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浅谈精益生产内在的管理气质

[复制链接] 0
回复
4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0-11 10: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在品质管理中的应用无处不在,如何将其精髓应用到品质管理之中,除有效的激励措施外,日常工作中各级主管的计划、倡导及意识培养是分不开的。只有真正的把精益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文化中来,才能让其发挥最大效益。


                                                         精益生产方式的七个“零”
    如今我们的企业基本上天天都在讲精益生产,究竟中国企业如何实施精益生产呢?精益生产的内涵是什么?作为我们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来说该怎么办?华致赢企管分析如下:
    精益生产是源于我们的邻邦日本的管理模式。在日本精益生产意味着消除浪费,有着质朴的工匠精神而且非常正直。从文化起源上来说源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名,忠,勇,义,礼,诚,克,仁;和中国的儒家思想虽然在字数上相同,但在顺序和意义上存在这本质的区别。
    武士道精神讲究残酷和忠诚两点,残酷意味着不讲人情,只针对事情,忠诚意味着强烈的服从意识。在中国企业提倡精益化生产本身与儒家思想是相悖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讲究仁义道德,讲究比较粗放式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和生产方式。
    在中国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中,认为大方而不怕浪费,豪华是一种追求,一种时尚品味,认为灵活是一种审时度势。因此在国内精益生产其实是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格格不入的一种生产方式,国人大多认为“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是一种重人情讲义气的典故,甚至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重于气节”等生活方式在现今社会越来越被推崇。而所有这些价值观都不适宜企业推行精益化生产。
    在我们国内企业生产活动中,往往管理模式和习惯的冲突非常严重,甚至有些企业知道要怎么去做,却怎么也做不到,部分做到了却不能持久,有些中高层管理人员理解在推广了,而基层管理却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实施。所有这些坏的习惯都让我们的企业难以长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而且我们企业要面临的问题往往还不止这些,在推行精益生产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培养坏的习惯。粗放式的管理思维使之不讲究精确,人情化的管理让员工随意性行为不受制约,在面对困难或者不良面前往往不再讲究原则。
    说了这么多中国企业的问题,那么究竟企业该如何去做呢?对于难题我们往往需要智慧去处理模式和习惯之间的矛盾,寻求破解方法。首先要人和事分开,情与法隔离。运用企业流程管事,管理者管人。横向采取管事原则,纵向采取管人原则。流程可以管理的事情,管理者不应认为介入。其次采用人和事交互的方式,使之螺旋上升。企业通过机制和方法的导入改变人做事的方式,然后通过做事方式去改变人的习惯。通过人的改变让制度更加灵活有效的运行起来,将日常管理活动变成有效的训练活动。这也是ISO9001:2008版本在其他版本上提升的重要一点。
    其实我们企业很多训练都是从技能开始,其实更多的训练应该是从习惯开始,固然企业员工如果没有技能是没有办法生产出产品,但是不良的习惯会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致性和符合性大打折扣。日本企业中认为管理的基本应该从5S管理开始,基于此本人10年日资企业之经验,就是从最基本改变一个人的习惯,达到认知企业管理,认同企业管理,自觉遵守的习惯。
    因此在管理活动中我们要去掌握一个人的习性,一个人的习惯,去除不良习性和习惯,使之向满足管理需求方向发展。不管人的心态,情绪如何变化,都能生产出满足企业要求的产品。习惯和习性的确立,其实就是让人按照规定做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