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家乡系列续文--成长

[复制链接] 13
回复
18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5 16:2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本是一文多年前便完成的回忆碎片,早在<家乡>系列完成不久,这一文就已经成稿,但由于不想打破<家乡>系列一直温暖的感觉,并感觉不是太有必要贴出,所以迟迟放在电脑里.时至今日,回头看过往,心情十分平静,终于可以在一个平静地氛围里娓娓道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0:39 | 只看该作者

童年

童年

上学之前我其实不完全是在外婆家的,虽然我的在《家乡》系列文里有提到过,但实际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带的。二十几年前,我出生的时候是在外婆家的卫生院,我的爸爸和妈妈参加工作都不久,每个月领三十六的工资,爸爸交三十给奶奶,其实爷爷奶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都是">都是ersonName>老师,他们衣食上是富足的,只是按观念,长子好象要这么做。之前,好象是住在爸爸单位,记不太清楚了,反正,是后来才到中心镇,原先是在另外一个镇。也是在政府大院住,就是那时候大院对面有家餐馆,经常去,有个漂亮的姐姐会给我可乐,每次去我都第一个跟着她不放,她就是我后来的舅妈。

入学是五岁了,幼儿园的园长看了我的户口本,说我是下半年出生的不能报名,然后妈妈对她说,要是我长得比任何一个孩子小,那我就马上走。那时候我比别的小孩长得都高,妈妈不知道怎么养我的,白白胖胖的,可以说有点敦敦的。

后来我入学了,小班,中班,大班。大班的时候我当了班长,还拿了生平第一张奖状,是奖励好孩子的,那三年,我每周都有小红花小红旗,老师奖励一周表现好的孩子,我从小就非常听话。

幼儿园的前半段时间,我们家住在妈妈的单位,那是一个事业单位,有附属的培训班,专门是为考驾照的人开设的,那时候,我们家住三楼,楼下是个练车的操场,爸爸开始还不和我们在一个镇.培训班三楼的第一间,十平方米的小房间,煮饭是在过道上面,厕所是在走廊尽头,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个衣服柜子,墙壁上贴着我的手工剪纸、我画的画,还有我从学校得来的红花红旗,没有电视,只有一台茶花牌的电风扇,是我出生那年买的,妈妈和爸爸大概怕我热着。

那个时候一个培训班只住不到十户的人家,据我印象大概就六户,加我有三个小孩,其他两个也是女孩,小白大我一岁,现在已经是小学教师,小凡小我一岁,后来考到浙江大学,平日里也不怎么一起玩,若大的一个培训班,夜里就冷冷清清,听说那里以前是解放初的行刑场,枪毙过很多人,所以更是阴阴的,不过我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一点不害怕。每天夜里妈妈给我一个煮鸡蛋玩,在被窝里藏来藏去,让我满床去找,一边学念儿歌,有一次背一首儿歌背了一个晚上没背下就被妈妈小打了一顿,然后边哭边背着睡着了。妈妈每天晚上给我织衣服,我从上中学开始才不再穿妈妈织的衣服,之前衣服和裤子都是妈妈亲手织的,而且图案都比别的小朋友漂亮,非常得神气那时候。

只是,有时候我病了,妈妈要骑自行车带我很远的路去看医生,妈妈说有一次发烧到三十九度半,连续几天都不退,爸爸又工作忙得不回家,真把妈妈吓坏了,看来我小时候还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换妈妈病的时候就惨了,我不懂得照顾妈妈,还小,根本不知道妈妈坐在床上是病了,妈妈叫我去楼下小凡家倒杯水上去,我到她家里,一玩就忘记了,然后玩够跑回家妈妈问水呢?我说忘记了又去小凡家倒水,又玩忘记了回去,如是重复很多次,后来还是小白的妈妈来我家才知道妈妈病了,然后照顾妈妈吃药。

那时候培训班离学校远,上学时候妈妈用自行车带我都要半个多小时,要下一个很陡的坡,冬天里,风就像刀一样划在脸上,妈妈会把我用围巾包得严严实实,其实我知道,妈妈自己也很怕冷,一双很旧的手套是妈妈参加工作时候外婆买给她的,用了好多年头。那时的物价有的还要按票发放,但是猪肉什么是不用,妈妈说,三块钱一碗冰冻的虾,两块钱一串猪肉,一天一点青菜就是一星期。

有一段时间,妈妈把我中午寄在大姑姑家,她家离幼儿园比较近,奶奶那时候也在帮姑姑带堂弟,我上课的时候中午要是回家,一来一回时间就很紧张。然而,我在他们家并不快乐,我是个外人。他们只负责一碗饭一点青菜,其他的,没有了,妈妈一个月给姑姑五块钱。时至今日,我和妈妈说起这些的时候,她都会感叹当年怎么会那么得清贫,连她自己也想不通。不过要是父亲的工资给了奶奶,妈妈一个人带我,这样的清贫其实是可想而知的。好在我不挑食,依然养得肥肥的,当然,也是妈妈把好的都留给了我,这些,我心里非常感激。

到了幼儿园的后半段时间,由于家离学校实在太远,所以妈妈尽一切可能争取到局里办公。我们搬离了培训班,住进了研究所,一个所上下两层也就住了大概六户人家,不过,爸爸回镇工作了,情况就都有了好转,至少多了一个送我上学的人。

有一次,是周末,爸爸接我回家路上,我把老师分的小红花丢了,回家才发现,然后爸爸沿路陪我找回来,竟然还被我们找到了,掉在幼儿园门口,都被人踩脏了,可我还是宝贝地带回家,但是,那一天,我把妈妈花很长时间给我织的一件最漂亮的毛衣丢了,我真的很喜欢那件毛衣,可是,那么漂亮的毛衣,别人检到是不会还我的。

那时候我们家有十五平方米了,多了一张书桌一个煤油炉,还在走廊上煮,虽然是条件是艰苦了点,但是邻里的人多起来,大家也很疼爱我,所以幼儿园的时光,也在研究所叔叔阿姨公公婆婆的疼爱里很快地过去。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1:13 | 只看该作者

小学

小学

小学,家搬到政府大院,妈妈和爸爸都在里面上班,学校也很近。那是个大杂院,在政府食堂边上。

大杂院是楼上楼下两层,半圆形的,很热闹.听说是原来女子大学的宿舍,奶奶小的时候还在那上过学。有些房子下面有地洞,是轰炸时候当防空洞用的。奶奶讲过那个时候听到防空警报就每个人拿一床棉被盖在头上躲到地下室。小的时候和那些小孩一起去围观过地下室的入口,不过谁也没勇气进去,黑漆漆的里面,小孩当中流传着可怕的故事,说里面有鬼怪,其实都是大人怕小孩跑进去玩编来哄我们的。

一个院子子上上下下有二十来户人家,是木版楼,楼梯支哟支哟的,有人上楼就咚咚咚的响,楼下围着一个天庭,还种几盆初冬的残草,没人去浇灌长势却很好。

我家那时候住楼上,和对面胖奶奶家一开门就见个正着,她家里经常放西游记的录象带子,那个时候胖奶奶有两个儿子是船员,所以她家有当然最好的家用电器,所以小孩都很喜欢去她家玩,一群的小孩子,围着看,很开心。我们大概有5个女孩两个男孩,我和胖奶奶家的丹丹比较好,上学放学都是一起的,她连吃饭都时常端到我家里来,那时候我的成绩最好,所以胖奶奶也就乐意她跟着我,因为和我在一起充其量也闹不出什么乱子。

爸爸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调往下面的乡镇,他是果茶专业,那年正好需要一批科技副乡长,于是,他就不能和我还有妈妈住一起了,那个乡镇在我爸爸刚去的时候还是很贫穷的,离我和妈妈住的中心镇很远,和惠安交界,去那要转车,我去过几次,开始挺落后的,街上还跑家禽,不过人都非常热情,那里的空气也很好,山很青,还有许多办公室的小哥哥陪我玩,晚上去电影院看电影。

妈妈在我二年级开始就放我一个人在家了,她几乎每天下乡,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学做饭了,中午时候回家煮点面或是米粉一个人吃,不过刚开始学做饭心里还是非常新鲜的,我很乐意一个人在家。只是,有时候上学突然下起大雨,同学大家都有家长去接,就我一个没有,不论放学我站在教学楼下怎么等,都等不到妈妈的伞,除非雨变小,否则我就得淋回去,也不记得丹那时候下雨是怎么回去的,她和我不同班,可能下雨就各自想办法了吧,而且她喜欢放学逗留在教室里玩。

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怕打雷那时候,很怕,小孩子都怕的。可那天傍晚的雷声偏偏特别响,我撑着伞走在路上,不断看到闪电从天上劈下来,很忐忑地回到家,一脚刚踏进门,就来一个响雷,我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雨一直下一直下,雷一直响,我就一直趴在地上,不敢动,也不敢出声。直到妈妈晚上回家,开门进来我看到她的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使劲哭,哭到我罢休为止。我觉得那时候自己真不该哭,那样一哭妈妈心里多难受啊。

爸爸去到乡镇就极少回家,有时候是三个月一次,妈妈每天下班回来都是晚上,不过我很开心的是她每天晚上都在家里陪着我,房间就二十五平方米,用纸板隔成前后两个单间,前面吃饭,后面睡觉,煮饭还在过道上和各家各户一样摆个台子。妈妈每天晚上吃过饭收拾好家务就把门关了,在后面的房间里陪我做作业,也不看电视,她还是一边做些针线活,那时候妈妈的针线活在大杂院很出名,那时候一些纺织业主不定期给出各种针织图案给那些有时间的妇女们做,妈妈也做,她下班做一个晚上可以顶其他的家庭主妇干一天的量,所以,我做作业的时候,她就做那些活,一盏六十瓦的电灯,一个我和一个妈妈,房间里一直都很温暖。

楼道上有广播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到八点的时候就会报时,"滴滴滴"整好八声,然后妈妈就叫我收拾一下书包去准备去睡觉,她继续做她的活,直到凌晨两三点。一个晚上就那么过去了,第二天六点十五分妈妈叫我起床。小学五年我的成绩都非常好,没下过班级前十,每年都有三好或是优秀少先队员奖状,历届运动会我都参加,也能得些奖状,那时候,家里有的是奖状,到处都是。我们家每个人都有很多奖状,到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我去奶奶家,奶奶灶台上随便贴着两张爷爷得的优秀教师的奖状用来防止油烟粘在墙壁上,生在教育之家的尴尬就在与此,许多的奖状成了丢不得又无用处的东西.不过,小学那些年,对爸爸的记忆却一点也没有,他一直是那么顾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在乎群众的生活,可是,从我家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有电话开始,他都很少来电话,那个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时候">时候ersonName>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写《我的爸爸》,我是真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听起来像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居然也发生在我身上。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1:38 | 只看该作者

初中

初中

初中,我们又搬家了。在政府大院的套房里,三个卧室的,有阳台厨房和厕所。我有了一个自己的房间,很小,只有八平方米,是最小的一间,只放书桌和床,衣服还是放妈妈房间的衣柜里,在高中之前,我所有穿的衣服,都是妈妈搭配的,她每天清晨叫我起床的时候把衣服拿到我床上,给什么我就穿什么。刚搬进去的时候很兴奋,可是,慢慢得,突然有点无聊,没有了大杂院的热闹,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时候对面住着是什么人家,丹考入另外一所中学,所以,我们的联系也少了。

政府三年一届的换届选举如期到来的时候,爸爸在那个偏僻的乡镇两届,当地的群众准备在投票的时候把他顶上正科级,他拒绝了,他说他不合适当正科级,正科级是要担责任的,他还是比较适合勤勤恳恳完成任务。

在我小学五年级的那次选举里,县长很赏识我的爸爸和妈妈,准备支持一个去竞选中心镇的镇长,那时候妈妈觉得我还小需要照顾,就想把爸爸支持上去,那年爸爸的态度和初二时候的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我一直不理解爸爸为什么那么决定。爸爸去另外一个乡镇,是个沿海的乡镇,比原来的富裕得多,但是,那里群众比政府还富裕,所以他们很多事情和政府对着来,由于是沿海开放镇,屡次征地开发工业区,所有的群众联名上诉到中央,许多的群众围坐到政府大院的玉兰树下等县长出来给他们交代,还有许多人躺在未启动的工业区门口,尽管市厅省厅调来武警和公安,他们躺在了警车的轮子下,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到了最后,所有的群众都只听一个人的,那个人是我的爸爸。在事情过去非常久以后我去那个乡镇的时候,依然有群众告诉我,你的父亲是个了不起的父亲,你要为他骄傲,他是一个可以和我们群众一起大碗大碗喝酒的好干部。和爸爸同事的叔叔告诉我,爸爸在群众和政府冲突最严重的时期,一卷铺盖住到群众家里,一连几天几夜和带头人商量,两年来没有解决的所有问题在两周里全部谈妥,一个叔叔说,他干政府工作大半生,只佩服我爸爸一个人,然而,他也深深为我爸爸惋惜,他说,你的父亲能力很强,但是,他们永远都在为上级做事,完成了,功劳是上面的,有差池追究责任他顶着,他对我和我的妈妈说:你们了解这种人吗?他使我们所有的手下和共事的同事深感惋惜。

每年的梅雨季节,那个沿海的乡镇都发洪水,深夜两点钟打爸爸的手机,你能听到海浪声,他要安全撤离所有的群众,然后守在大堤上勘察水位。到了夏末和冬末,全县火灾高发季节,从小学开始,爸爸偶尔回家都能看到晒到蜕皮的背,黑一块褐一块,还有一层一层的皮屑。尽管小学的时候他分管农林,初中的时候他分管企业,但是,抗洪和扑火,他一样也没少参加过。

有一年的春节,政府大院里的叔叔阿姨都放假了,再过五天就要是大年三十了,可是,我的爸爸已经有两天全无音训,手机,房间电话,都找不到他,我那时候不知道事情,妈妈很急那几天,她担心爸爸是不是胃病又犯了,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开始得的胃病,每次回家都带很多药走。但是,时间又过了一天,爸爸还是没消息,妈妈也不敢对爷爷奶奶说,怕他们担心,终于,在第四天的夜里,爸爸打电话回家,他说在山上救火整整三天,手机没电了,政府里面的一些干部随武警都在那,每天吃一些山下送上去的面包片喝一点矿泉水,夜里躲在树丛里歇一歇,火势一有回头就马上继续扑火,直到完全控制火势并稳定了,才下山,所以,那几天我们都联系不上他,而他也联系不上我们。

初中三年过得非常平静,习惯了和妈妈一起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过,初二开始,妈妈买了地,家里的房子奠基了,那是我家买的第一块地皮,后来卖掉了,妈妈选了个更好位置,靠溪边,阳台外有绿化公园。妈妈之所以这么辛苦非要有自己的房子,而且要盖一栋才罢休,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开口向奶奶借过一次钱买政府的集资套房,但是爷爷和奶奶都严厉地拒绝了,所以,盖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妈妈在培养我之外最大的志向,然而,爸爸那点工资,就算加上妈妈的,恐怕就够培养我上学,所以那几年我妈妈那么拼命地赚钱,有针线活就揽,一做就每天到凌晨两点,有朋友投资她就去入一股,到今天我和爸爸都不知道究竟我们家现在住的那栋房子总共花费多少,从买地到奠基到装修全是妈妈一个人,有一年小舅舅过来一起帮忙,就是那个娶了小时候给我可乐的姐姐的舅舅。一直以来我都很非常佩服我的妈妈,她在投资理财方面远远优秀与我的爸爸,她在家族里的地位和声望是她应有的。

可是,无论怎么样,那些年,我的学习突然之间成了我一个人的事,晚上再也没有妈妈陪着做作业了,刚刚进入中学还不适应,第一次的期中考试我数学只得了62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二个下了九十的成绩,整个小学我就一次拿了89,其他全部都是九十以上的分数。当我拿着那张卷子回家的时候,我直接走进妈妈的房间,坐在她的床上就抑制不住大声地哭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我能清晰地记得,并且可以很准确得走进我的记忆站到那天那个大哭的我的面前,那个位置,那个角度,也许妈妈那天也是那么站在那看我的,那天的我,哭得是那么伤心,那么那么得伤心……

初中的三年一如冬日晴朗夜晚的夜空,平静得只有学习,只有一个人。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2:04 | 只看该作者

高中

高中

高中了,又搬家了。房子竣工啦。六层楼,我们住四楼,四楼的装修是最精致的,全部是当时市面上最流行的款式,材料用的也是最好的,妈妈几年的辛苦总算有了成果。可是,奶奶说一家人应该住一块,无论如何都要把房子卖一层给大姑姑一层给小姑姑,妈妈当然非常不情愿了,总也不会忘记当年爷爷一句话拒绝她买个集资房的小小愿望,可是爸爸很孝顺,所以,我们家就把崭新的房子让了一半给姑姑们,她们一个住二楼一个住三楼,她们要好的层次,我们家住四楼,楼上楼下各家忙各家,也很少遇到,很少打招呼。

房子是全镇最好的地段,门前就是木兰溪,有护溪绿化带,做成了公园,对面是城南开发区,空气非常好,能看到溪上的捕鱼人,偶尔有白鹭飞过。

每天骑单车绕护堤公园十几分钟就到学校,小镇的清晨很安详,有晨练的男男女女,有大清早开店的铺子,还有这些赶往学校的学生。夏天的晚上下了自习,偶尔会和朋友去冰厅吃冰淇淋,那个时候的朋友现在都还联系着。

当然,高中是繁忙的,经历了抄牌、分班、报志愿,记得高二要分班时候我打电话问爸爸,他有点意外,好象还不是太接受我已经高中了要分班了,然后他问我文科和理科有什么区别?

高考那几天,爸爸回家来陪我,很热的天气,考场出来,等在外面的居然是爸爸。我觉得很惘然。

考到外面来了。天灰灰,雾蒙蒙。十八年的寒窗。一朝得现反而空荡荡。

我求爸爸调回县城,他答应,然后,一个小学一个中学前后共十年,我爸爸终于回到县城工作。想不到,十年不过是一晃,当我站到镜子前,看见自己日益清晰的脸庞轮廓日益隆起的胸部和悄然变化的眼神,我知道,自己终究是要长大。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2:50 | 只看该作者

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

我的外公外婆其实不都是农民,尽管《家乡》一文中写过他们都是农民,但实际上是因为写农民会比较谦和,在小学的家庭调查表里,写上贫农是件光荣的事情,否则同学之间就会笑是地主,那么小的孩子都懂。

事实上,我的外公外婆都是非常优秀的党员,他们都的干部过来的。我的外婆是解放后第一批女乡长,听妈妈说,她在年轻时候是非常活跃的一个人。外婆的母亲在她六岁时候过世,她父亲也很早过世,她是跟着继母长大的。而外公当年从乡支书开始,后来到了县里宣传部,妈妈说,要是当年外公不返乡,今天估计至少也是省厅级了,但是,由于外公的父亲过世早,所以,他是长兄,所谓长兄为父,他必须照顾下面的十个弟弟妹妹,而微薄的工资是不可能养大全家的,后来他回乡当乡干部,一边种田一边在公社(那个时候是叫人民公社,不是叫做政府)上班,外婆也在家操持家务没再担任职务,那个时候种田人家,米和菜至少可以够吃,大多拿集市去卖,外公一年有120的公分,大概是30元人民币,年底才发的,一般都去换点油盐布,一家人至少温饱可以解决。(公分制度在今天的我们来讲是一个复杂而陌生的制度,粮票制度也许有人赶上,联产承包政策是1992年正式出台,而公分制度没有实行到那之前,所以公分制度是八十年代的孩子没赶得上的。那时候公社是集体干活, 全村的男男女女,女的一天三个公分,男的四个,一般是这样计算,缺勤就没有公分,农忙加班的话,去帮忙的人另外两个公分一天,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孩子。公分累积到季度或是年,按照收成计算,平均分配粮食给群众,一个公分抵几斤米这样算。)

外公最小的弟弟比妈妈小一岁,这样算起来的话,旁人就可以知道大概这一个家族的结构了。那时候的口号人多力量大,不倡导计划生育。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外公经常被抓去批斗,这一点,倒是和爷爷家情况一样,妈妈家里是外公一个人被抓去批斗,爸爸家是爷爷奶奶都被抓去批斗。戴一个尖长的白色纸糊的高帽子,给人拖到台上去唾骂,有时候要跪着,甚至有人唾口水。

每户人家在不许有私有财产,要是养只鸡就是资本主义小尾巴。学生罢课,红卫兵造反,一群的学生不上课抓老师去批斗,拿大广播唱毛主席语录。文革自67年到77年,也是77年恢复的高考,先前都是由乡镇干部推荐入学,历时十年之久的动乱,很多人一生的遭遇都改变了。

外公其实是个很善良的人,批斗的那会儿,有个年轻人最经常来抓我外公,一去台上就又打又骂,有一年大年三十来抓人,妈妈说,他们一家人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春节,看着自己的父亲在台上被人踢打辱骂,却眼望着无能为力,妈妈说她记得那个年轻人。在文革过去以后,又有一种制度,是把村上的年轻人举荐到各个工厂里当工人,那个时候由于国家兴起建设口号是实现工业化,所以,工人地位相当高,而那个当年批斗外公的年轻人来求外公推举他,因为名额是有限的,当时,妈妈极力反对,因为外公还有五个弟弟六个妹妹,个个都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但外公,还是让那个人去了,他说:过去的事,就算了,他更需要这份工作。

在我妈妈的回忆里,她说,那些年的清贫,真正让她懂得了外公外婆的博大与仁爱,其实在今天的我看来,那时候人们实在是太善良了,真的,现在的社会现在的我们,远远远远地没有那么单纯了。

妈妈说,她去外面上学的那几年,一年三十的学费都是到开学的前一天,马上要上车的前一个晚上才会凑齐。当她生病的时候外公外婆就经常吵架,吵完外公和外婆就各自出去,等他们各自回来就会有一个带杯蜜水回来,会有一个带个梨回来,妈妈说她那时候多么高兴外公和外婆吵架,尽管生病很难过,尽管外婆会坐在床头含着泪说:我多想替你难受。

那些年,叔公和其他几个姑妈和舅舅他们一起长大。觉得在今天的我看来,我们这一代,生于优越的八十年代,尽管我们当中也有部分人曾经怎样地苦过,我依然深深觉得幸福,至少我不用山上砍柴不用去放羊不用严冬里去种甘蔗。当这些父辈的叔公一个一个成家一个一个幸福的时候,我的外公和外婆,也老了……

外祖母

外祖母的去世,是在我高一的那年。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而那年,那个夜里,我,还有表姐,还有表妹,我们三个正高高兴兴在木兰溪边喝果汁的时候。下一秒我们已经走在外婆家的庭院里,我几乎没有了自己怎么回到外婆家的记忆,我只记得表舅的车听在了庭口,我们进去,从本来不大的庭院进去,可是路却特别长,怎么走也不能一下到门口,穿过很多的人,很多很多很多,舅妈,叔公,表舅,姑妈,表阿姨,他们说太好了,你们终于回来了,这下老人走得没有遗憾了。虽然外祖母偏瘫一年是我们都知道的,但是这么快的离去委实无法接受,我,,我们是最后被通知的人。那年,我们三个人,在祖母弥留的床边,姐姐坐着,妹妹和我站着,而我,是唯一一个哭得不成样子的人,外祖母的眼神依然清澈,但是她张开嘴我们听不到她说的,她的手一只还有温度,她看着我们,后悔当天的自己没有坚强地微笑送走外祖母,姐姐把一只手背到身后扦我的手,不断使劲握我的手,我知道,我明白她想叫我不要哭,可是,,走出那个大厅,我看到姐姐在那不停擦眼泪。我后悔,后悔那天没有挺住祖母西去的悲伤。一个女人,走过八十年风风雨雨,十一个子女,造就一个家族,然后那么急地走了。后来的一周里,外公一个人在大厅里坐,他没有说话,什么话都没有,只是一个人坐着坐着……

坦白讲,我觉得祖母那代的女人其实是强悍的,无论是外祖母还是祖母,她们都让我看到女人的强大,尤其是在两个女人当家的家庭里。祖母的事我在家乡一个系列里有提,而外祖母那时候却没有写,因为我不想关于我的家庭的东西太多被写到网络上,相比祖母似乎更具代表性,于是就写了她。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3:20 | 只看该作者

家族

家族

在外公外婆家,妈妈是长女,有三个弟弟,在爷爷奶奶家,爸爸排行老二,有个姐姐和妹妹以及一个弟弟,实际上爸爸是家里做最多活的人,而妈妈则不是,外婆只有她一个女儿,反而是大舅舅最辛苦。

在一九九二年的时候,妈妈这边家族出过一个变故,本来几个叔公和他们孩子们都在一个产业上投资,大概是资金上出现了问题,那年有笔生意非常严重地亏损了,是非常严重,所以,利益底下便起争端,我什么都不记得,只知道后来的许多年我的三个舅舅,甚至家族里的上一辈人都很少问候,我才明白那年的变故意味什么。直到九八、九九这几年开始,大家上一辈的人老的也老了,年轻的也渐渐稳定了,过去的总要过去的,到外公七十寿辰那年,一个家族已经非常融洽了,一切经过多年的周折终于是回复到原来的样子,可惜的外祖母过世了。

-----

爸爸这边一直都不了解,见过爸爸小时候的全家福,爷爷好帅,奶奶好漂亮。姑姑年轻时候也是很漂亮,爸爸长大了更是菱角分明的五官帅极了,虽然外公外婆年轻时候比较操劳没有什么照片,而妈妈年轻时候真的是非常漂亮,那个年代最时尚的黑色布条扎着头发,椭圆的脸庞两条齐肩辫子非常灵巧的样子,所以我总说自己是综合了爸爸妈妈的缺点。

爷爷和奶奶,小的时候爷爷家也很穷,爷爷的亲生母亲先过世,然后祖父娶了后来的祖母,祖父大概是爷爷十三岁时候过世的,祖母也很辛苦带大爷爷的,爷爷家有房子,祖母就靠租房子过日子,直到今天我不知道爷爷和奶奶有没有兄弟姐妹,应该是有的,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怎么走亲戚,反而是一个族内很亲近。

在鹤山林氏族谱的编撰里爷爷也参与了。那是个让我翻了不断惊讶的族谱,会发现太多出色的人,小小一个县城的小小的村庄小小族氏居然能出这么多成绩斐然的人的确很吃惊,老人们在我小的时候常对我说:还好你姓林哦,你看林氏的这片山头多么好风水,年年出状元,你看看你家的房子,那是多么好的风水呀,你们家一家出的都是出全乡镇最好成绩的孩子啊。是的,爷爷奶奶本身身为教师,对于下一带启蒙教育起到不可否认的提高作用,可外公外婆家也没什么不好,我并不觉得随爸爸姓是因为林氏风水好。人家常笑我,他们总说:你很特殊呀,你的妈妈一个家族都是生意人,而你的爸爸一家族都是读书人,一个家族的人多得可以认识全镇的人,一个家族出名得被全镇人认识。

女人当家的家族里,一代都出一个佼佼人,到了我这代,妈妈是一个家族里最成材的女儿,我虽然是第一个考到外面的孙女,但爷爷和奶奶是四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一个镇百分八九十的年轻人从他们的粉笔下出来,我要不成材会丢尽人脸的,其实,我要怎么样才能做得最好呢。所以我总觉得自己不够争气。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5 16:23:50 | 只看该作者

母亲

母亲

妈妈。这一代的人和他们的上一代人都出生得很传奇。小学和初中我不曾听起她讲,只知道她很灵巧,很多手工活做得非常好,这点我后来怎么也没赶上,因为我们这代人已经不需要学针学绣学编了,妈妈和外婆都是做事情很利索干净的那种人,虽然我的妈妈小的时候是很受宠的女儿,可是到了成家以后她和我的外婆一样能干,而我,除了急性子什么也没遗传。

小的时候妈妈在农忙时候去公社帮工的时候都是手脚最快的,那时候小孩算两个公分,但是有时候有记件的加贴,所以做得多就得得多,妈妈总是第一名,比大人还利索。

妈妈上高中的时候,有了专业之分,那个时候有四个专业,一个数学,最不热门的,大家认为学了没用;一个医士班,很多人挤,因为毕业就可以开诊所,那个时候每个村都有地方诊所,不定还能混上公家单位;一个农技班,学习农业技术,去的人一般,种田他们认为不学也会;一个农机班,也是大热门,因为毛主席提出了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口号,那时候农业机械专业和医士专业一样热翻天。

因为外公在公社有职位,加上妈妈的乖巧成绩又好,每个专业的班主任和学校校长都给她空出了热门专业非常紧张的名额任她挑选,可是,妈妈选了数学,把那些班主任和校长气翻了,然后她若无其事地搬着课桌走过人满为患的医士班和农机班的门口走进只有24人的数学教室。其实妈妈有妈妈的打算,她的目标是大学,随那些人去挤那些专业吧,她要的是能上大学的专业。也是在那时候妈妈认识华阿姨和爱阿姨,现在我和华阿姨的女儿霞还有爱阿姨家的树哥哥都很好,霞刚留学回来进了香格里拉酒店,树哥哥去年也进了厦航。

妈妈高中毕业的时候,由于那时候的青年人都要参与社会实践,城里来的就叫知青下乡,本乡的就叫知青反乡参与社会实践。妈妈去了工艺厂,那时候日本人办的工艺厂,做的漆器和纸扇一类,妈妈在去的第一个月已经是效率最高的工人,她一个上午可以做完其他人一天的活,连日本人都不敢相信,她每天都有很多时间和朋友去借书看,那个时候很多书是不在书店卖的,包括红楼梦、水浒、飘一类名著,然后妈妈会饶有兴趣去借手抄本,有时候还去抄回家读,这一点,我坦白我没有爸爸或妈妈任何一个人那么有热情,爸爸和妈妈常说他们在小学就已经读了大堆中外名著,可以连红楼梦几百号任务复述出来,而我在高中之前只看动画片。妈妈那个时候每天下午都去给一堆朋友讲故事,把晚上看的书全部讲给大家听。

上面写过当时的工人地位很高的,而妈妈那时候的工资已经是每月五十六,比她后来参加工作之初还多,可见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能拿那么高工资是很了不得。所以在实践的第二年,镇上有开办高考的补习班,妈妈不去,那几年上大学都是推荐上的,妈妈在工艺厂做得很开心,因为凭外公在公社的职务,她就等着实践完毕被推荐上大学了,所以她不想去上什么补习班,而且即使大学毕业当了国家干部又怎么样,外公苦了大半辈子,还不是清贫。

妈妈常说那时候还是外公有远见,他帮妈妈去补习班报的名,两个学校都报了,都交了学费,让妈妈挑一个,妈妈依然不想去,因为是推荐上大学,所以妈妈认为只要混一混凭外公的关系上大学是没问题,而且又有工资拿有什么不好?想上大学随时都可以。后来,是一个班主任,女的,教数学,听爸爸说也教过他,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那位">那位ersonName>老师去家里劝妈妈,她说:推荐上大学终究不是一个会长久的制度,没有可能让只要力气大会干活的人上大学,大学是个提高的地方,当然有好成绩有真正才学的人上。后来,妈妈答应上补习班。

果然,在实践时间三年过去的第一年,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那些曾经拼命挤医士班,拼命连课桌排到门口也要进农机班的学生,他们语数两科是怎么拼也无法在最后三个月的突击班里有变化,而妈妈却轻松地上了三个月突击班,就去考试了。第一年恢复高考,全镇五百人,上了两个人,一个是妈妈,另外一个女孩是她们学校校长的女儿。也是在同一年,爸爸家除了小叔以外的三个孩子也在他们镇一次全部上线,简直是轰动一时。然而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体制和制度都不很完善,终究还是有人钻了空子,所以,那一年,原本分数很高的妈妈,还有爸爸家三姐弟,全部被挤掉名额,即便是学区校长的爷爷,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的分数太高了,高得让所有人觉得稳上大学,然而等了再等,等到最后批录取通知单全部发寄完毕,他们谁也没等到通知书。

奶奶在我长大后不多的交谈里有一次无意讲到当年那一幕,她说,她带着爸爸到镇招生办去问,三个孩子同时被挤去名额,两个是女孩子倒也罢了,而一个男孩子是无论怎么样都要把名额要回来,那天的黄昏,她和爸爸步行很远到中心镇的招生办公室,爸爸很沮丧,有点快哭了,就站在办公室门口等,看着奶奶在办公室里无论怎么讲理都只能看着那些工作人员摇头。那一年,妈妈和爸爸,两个隔壁镇,所有的人都知道余家的女儿和林家的三姐弟被这么挤掉了。

到第二年高考的时候,他们都去考了,依然是很高的分数,可是,我觉得爸爸妈妈和我的考试运气都很差,那个时候本科和专科是同一卷,不像现在我们分艺术类还有技工类其他加试,就一张卷子全部的人都考,然后各自学校划走学生,难过的是两个姑姑上了一个,大姑姑去了师范,小姑姑哪也没去后来做了奶奶的补员(补员就是当时的国家单位,诸如学校、工厂,有个制度是孩子可以在父母退休的时候顶回一个职位),爸爸和妈妈呢,就双双被划入了福清的师专,尽管后来工作以后他们都继续修到了更高的文凭并且获得很多专业评定,但是,当年与名牌大学的失之交臂,一直都令我的爸爸妈妈叹息不已。

当然,也是从那时候起,每个开学我的爸爸和妈妈都能在去学校的前一天在同一个地方等车。妈妈是农机专业,爸爸是果茶专业,相比,爸爸是上了喜欢的专业,妈妈却是上了热门的专业。在到那的第二年,爸爸去了另外一个学校就读,从此他和妈妈开始书信往来,其实,妈妈当年那么漂亮,福清又是乔乡,有的是有钱的当地同学追求,可是,妈妈还是选爸爸,那些追妈妈的叔叔们,现在全部都在海外。稍微八卦一下,听说最后一个出国走的叔叔,到了妈妈生下我那年才走的,听妈妈说,那个叔叔在临走的前一天打电话去妈妈单位,妈妈没接到,第二天,妈妈去福清出差,就听说那个叔叔移民去了澳洲,从此再没联系。当一个男人爱到一个女人嫁人生子,然后无可奈何地离去,那种感情到底到了什么地步?那种执着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还有那最后离开的伤痛又到了多么深的地步?我想作为女人,我和我的妈妈都希望那位叔叔现在能过得非常幸福,所以我尊称他一声,叔叔。而爸爸当年是学校里多才多艺的学生,小提琴,二胡,口琴,书法,文笔,成绩,妈妈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校长在台上讲话底下全都乱哄哄,你爸爸一上台,大家就全安静下来了,她说这话真像个忠实的fans。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也那么崇拜学生会会长,而我到了大学就已经觉得人大了平静了,女人还是自己最可靠,别人的才华,永远是用来欣赏的。当然,像爸爸那么优秀的人的确有很大的人格魅力,谁又会想到他的责任心可以使他为了工作远离妻儿,十年两地分居呢?丈夫和情人,真的是有区别的,我想我还太年轻,不能理解婚姻,可我相信那种记得回家吃饭的丈夫,可以边看报纸边让你边把脚伸到他怀里的丈夫,能让你心甘情愿每天轻声唤他起床的丈夫,才是我最初理解里的幸福。

谢谢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来到这世界,可以感受到你们的爱,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听见云的耳语,这一生,一定好好报答你们的生养之恩,天涯海角,无论我走多远,都这样牵挂你们,我多么希望将来有一天能陪在你们身边,听你们,每天每天地唠叨幸福……

9
发表于 2005-1-5 20:35:4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主。。。。。。

这两天父母要搬家了,从那个我曾经住了20多年的地方搬走。

前天,我整理了两箱零碎地东西出来,这是我的点滴记忆,20多年的纪念只有这些吗?

不过从这些碎片中,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我,还真的是很温暖的。

或许记忆下来的都是美好的吧。

突然觉得,青春短暂,但来日方长。

回头瞧瞧过去,再望望将来,自己已走在人生的单行道上了。

10
发表于 2005-1-5 23:19:5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持续感动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