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人力资源] 钻井岗位如何进行人员调配

[复制链接] 0
回复
8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9-26 11:4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吉七井区机器轰鸣,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正在进行油田开采工作,往年春节后,玛湖区块50598钻井队就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但今年由于工程量减少,工期一拖再拖,直到3月才开始上钻今年的第一口井,不少员工又要原地待命了。

【关键词】:倾斜式薪酬  结构性冗员  一线员工

6月22日,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吉七井区机器轰鸣,5口定向井即将完钻,钻井队正在进行搬迁作业,准备奔赴下一个“战场”。连续在井队吃住20多天的汪新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汪新建原是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企管法规科员工。4月初,为响应公司向前线倾斜政策,他主动申请到一线工程技术岗工作。当问起这位曾在基层工作18年的老员工为何选择重操旧业时,他爽朗地大笑:“还是对一线最有感情,时代不同了,一线的工作也要重新学起。”像汪新建这样的员工在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不算少数。几年来,这个公司结合实际开展人力资源优化工作,20多名员工积极响应,纷纷走向一线操作岗,释放更大能量。
三级单位从20个减至16个,管理岗位从600个压缩至450个。
采取定岗制,所有管理岗员工都必须通过考试竞聘上岗,打通向一线回流的渠道。
钻井岗位如何进行人员调配
一破人力资源糊涂账:人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往年春节后,玛湖区块50598钻井队就进入一年中最忙的时节。但今年由于工程量减少,工期一拖再拖,直到3月才开始上钻今年的第一口井。油田开井数骤减的压力传导过来,使得钻井公司工作量迅速减少。这一减,不少员工又要原地待命了。
冗员是很多基层钻井公司存在的共性问题。拥有60多年发展历程的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更是如此。在如今工程量大幅缩减的现实面前,冗员成了迎战市场严冬的沉重负担。
说人多,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却并不这么看:“赶上施工高峰期,人员全派上去都不够。”
人员是多还是少?结构性冗员和季节性缺员的矛盾该如何破解?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总经理王虎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人力既是包袱又是资源,就看怎么看待和利用好,要将包袱变成资源。”
糊涂账不能继续糊涂。为科学合理地解决人员问题,2015年,克拉玛依钻井公司采取定岗制,对所有岗位进行精细盘点,压缩合并重复岗位,所有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笔试、面试和专业考试才能具备上岗资格,充分体现择优录取这一原则。今年年初,这个公司更是将现有的三级单位从20个缩减至16个,进一步推动“三控一规范”工作。
“大洗牌”后,王虎的预想变成了现实:原先600个后勤岗位压缩至450个后,不但人手不缺,效率反而大大提升。通过择优上岗,员工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积极通过培训和自学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面貌焕然一新。
当然,竞争上岗并不意味着将其他员工上岗之路堵死。如果竞争失败,公司还提供40个一线操作岗位,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到前线工作。
实践证明,员工队伍中蕴藏着巨大能量,只要政策对路、引导到位,就能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一线岗位工资和后勤岗位工资比例系数调至1.7比1,引导员工到一线岗位。
工作高峰期采取后勤支援前线工作,500多名后勤员工参与井队大型施工、跟班作业,累计出勤1万余天,有效减轻了钻井队劳动强度,缓解了缺员压力。
二破人员流动僵局: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多能少的良性机制?
回忆起2015年刚实行定岗制时的情景,王虎记忆犹新。不少员工为了留在后勤岗位,跑到机关办公室哭闹。因为家庭和身体原因,一些员工要求被照顾。人员僵化在机关,成了最棘手的问题。
前线人员紧缺,后勤机关膨胀,打通脉络、相互流通,不失为最好的选择。引导后勤机关人员到一线去,既能鼓励员工积极创效,又可以解决季节性缺员问题,节约人工成本。可是用行政命令强迫和让员工自愿前往一线,手段不同,结果也不同。如何真正调动员工前往一线的积极性,主动在前线创效,成为克拉玛依钻井公司要面对的必答题。
为鼓励员工向一线倾斜,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将一线岗位工资和后勤岗位工资比例系数调至1.7比1,保证一线工资不降;在一线员工中设置较大奖金系数差距;钻井数和工期挂钩,打井越快、成本节约越多,奖金越高。
原来在党政办公室的员工赵立宁,听到公司鼓励前往一线的政策后坐不住了,主动提出申请去技术岗。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不但专业技能有所提升,奖金和收入也是后勤岗位的2倍至3倍。
实际上,在引导员工奔赴一线的同时,后勤岗位并不轻松。在满负荷运转的压力下,有的岗位还需要身兼数职。几年来,通过自然减员、竞争上岗和政策引导,一线和后勤员工比例由1比1.07下降至1比0.68,前后方流通渠道被打通了。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还对家庭困难的员工给予照顾。这样一来,大家心服口服。在政策支持下,岗位减少了,效率却提升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抢着去一线,员工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改革并未停止,改变仍在继续。
如何解决工作量大时的季节性缺员问题?低油价的非常时期,扩充人员、雇用外协单位劳动力已成为过去时。自2014年6月底开始,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开展机关后勤支援一线活动,全年500多名后勤员工参与井队大型施工、跟班作业,累计出勤1万余天,有效减轻了钻井队劳动强度,缓解了缺员压力。这一帮,帮出了上下一心,帮出了一盘棋思想,更帮出了钻井队打好井、打快井的决心。现在,后勤支援一线工作已经趋于常态化。克拉玛依钻井公司成立了4支前线服务队和13个泥浆现场服务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
在开展机关后勤支援一线活动的这一年中,各钻井队开足马力,你追我赶,生产势头强劲,在吉七、石204等主力战区领跑,钻机月速同比提高23.98%。
内勤机构、工程“走出去”,主动开拓外部市场,2015年向西部钻探和南疆地区对外服务输出约180人。
三破企业门槛:“走出去”创造更大价值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内部改革正疾风骤雨地展开,跨域的变化在市场作用下悄然发生。
2015年9月,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信息服务中心的5人小组在内蒙古苏里格气田奋战120多天,完成77-3集气站站控系统建设和部分井场数据通信设施安装工作。他们凭借严谨的态度、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成功叩开苏里格市场大门,创收200余万元,创造克拉玛依钻井公司信息服务单笔进账最大金额。
低油价步步紧逼,工作量持续减少,人力资源“走出去”成为克拉玛依钻井公司的创效新路。“一线人员缺乏,二、三线人员相对富余。公司要想方设法从内部挖潜,盘活二线人员,利用长期积累的技术和服务优势,推动内部劳务输出和余缺调剂。”公司人事组织科副科长张雄说。
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员工平均年龄40岁至50岁,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化程度高,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实现共赢不失为最好的选择。“人力资源的深度合作,不仅是钻井,还有安全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王虎说。这位有8年海外工作经验的经理,对于“走出去”有着深刻的理解。
思想观念的突破,让“传统禁区”越来越小。克拉玛依钻井公司积极与兄弟单位、政府部门对接协调,联系人员外输工作,2015年向西部钻探和南疆地区对外服务输出约180人。
将冗员变成资源,最终形成管理型团队,是克拉玛依钻井公司的最终目标。“企业能走多远,在于视野有多远。”西部钻探副总经理张忠志认为。
2015年,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在盘活资产、人力、技术和服务资源上加大力度,不断扩大创效空间,将劣势变为优势。经过改革,公司员工从6800人减少到56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由每人21万元增加到43万元,人力资源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钻井是石油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但在钻井企业中往往存在着结构性冗员、季节性缺员、一线员工流入流出不均衡等问题,华恒智信结合管理咨询经验,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钻井岗位如何进行人员调配
第一,根据岗位贡献度制定薪资水平,体现内部一致性,对关键岗位实行倾斜式薪酬分配,从而减轻结构性冗员。一线岗位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对员工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内员工对一线岗位存在畏难情绪,这导致了一线岗位劳动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低。克拉玛公司就通过倾斜式薪酬设定,将一线与后勤的薪资比设定为1.7:1,在奖金上拉大一线岗位和后勤岗的差距,帮助企业解决员工不愿上前线的问题。华恒智信认为为解决此类问题,企业可以从薪酬角度入手,进行职位排序与评分,将各岗位的工作难度与强度进行分值设定,由资深员工与管理者对各岗位评分,然后根据各岗位的的工作难度、强度分值来设置工资水平与奖励机制,以达到内部一致性的目的,对贡献大、难度高的岗位起到激励作用。
第二,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的闲忙情况,合理调配人员,缓解季节性冗员。季节性缺员也是钻井企业经常面临的问题,对此,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在高峰期安排工作任务不重的500多名后勤员工参与作业,累计出勤1万余天,有效减轻了钻井队劳动强度,缓解了缺员压力。企业可以提早做好人员储备,根据身体素质与专业能力,从中选出合适的人才作为援助队伍参与一线岗位高峰期的工作,为后勤人员和行政人员提供在高峰期参与一线工作的机会,并为参与人员提供合理的物质奖励,激发员工参与热情。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