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大奖背后的融资图谱

[复制链接] 1
回复
140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4-24 13:2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奖背后的融资图谱
转载《数字财富》

  作为公司CFO,韩颖曾在亚信(Nasdaq交易代码:ASIA)上市后获得“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但获此殊荣与亚信的成功上市无关,而是有赖于她的一张秘而不宣的融资图表。参照此图,亚信将各项融资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演练出了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经典融资套路。

  四种武器

  几乎所有的CFO都能列举出四种常用的融资工具:股权融资、借贷、供应商信用、IPO,但在何时采用何种招式却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融资工具取舍的关键原则是要力求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韩颖说。

  1997年和1999年的两轮风险投资、1998年的银行贷款和供应商信用、2000年的上市,亚信的这5轮融资似乎越来越让人耳熟能详,似乎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企业要发展,融资当然是必要的手段。然而亚信CFO韩颖可不是仅仅这样想。在她眼里,选择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让多少资金流入公司,是进行融资的真正奥秘所在。

  韩颖从电脑中调出一张图表,打印,放在我们谈话的圆桌上。这张图正是亚信5次融资手段和时机设计的效果呈现,图表中的两条右行曲线代表1998年到2000年三年间的亚信每月收入和现金情况。“融资的最佳结果应是这两条线的同步增长。”韩颖说,“而为达到融资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认真把握收入与现金曲线所处的位置以及其未来走势。”

  图中的两条曲线就像是兵器谱,各项融资工具的选择正是据此而定。

  来看一下亚信的融资轨迹。

  1800万变成1440万

  1997年初,亚信办公区内员工们奔来跑去,电话响个不停,饱和的业务使任何一个在亚信工作的员工都富有激情。但散布在亚信中心办公区周围的独立办公室内,以田溯宁为首的管理层却焦虑万分,其原因是尽管1996年亚信总收入1500多万美元,却没有多少利润。除此之外,更为令人焦灼的是公司的现金流量满足不了急剧扩张的业务需求,寻找资金迫在眉睫。

  熟识硅谷企业发展模式的亚信管理层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风险投资。亚信开了一个会,决定在1997年底前一定要把风险投资融进来。当时管理层觉得亚信每天都在赚钱,眼里流露着挑剔的神色,而风险投资商们同样也在满脸犹疑地挑剔它,觉得亚信并不能给人足够的信心。股权融资没有预想中那么顺利,亚信花了将近半年时间的艰难选择和艰苦谈判,才最终跟风险投资商达成协议。12月,华平、富达、中创以每股4.17美元的价格一共投进来1800万美元,占30%股份。但真正拿到手的却是1440万美元,仅占投资额的80%,另外20%作为费用被消耗了。此时距韩颖走进亚信还有半年时间。“主要是那时亚信没有一点融资经验,”韩颖十分了解这些数据,“也没有自己的财务系统,需要请融资顾问、中介、律师、审计,要做大量的准备材料。”风险投资商要看亚信过去几年完整的财务资料,要看亚信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而这些恰恰是亚信当时忽略的,只能请人去做。所以花了很长时间,费用也自然就上去了。

  如果说这些融资成本是显性的,那么风险投资商一下子就占到公司30%的股份则隐性地提高了原有股东的融资成本。这也是亚信第一次融资的最大成本所在。但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这种代价往往是不得不付出的,因为你没有足够的信用去选择其他的融资途径。死磕银行

  在入不敷出的阶段,资金问题会多次无可回避地横在企业的成长道路上。韩颖记得非常清楚,在她1998年6月进入亚信的时候,第一轮风险投资的钱已经花得所剩无几。显然,又该融资了。

  引进风险投资意味着稀释股权,无异于卖血,但在当时能不能卖出好价钱呢?

  韩颖立即带领全公司进行第四季度的预算。三轮预算做下来,发现1998年的预计收入跟1997年相比增长不大。在增长率很小的情况下引进风险投资,如果参照市盈率的计算方法定价,那么价格又可能比第一轮还要低。“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我们清楚这个时候不能要风险投资”,但是公司当下的资金困难又亟待解决,韩颖于是开始找国内的银行贷款。

  但是没有一家国内银行愿意给这家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的企业提供贷款。韩颖找上一家境外银行,一开始遭到对方拒绝,毕竟亚信当时还名不见经传。为了说服这家银行,韩颖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夜班”:每天晚上9点,韩颖在家开始给纽约打国际长途,与对方开电话会议。有时电话会议结束的时候,北京天已大亮。

  由于又急又累,韩颖病了。最终,凭着在中国惠普10年建立的信誉和人脉,韩颖和银行达成贷款意向。银行提出一个条件:不见到人决不签字。当时正住院打点滴的韩颖听到这句话,立马拔掉针头,和田溯宁、丁健直飞美国。

  500万美元的贷款签了下来,三个人激动不已。他们兴奋地在纽约中央公园坐着马车一圈圈地转着,畅谈着亚信的未来。他们深知,没有这笔资金,亚信的未来又一次不知从何谈起。回想起来,韩颖感慨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让供应商破例

  500万美元还不足以真正解渴,亚信在拿到这笔资金后,很快便发现,公司的现金曲线仍然处在了很低的水平上,而与此相对应的收入曲线也仍然只是平缓地向前延伸,增长情况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进行股权融资显然是下策。

  于是,面临资金注入的需要,亚信开始向供应商寻求信用贷款,请求增加信用额度,延长货款偿还周期。供应商起初不答应,理由很简单,他们没有破例过。

  亚信此时除了贷款别无他途,只能继续说服供应商。过了两个多月,供应商破例了,亚信以股权作抵押成功贷款500万美元。

  上次的银行贷款和这次的供应商信用尤为关键,帮助亚信度过了非常困难的关口。后来的数据表明,1998年亚信的总收入是4400多万美元,比1997年的3700多万只增长18.6%。亚信回避了在这个不利的时点上进行股权融资,为股东价值的后续提升留存了有利的空间。

  股权借势

  CFO总是跟财务预算一起过日子。

  亚信做完1999年的预算,发现1999年的总收入比1998年大约有30%的增长。业务的增长意味着公司价值的提升,如果增长率达到30%的话,私募的每股定价应该可以大幅提高。后来的结果表明,1999年总收入6000多万美元,比1998年的4400多万美元增长36%。显示在图表上,代表收入的曲线一改平缓走势,陡然爬坡。亚信判断这是进行第二轮风险投资的良机。

  这回引进风险投资显得相对从容,亚信不仅要通过风险投资来筹资,更重要的是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促动企业提升,并为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的IPO作铺垫和准备。

  业绩已经做了起来,增长预期令人鼓舞,风险投资商跃跃欲试。按照韩颖的说法,“企业到了能把过去说清楚而且未来预期很清楚的时候,投资人喜欢你就跟谈恋爱结婚一样,非常爱你,只想赶快结婚。”其实在第一轮风险投资进来的时候,已经注定亚信有一天将走上上市之路。那么,在上市前夜引进风险投资,无疑给投资人画了一个很大的饼。风险投资商INTEL很快主动找上门来。1999年5月双方开始接触,亚信认为找到了最佳的战略合作伙伴。8月INTEL的2000万美元就进来了。这一次的价格是每股7.16美元,相对第一次的4.17美元来说,每单位美元的股本成本降低了40%。亚信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上显示,INTEL的股份在发行前占股权的8%。虽然股权稀释不可避免,但从另一方面,INTEL这一国际IT巨头的介入可使得亚信形象提升,有利于IPO时的股份发售。

  IPO,是时候了

  尽管事后有人说亚信上市时碰到纳斯达克的历史最高峰,一半要归功于运气,韩颖不这么认为。她说纳斯达克在亚信上市两周后崩盘这是谁也无法料到的,但是亚信的上市计划早在1999年年中已经决定。亚信的成功在于按照自己的上市计划一天不差地在纳斯达克挂了牌。

  INTEL的资金进来后,韩颖感觉亚信好过了许多。10月做完2000年的预算,收入将大幅度增长。后来的亚信2000年年报显示,亚信2000年的净销售额比1999年增长77%。另外至为激动人心的是,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指数正在冲向历史上的最高峰。“这意味着上市的黄金时间。”韩颖说。

  2000年3月3日,亚信以每股定价24美元的价格上市,筹资1.2亿美元。定价24美元,相对于INTEL投资进来时候的7.16美元,成本又降了70%。

  参照那张图表,环环相扣地适时运用不同的融资手段,助益了亚信的辉煌也成就了韩颖的荣誉。而在上市之后,图表中的两条曲线仍将极具参考价值地向前延伸。
沙发
发表于 2003-4-24 14:2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可以到志同道合的里看看,有这方面兴趣的家人给他们发个短信通告一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