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飞鸿谈管理:要么帮政府省钱,要么替客户挣钱

[复制链接] 0
回复
51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4-9 07:1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打造的一个产业基地风生水起,在行业引起很大关注。因为建设规模大,涉及到招投标,所以许多公司纷至沓来,其中也不乏国际性的一些大公司。
        前些年,国家提倡服务外包,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承接国外的外包订单,也就是所谓的离岸外包。后来因为国内自身外包服务也有较大的需求量,因此又纷纷搞起了在岸外包。国家还为此批准了许多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基地。但近些年,国家的战略导向变了,开始倡导打造自主品牌,不再去为别人打工,要把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输送出去。中国高铁就是典型性的代表。因此,在这次打造的产业中,公司也积极推动筹备成立自主品牌产业联盟,主推技术上不逊于国际、价格上则要便宜得多的国产设备。
        因为这个产业布局在一个三四线城市,虽然是高举高打,但也还是要在已经有许多一二线城市先行起步、发展很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竞争,所以必须要体现多方面的后发优势。同时财政相对困难、政策也不允许大投入的政府只能是引导性地建设一部分载体。所以同时来参与建设的各方,应该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
        但一些牌子较大的国际性大公司,反复强调的是他的建设方案质量高、国际化,认为收费高理所应当。那么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时,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博得政府的青睐呢,下面试着进行剖析。
       一是参与建设的方案应该偏业务而不能偏IT。虽然这个产业专业性较强,一直是国际化大公司在引领。但中国的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国内企业已经从蹒跚学步走向了成熟,技术上已经可以与国际公司平起平坐了。不少公司还专门设有研发机构,可以针对国内用户进行订制。所以今天的竞争,技术和质量已经不是问题,主打的应该是能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也就是不要过度IT化,不能一味地打技术牌。
        二是参与建设的方案应该是能够为政府省钱。较小的、发展较慢的地方政府财政比较困难,是当下中国众所周知的现状。政府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致力于造福一方百姓,下决心筹措资金启动引导发展产业,实属不易。所以应该设身处地地为政府考虑,拿出信价比较高的方案,明白地告诉政府自己的方案在保证质量和技术一流的同时,可以为政府节省多少资金,从而赢得政府的好感和信任。第一步迈进去了,后面的机会还有很多。
       三是参与建设的方案应该能够为客户挣钱。在一二线城市,这个产业的发展相对已经比较成熟,大家走的都是高大上的路线,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客户使用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国有企业和大的互联网公司对价格不敏感,可以承受。但更多的公司却是在高成本面前望而却步,用不起。非用不可时,也是尽可能地压缩。而公司之所以能够携手政府在这个三四线城市打造该产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引爆行业发展。而在初始设计和建设时,还要追求高大上,这无疑又会大幅提升成本,减少竞争优势。如果客户觉得不挣钱或者与大城市相比也便宜不了多少,就会失去市场和客户。没有人来使用和交易,也就失去了产业打造的基础。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