽车产业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汽车行业这么疯狂?答案就是:肯定有得赚。消费者也是会比较的:手机,家电,房地产的厂商都进入汽车行业,这说明汽车比其他行业赚的更多,而且是比其他行业中赚的最多的还要赚得多。要不然你进来干吗?此乃暴利之一。   第二个: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个问题只要接受过初中政治、地理教育,或者买份报纸,再或者看看新闻联播的人就知道。而且国外企业纷纷到中国来建厂,把亚太总部都搬到中国来,这些都在验证老百姓的判断:中国市场成本低。显然,成本越低,当然赚得越多。此乃暴利之二。   第三个:比较国外来看,中国车价高。现在这年月没有多少人,尤其是没有多少对车感兴趣的人不会上网了,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世界变得很小,小得让人喘不过起来,同样也小得让你藏不住东西。那么,老百姓就会把全世界的车价拿到一起来一比较:怎么,Made in China反而还卖这么高?入世都这么多年了,人家别的国家原产的能卖18万,为什么你合资的还卖24万?此乃暴利之三。

厂商却在喊冤:我们成本很高

  再看厂家喊冤称赔的理由,我想通过分析“额外成本”的角度来看。(我把企业自己认为消费者看不到的成本称作“额外成本”)   第一个:关税、零件、生产线成本。我们不说进口车,只说国产车。尤其是合资企业,国产车实际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国产,包括生产线,还有好多关键的零部件(包括配件)还是要进口的,那么进口总要有关税,多少税?——厂家说反正很高!加上钢材涨价,零部件涨价等等,形成一笔成本。此乃“额外成本”之一。 第二个:技术转让费。我们的合资企业基本上都使用的国外的图纸和技术,用的也是国外的生产线(改装也得先从国外买),这些都要交费用,都要算作是额外的研发成本。此乃“额外成本”之二。 第三个:批量成本。这个稍微专业一点,是个规模经济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年产量上不去,导致大额总成本被分摊到每一辆车上,单车成本就上升了。简单来讲1000万的生产线用5年,每年费用200万。如果每年生产1000辆车,每车成本就是2000块;如果每年生产5000辆(先不考虑卖不出去的问题),每辆成本是400块,所以,产能不够导致成本很高。那么,由于产能不够导致的批量成本,是“额外成本”之三。 厂商这里暂且也说三个成本。

对厂商成本的推敲:真的那么高?!

  说到这里也不知道谁说得对,因为每个人的判断不一样,消费者和厂商的判断也肯定不一样。我个人的观点是,厂商的成本理由基本上都可以推敲一下,不相信看看我的分析,我们放到一个大的环境下分析就一清二楚。

  首先是关税和零部件。关税到底是全盘转嫁给消费者还是厂家和消费者按比例分摊?这是个经济学上的社会福利分配的话题,不多说,这个问题也会随着06年7月1日的来临而解决(按照WTO协议,中国在06年7月1日将取消汽车进口保护关税,和WTO规则持平)。零部件成本这里就有文章了,首先:零部件进口比例消费者不知道,多少用的是国外的,多少是自己产的?举个例子,在国外5-10美元成本的ZIPPO打火机在温州产的成本只有10元钱,那汽车零部件呢?国产化以后,成本到底是多少?谁也不知道(除了生产厂家)。从一些现象来看,应该很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商上说“整车销售不赚钱了,维修还可以赚些钱”,维修除了靠工时费赚钱以外,当然就是零部件的差价。举个电磁阀的例子:进口的电磁阀一般成本是500元左右,200元左右是最差的产品。但是国产以后的成本是100以内。汽车有多少个部件?零部件成本还高么? 说说生产线,第一个疑问:国内的生产线是不是国外的所谓的淘汰品?不知道。但是有一个明显的制度问题,国内没有完善的汽车生产线强制报废的制度,而在国外,是有必须限年报废的制度(一般是5年)。在没有强制报废制度的情况下,谁都会怀疑:是不是存在该报费的生产线还在用的问题?如果有,那么这也算成本?甚至有的厂家的生产线完全是国外报废以后买回来改进后马上用的,“能开动就用”。能有这样的联想来自于两个事实:一个是该报废的汽车满街跑;一个是许多国外停产淘汰的车型引进中国。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12:44:01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技术转让费里面也有水分。这个水分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分析来得出。我也要摆出两个事实:第一个事实是国外的企业每年的研发费用占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具体不说)和国内企业技术转让费占利润的比例不相等,说明白一点,国内的这点技术转让费实在无法和人家的研发费用相比。那么,为什么人家花了那么多研发费用的车还买得比我们便宜?这里面的差价到哪里去了?换一句话说,几乎没有研发费用的国内合资企业怎么会比国外大额研发费用造出来的车还卖得贵?第二个事实是国内企业也有花钱改进的,不管是不是有人说“改进就是描了个眉毛”,但这个改进还是这就比较负责任了,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太少。

 现在说第三个,批量成本。厂家自己产能不高不能怪消费者吧?产能不高是厂家的原因,那么由此而带来的成本是不是要通过汽车价格转嫁到消费者头上?这个逻辑谁会同意?和一些业内人士私下里谈话,说的再深入一点,批量成本是个根据不同的生产线规定出来的概念,比如说,一条生产线只要在一年内达到某一个数字,就基本不存在额外的成本,而在国内,生产线是不是到了报废期限暂且不说,事实是现在的合资企业的产能基本上超出了这个平衡点,要不然把数字报给我们看看嘛!那么,批量成本子虚乌有!

  汽车成本不接轨 价格接轨只是暴利的伪装

  让我们再从国外汽车厂家的成本把国内的这三个成本翻过来推敲一下。国外汽车企业面临的成本还有: 首先,大量的研发费用,这一点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国外的公司要把研发费用作为公司的年报公布给股民。 第二,劳动力成本.国外的员工成本很高(国外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决定的),而国内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的话,国外劳动力成本应该是国内的5倍以上,这是个保守的估计。所以我们知道为什么人家外国老裁员了。   第三,企业持续发展带来的费用。这是我要重点提出来的,汽车工业的不断持续发展需要汽车企业来进行,那么推动汽车工业前进的企业面临着不小的发展成本。这包括一系列的研发(动力,能源替代,安全系统,材料等等),公关,社会责任,以及对整个汽车产业的研究和推动的贡献。但是国内厂商不一样,一般有好的政策扶植,这方面的成本相对可以忽略不计。

  天天喊价格和世界接轨了,但是成本还是低的一塌糊涂,那么这里面还是藏着暴利,价格和世界接轨难道是个假面具?

厂家要做的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买车

  我上面的这个分析是负责任的,但是不一定对,为什么呢?因为我不是专门搞汽车制造的,不明白一辆汽车到底多少成本。正因为我和普通消费者一样不太明白,所以我要揣摩,我推测的依据就是上面的内容。在国内的消费者日益成熟的今天,汽车产业却举步维艰,这和厂商不公开(不管是有意无意)汽车成本有关系,一方面隐瞒起来不公开,一方面还让价格起起伏伏,说话不算话,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买车。降到什么时候才会买?当然降到消费者认为合理才会买。消费者怎么来判断合理?就是要看你的成本是多少,不是不让你赚,只是觉得赚得太多。到底赚了多少?还是要看成本。

  早在新千年的时候,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两位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者,碰巧的是,其中的一篇论文就是写的二手车市场,作者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制约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原因就是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买车的人不如卖车知道车的质量,就是不知道车的价值,总认为自己可能买不到物有所值得车,买卖双方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市场的萎缩。

  我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了好几个“不知道”,这说明现在的中国汽车产业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而且已经很严重,都产生信任危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议要有关部门强制执行,清查成本。没必要等到那一天的到来,那么一句话:厂商们,尽快公布汽车成本(不一定要公布到元、角、分),最大程度上的消除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买车吧。这样一来,信任危机和产业危机都会迎刃而解,这才是汽车产业的理性发展道路。

板凳
发表于 2005-2-26 10:16:05 | 只看该作者

明白了

4
发表于 2006-4-30 16:10:43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5
发表于 2006-5-4 09:08:0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研究精神值得学习!!

6
发表于 2006-5-5 12:44:12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有道理!!

楼主的这些论点确实精辟,值得众多关心汽车行业的人士深入思考!!
7
发表于 2006-5-5 17:37:2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研究深度和专业水平很高,但是却得出了一个永远无法实施的结论,你们看到过有商人公布自己产品成本价格的吗??(古往经来,中外市场???)

而且作者少计算了品牌建设的成本和财务费用,一个永远合适用在国内起产企业的成本就是规模成本,没有规模,我们很多配套件甚至比进口还要贵的,,

8
发表于 2006-6-1 11:53:4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作者说的很有道理,是的汽车是暴利行业,现在中国国民的收入高了,对于luxurious good渴望高了,产品卖的好是因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因为厂家能赚多还是少来决定的。 也公布了成本就 没有得赚了!而且成本包括可见成本和不可见成本。一个汽车制造商的不可见的成本是很高的,例如:广告费,企业发展到现在的GOOD WILL,等等。一个成熟的制造商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的。所以他们的成本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就使公开了消费者都全部理解各项成本项目吗?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