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4年4月10日,格兰仕发生了员工“打砸事件”。当时,部分员工聚集起来把宿舍、食堂、车间的流水线等砸坏,事件从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6点,大批特警进厂戒备。有媒体报道,原因是员工抗议工资低于公司招工时标准。格兰仕在官方说明中则称此次是“200多名员工聚集起哄”,原因是几名新员工酒后的不当行为。
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作为制造业最底层的产业工人,特别是那些90后的产业工人,似乎更不好管理了。
记者在厂区看到:很多年轻员工都少有笑容,目光呆滞,他们背井离乡,离开了父母和生养他们的土地,在这里挣到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这似乎难以满足他们的梦想。
记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家有着36年历史的传统制造企业,面对几万名90后员工时,如何化解他们与庞大制造机器日益加剧的疏离甚至敌对感。
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制造国家,并且目前来看,这种以“低端”制造业为核心的结构似乎短时间内都很难改变。不只是格兰仕存在这个问题,所有的制造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所有的产品都是由一线的产业工人制造出来的,汽车、家电、高铁、各类建筑等,都离不开最基层的、最底层的、一线的产业工人,我们是不是都要面对这种“疏离甚至敌对感”。
优秀的产品质量离不开流水线上的工人,如果这些工人对我们的流水线和生产的产品有这种“疏离甚至敌对感”,我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吗?他们对产品的厌恶,必然表现在产品的装配过程中,这样的产品即使设计再好,也难以获得好的质量。
没有好的质量,我们怎么打造好的品牌?工人对产品都没有热忱,怎么会对品牌有热情、怎么会呵护这个品牌,如果制造工人都不爱这个品牌,怎么指望消费者去爱这个品牌呢?
当然,格兰仕在努力,根据格兰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截至2013年9月,获得四级、五级技工认证的格兰仕产业工人已超过20000人,“格兰仕将产业转型升级落到最基础元素——人的身上,试图建立中国产业工人的发展通道和路径,让中国产业技术工人成为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报道中没有说,四、五的产业工人是否更热爱企业,热爱流水线的工作,还是他们有更高的待遇,成为稳定可靠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些我们并不知道。
产业工人是最底层的、最一线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提高的他们的待遇意味着成本大幅提升,并且仅靠提高待遇,他们就稳定和热爱工作了吗?
这是目前全中国社会都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让最底层的大多数人民满意?央视去年曾经满大街问社会底层的人民:你感觉幸福吗?各种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数量众多的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有怎样的梦想,又怎样去实现这种梦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中国等级社会的形势下,榨取下级的劳动成果,即使每个人很少,但底层人民数量众多,积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而用这个不小的数额去满足上级的少数人,这是足够的,于是我们的考核永远是好成绩。因为我们从秦始皇以来一直是上级考核下级,只要上级满意,你的位置就坐的牢固,也才有升级的可能。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习惯,永远都是压榨、剥削下层,然后用压榨出来的钱去供奉上层。因为下层对考核没有发言权。
现在以格兰仕为代表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去满足下级,因为产品的质量是靠他们的双手制造出来的,即使你削减少数高工资的管理人员,把他们的工资分给众多的一线工人,每个工人得到的可能也很少,也很难调动众多员工的积极性。
几千年来我们习惯于伺候上级,我们有无数的方法、手段来伺候上级,毕竟他们人少。我们整个社会都缺乏如何满足下级的方法,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做?
当然我们曾经用政治运动来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但那只是政治运动,并且我们也从没有获得高质量的产品或打造出优秀的品牌。
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我们希望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在于如何满足这些最底层的产业工人,只有他们的努力才有我们转型的希望,因为提高效率靠他们、减少浪费靠他们、高质量的装配靠他们、持续的改进靠他们、甚至很多的创新也靠他们,最基础的,真正的品牌打造不是靠广告,而是靠流水线的工人。
看看欧洲的品牌宣传,他们宣传的是专业工匠精心的制作,甚至把产品当作艺术品来做,这些手艺人更像艺术家。高质量的产品才会有优秀品牌的发展。
格兰仕的老总曾说:一定要生产出精品。但是精品是靠谁制造出来的?这一定离不开一线的工人,只有他们把产品当艺术品一样来制作,才会有精品的产生。没有一线工人的热情、倾心的投入,不注入他们的感情,我们怎么得到精品?
我们只有让企业的最基层的工人满意,我们才会有好的产品质量;我们只有让社会最基层的大多数人满意,我们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动力,从而做好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如何满足基层的大多数人,是现在摆在每个中国管理者面前最大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