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9
羊城晚报/吴江 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前天发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去年国美卖场每平方米销售额较2005年同期下降约30%;来自供应商的收入从2005年的4.93亿元大幅增加到9.29亿元,增幅高达89%;而付款时间则从2005年的112天,进一步延长到2006年的135天,已经长达4个半月。
这组数据无疑触动了家电生产企业敏感的“神经”,有家电制造企业昨日表示,厂家自建渠道之路一定要走下去,否则就会全部为连锁商掌控。而国美方面则表态,厂家渠道没有出路,趁早放弃。
国美:自建渠道违背选择购物原则
对于或将引起的一番争论,国美方面似乎早有预料。在年报公布前两日,国美在北京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全球高峰论坛,国美集团董事长黄光裕、国美总裁陈晓以及副总裁王俊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毫不避讳地称,近年来有部分品牌加大了自建渠道,这种模式违背了消费者广泛的可选择性的购物原则,同时以历史和长远的眼光来看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无利于渠道价值的提升和家电产业的发展。
黄光裕认为,近年来厂商双方利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商品同质化导致的恶性价格竞争和厂商分工不明晰导致的成本上升。在他看来,家电制造企业出现盈利困局的深层次原因是国内家电厂家对消费趋势缺乏研判和对消费需求关注不够,不能有效地满足现阶段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大部分生产厂家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优势不强,产品趋同,使得国外品牌在高端形成垄断。商品同质化必然带来价格战,长期的价格战还将有可能导致厂商牺牲服务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陈晓则称,由于厂商分工不明晰,一直以来,出于对本位主义控制力的争抢,在价格控制权和卖场控制权上,中国的家电行业资源重复投入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厂家过分参与终端从而产生了高额的成本投入,分散了厂家投入到市场分析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精力,削弱了对消费者的关注。厂家促销员在连锁渠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厂家终端商品的推广中曾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带来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带给厂家高额成本费用的同时也成为厂家之间恶性竞争的窗口。
厂家:自建渠道可回避风险
对于国美坚持厂家应该放弃渠道投入,以彻底的厂商分工进入市场的观点,数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制造企业人士多持不同意见。
在自建渠道方面一直保持强势的格力曾因此与国美“闹翻”,在近期缓和重新进入国美体系后,格力方面也并未放弃对自身渠道的巩固,各地专卖店建设维护依然按计划进行。格兰仕方面则明确表示,今年的一个核心就是要与各地经销商组建合资参股的销售公司,强化企业对一线卖场的参与和实际控制。创维的4S店计划、TCL的幸福树都在继续实施中。
业内专家指出,虽然厂商分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各自成本,但是在彼此都认可的公平商业规则尚未完全建立的时候,很多从销售起家的国内制造企业不可能放心地拱手让出这一领地,这是很多厂家甚至包括国外家电企业都认可的规避渠道风险的一道屏障。“如果和渠道合作进展顺利的话,不会采取这样自建渠道模式。但如果在发展过程当中,渠道商对厂家提出的条件越来越严厉、越来越苛刻的话,也不排除考虑其他的渠道规避此类风险。”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营销总公司大客户部总监安藤德所言得到很多同行响应。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销售总经理吴建科也表示,在自建渠道方面,各个企业都可以尝试,在这个方面西门子愿意成为一个追随者。
另外也有企业人士指出,国美当前提出的诉求恐怕还忽视了目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现状。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陈应林就指出,国美、苏宁这样的大连锁主要的市场是在一、二级市场。中国还有很多三四级市场,包括一些偏远、贫穷的地方,它的购买力相对较弱。这一块对大规模的渠道商进入来说成本非常高,但是这个市场制造厂商不会放弃,就需要自己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