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医治病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13
回复
11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5-19 11:1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lhep 于 2014-10-25 17:24 编辑

中医治病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        中医治病原理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定义中医是有关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方面的科学。实际上中医治病的道理(所谓的医道)是与自然之道相一致的。自然之道和生命之道是相通的。将企业管理与中医治病之道相结合的前提就是:把企业当作一个和生命一样的一个演化发展过程。有了这个前提,中医理论对人的病的描述就可以用来对企业进行描述,并将治病的措施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当中。
将中医治病原理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的关键在于:将中医理论抽象到与企业管理没有差异的层次――求同除异。这涉及到对中医理论的正确深刻理解,还有对企业管理的重新定义定位问题。这两方面的事情是中医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能否无缝应用的关键。很多人都在这方面做了或多或少的尝试,大多是若有所思,收效不大。尤其对企业管理来讲这种不成熟的理论是不能盲目应用的,很多时候会带来负面作用。
2.        关于中医理论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两个核心前提:
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中医理论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中医理论一直是与中医临床相结合而传承和发展的。因此很多名医的成长是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成就的。目前大多数人士都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所谓经验医学就是医学的发展要靠经验的积累,一旦经验失传经验医学就将不复存在。正因为有人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才有人高呼“中医即将灭亡”。说中医即将灭亡就是因为看到中医的很多经验即将失传,很多名老中医后继无人。如果把中医定义为经验医学,那么中医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将无从谈起。所以首先要排除“中医是经验医学”的这种谬误。其实中医是有着非常严密的哲学演绎体系的科学。真正的理清中医理论必须从理论的应用对象(宇宙和生命、疾病、药)上就彻底重新定义(所谓重新定义就是要区别于西方科学的这些先入为主的概念)。否则中医的理论在西方科学所定义概念中将无法解释,甚至会出现一些矛盾(描述重叠)、虚无(没有对应)的现象。那怪很多人在批评“中医不科学”,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在西方科学的概念前提下来解释中医理论,冲突是必然的。中医理论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科学,自成体系就是所有的概念都是有它独有的定义的。
对企业管理的重新定义:这个重新定义包括: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管理?企业的存在前提是什么?企业的发展动力是什么?企业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企业管理的措施?企业内部运行的描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及处理?其实这与上一条里边讲的中医理论的理解实际上是一回事,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企业重新描述定义,然后才可以应用中医理论。否则在西方管理学的基础上生搬硬套只会给人一种“玄乎乎”的感觉。
这两个前提具备了之后,后面的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3.        中医的治病原理
一、        中医理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思维)对宇宙和生命的定义
宇宙,康熙字典里的宇宙定义是:宇者,上下四方也;宙者,古往今来也。而西方所定义的宇宙是“universe”意思是空间万物。“universe”的意义并不是中国的宇宙概念,而是单一个“宇”――只是一个空间的意义。其实中国“龙”的英文翻译“dragon”也出现了这种问题:两个不同的东西硬是给强加定义为一个东西,造成很多的误解。中国所定义的宇宙实际上是一个空间时间都有的时空观念。这种对宇宙的定义十分便于对一些与时间变化发展有本质联系的事情进行描述。因为西方定义的“universe”只是一个实物空间概念而忽略了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所以他们一直在实物空间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但是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他们也会感受的到的,而对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无法把握的时候他们就创造了“神”和“上帝”来填补这一块空白(这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颠倒的)。当然象西方这样一贯的关注现实,将其他的交脱给上帝,也可以造就一个有限的理性世界。中国的目前的问题在于:在思维方式上片面的西化了,继承学习了西方对宇宙的片面认识而没有继承他们处理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的工具(神和上帝)。
生命,有了东西方对宇宙的不同定义这一前提,在描述生命的时候东西方的差异也就变得很明显了。(我之所以在这里过分强调东西方的差异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西方思维盛行的时代,不得不把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说清楚)。中医定义的生命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包括各种生命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西医定义的生命是实体结构功能的组合。其实中医对生命的定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就像西方思维在生命和企业上的一脉相承是一样的。生命定义为一个变化演化过程,这样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可以调整的参量就远远比把生命定义为“实体结构功能组合”时要多得多。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生命内部的运动方式:五行。五行用来描述生命运动方式时分别代表的意义是:反馈协调属于木、肝;运输传递属于金、肺;演变运化属于土、脾;生发控制属于水、肾;主导推动属于火、心。
二、        中医理论对疾病的定义
中医对病的定义与西医定义的不同,西医讲究实体证据来进行疾病判断。中医并不是这么简单,疾病也有它的发展变化过程。实体证据是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变成显性时段的一个特征。出现实体证据时疾病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了,这样在采取治疗过程中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中医对病的定义是:生命中各种运动方式的失和。所谓失和就是各种生命运动方式不能很好的匹配协调。运动方式匹配协调就是正气,运动方式失和就是邪气。运动方式的太过与不及都会引发生命的疾病。所以有“亢则害,承乃制”。
三、         中医的诊断
中医诊断的根据是中医对人的生命的定义所具有的特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包括人体的表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季节气候的整体和统一。包括时间上的统一和空间的统一,时间上的统一保证了中医的诊断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空间上的统一保证了中医可以出现“头病医脚”这样的经典描述,即诊病不局限于某一局部范围而是从整体宏观上分析问题。
四、中医对病的治疗措施
中医治病所采取的措施就是:以偏治偏。因为病就是生命过程发生了偏差造成的。治疗实际上就是用一种具有某种方向上的偏执属性的措施来对生命进行纠偏。这种纠偏措施就可以定义为广义的药,同时这种偏执属性在生命过程中也可以给生命造成偏差――生病。所以,“凡致病之因,皆治病之药。”这样就会发现疾病的发生并不具限于某些具体物质(比如病毒、有害成分),误治也成为了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治疗疾病也就不在限于狭义的药物了,很多原来认定为有害的东西也可能成为治病的良药。
药的归经是一个中医里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其本质就是药对人体局部作用的偏好。也可以说同一种药不同的部位经络对其敏感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药的归经给中医治疗疾病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根据《神农本草经》对中药的分类:
上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
中品: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品:下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这种上、中、下三品的分类给临床用药提供了基本的框架,对药物的使用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五、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主要是对外界气候变化的一种规律性描述。根据外界气候的变化进而判断某种特质的人在何时易发作何种疾病。五运六气是由天干和地支相互叠加建立的气候运变的周期性描述。
天干的周期是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周期是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所以五运六气的周期是:十和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六十”,在这个六十年中的每一年中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的气候属性变化。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属性周期体系。
古人讲:“不通五运六气,折尽方书何济?经络明,认得标;运气明认得本,求得标之取本,治千人,无一损。”
五运六气是在对气候变化的分析总结基础上,建立的一套有关多周期叠加的理论。这个理论涉及:大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大运是按着五年为周期来循环的,每一个运又具有“太过”和“不及”两种状态,所以大运的最大周期是十年,主运是一年的五个阶段的性质:木、火、土、金、水。客运也是将一年平均分为五个阶段。主气: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客气: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每个时期的都会有这五个参数的相关属性,这些属性就定义了这一时期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也就是说确定了五运六气就可以明确气候的属性和变化趋势。以这些属性和趋势结合具体个人的不同情况就会判断个人的疾病发作、加剧、恶化、好转、痊愈的时刻。这是中医里最精华化的部分,体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也反映了环境气候对人的影响。
另外,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的自我调节(生物钟)与之相适应。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服药时间、针灸开穴等等。

4.        对企业和企业管理的重新定义
一、 企业是一个生命过程,也是一个演化发展过程,同时内部有着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企业是一个时空演化发展过程,它的产生、发展、壮大、衰弱、消亡整个过程都伴随着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信息交换。
二、         企业内部的运行方式:五行。生发控制属于水、肾;反馈协调属于木、肝;运输传递属于金、肺;主导驱动属于火、心;演变运化属于土、脾。
水的运行方式,生发控制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产品的研发、人员的招聘、新市场的开拓、新行业的进入、行业出现的新问题等等
木的运行方式,反馈协调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沟通、人力资源建设与项目要求之间的沟通、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的沟通、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的沟通、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交换等等。
金的运行方式,传递运输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员工的职位升降制度、产品生产流程的具体环节、产品销售的渠道、研发到生产的转化通道、资金流的渠道等等。
火的运行方式,驱动主导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企业的宏观战略、员工激励、产品利润、研发部门创造活力、生产流程的运行节奏等等
土的运行方式,演变运化类事务。实际企业中的存在形式:企业宏观目标的具体执行(理念转化为行动)、研发部门的设计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资金(销售)、资本转化为实力(企业的产业升级)、企业获利模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的培训(员工能力的演变运化)等等。
一个健康的企业它的内部的这五种运行方式是相互协调、匹配、制约的,达到企业自身的和谐。当某一种运动方式太过或不及时就会打破企业原有的和谐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隐性的问题会逐渐显现出来。面对企业的运动方式的相互作用不和谐时,只要分析出具体那个运动方式出现太过不及,然后进行反方向的调整就可以了。这就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三、         企业的存在基础和发展动力;宏观的阴阳两面。
企业的存在基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大背景,这种相对稳定的环境背景称为阴。和谐的大环境是企业得以存在的大背景。
企业的发展动力是局部的不和谐比如: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生产能力不均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和谐不对称的方面称为阳。不和谐的局部存在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机遇、利润的来源。
企业总体上阴阳协调就是存在基础与发展动力之间的协调,宏观的总体战略也是基于这一点来深入展开的。战略管理就是寻找企业的阴阳之间的协调,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协调。阴性太盛的企业的发展动力不足、盈利能力差,优点是很稳定;阳性太盛的企业发展动力很足、盈利能力很强,但是不够稳定、风险大。不同的行业阴阳格局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有了“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之说。
四、        什么是企业管理?
企业是一个演化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准自然过程。企业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自稳定、自和谐、自调节能力。当企业的发展出现与既定目标有偏离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人为干预措施,采取人为干预措施就是管理。也就是说对于企业来讲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管理的,有时候的管理措施会产生很严重的“误管理”,起到反面的效果。因此管理学的优劣对企业至关重要。
企业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管理的方法――反;企业管理的对象――弱。
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和”指的是企业内部的和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内部的和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运动方式之间的和;外部的和是指企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保持的一种和。
企业管理的方法――反,“反”指的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采取措施的选择,措施的属性应该是与问题的属性相反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企业管理的对象――弱,“弱”指的是管理措施作用的对象应该是微小、软弱的。中医说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实际上就是治“弱”。在问题还不是很强的时候就采取措施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避免了问题的发展壮大而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危害,一个是可以用更小的管理措施来解决问题,节省了管理成本。
五、        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变化(对应于中医的五运六气)
首先定义企业的在产业链中的上游下游企业,简单的情况就是原料供应企业和产品市场。相当于中医五运六气里的天干、地支。
根据上游企业(原料)的周期变化再叠加下游企业(市场)的周期变化做出一个复合周期性参数体系,参数体系的不同参量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可以预测企业将面临的机遇与危机。从而赢得时间尽早采取措施赢得先机。
由于本人对企业的五运六气研究不多,案例也不是很丰富。要做到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企业五运六气体系现在的思路不是很明朗,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区分正常周期变化和异常周期变化。因为在不同的评价层面正常和异常是不确定的。就现在而言只能针对不同行业做出不同的五运六气体系。而且这项工作需要有很大工作量来整理行业相关的变化,还有产业周期方面的问题。行业中的正常周期变化和异常周期变化,还有突发事件对行业影响的评估。对任何一个理论来说“准确性和普适性”是一对矛盾。但是任何一个理论的价值仅在于它会给实际应用带来方便。
六、        企业管理的措施(对应于中医里定义的药)
企业的管理措施可以分为:有意识措施和无意识措施。前边已经提到“凡致病之因皆治病之药”,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导致企业出现问题的原因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都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反过来讲有些很经典的管理措施在使用不当的时候也会造成更大的问题麻烦。选择管理措施的两个基础就是: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还有就是要对管理措施的本质属性有所掌握,保证能够对症下药。由此可以想到,对企业的具体描述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说要象中医一样有一套完整一致的理法方药体系。对管理措施的认识也是要全面,必须认识到某些措施只是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才有效。不论任何条件下都有效的措施是不存在的。
对于有意识措施来说,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管理技术,面对企业的问题来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这方面的知识技术在西方管理学中有很丰富的资源。
对于无意识措施来说,企业的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将会成为无意识措施的发动者或实施者而当事人却全然不知。控制无意识措施必须依靠控制企业全员的行为习惯方式、思维方式,同时也要限制全员的权利范围。企业文化是控制企业的无意识管理措施的很有效的方面。
管理措施的侧重,同样一个管理措施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差异。这种现象和中医里的药物归经是一回事,这给管理措施的组合提供了很多的组合搭配可能。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讲掌握管理措施的各部门之间的敏感度差异是尤为重要的。是实现“分而治之”的关键。
管理措施也可以分为上品、中品、下品三类:
上品:这类管理措施性质上没有什么负面的作用,这些管理措施是维持企业最基本层次运行的保障,可以长期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工作礼仪调整,工作时间作息,办公环境调整等等
中品:这类管理措施主要是保障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属于对一些不良趋势行为和不和谐关系进行调整,保障为实现既定目标所要求的特定格局得以实现。这类管理措施作用对象有所偏重,往往在不同的作用目标之间会有相反的效果。比如:工资调整、团队重组、经营战略转型等等
下品:这类管理措施主要是在企业出现危机问题时,采取的短期措施。目的在于解决一些紧急的问题。比如:解雇员工、惩罚过失、资产重组、股权转移等等

吕海林 alhep@qq.com 微信:alheps
网站:www.alhep.com

微信公众账号:alhepcom
沙发
发表于 2014-5-19 13:22:0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把中医原理应用于企业管理,那您的意思是在商学院再开一门中医学吗?现在的药企业也不少,懂得中医学的人更不在少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09:4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dsc 的帖子

你觉得有前途么  呵呵
4
发表于 2014-5-20 10:3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达一明 于 2014-5-20 10:34 编辑

好文章,感谢楼主分享,用中医的理论来解决企业问题,这个思路很明确,也必定能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也喜欢看中医方面的书籍,也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东方西方的都学。
对于中医,我所掌握的是,《黄帝内经》说,百病皆由心生。既然这样,找到心的问题,或许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病”也是由病字框加个“丙”字组成,丙在天干中属于火,火在人体五行中代表了心,所以汉字“病”也告诉我们百病皆由心生。
所以找到心才是关键。那么心何在呢?
治病求根,如果找不到根,也许在某个阶段症状有所缓解了,但病根还在,
这就有可能导致人或者企业的猝死,看来这个心才是关键。
这个心还不是西方所说的心脏的心,而是中医中所提起的心。
是不是这个心就是董事长或老板呢?
5
发表于 2014-5-20 10:4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cdsc 的帖子

现在懂得中医的人确实很多,但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是真正懂得的却很少,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看不懂《内经》,甚至连把脉都不会,只晓得几句中医名词,
这其实算不上是懂得中医的。
在我看来,中医的很多观念,比如和道有关的,和我们汉字的字形结构都有关,
比如:味道的“味”,口+未=味  
人都是通过吃喝来维持生命的存在,那么通过口吃进去的一切决定了这个人的未来身体状况,
所以,口味的味组成,由口加上个未。
味道味道,味后面还有个道,这是个什么道?是不是宇宙生命生长进化之道呢?
值得研究和琢磨哦。
                                                                                      个人观点,仅供浏览。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1:2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达一明 的帖子

说得好
达一明老师 向您多学习!
7
发表于 2014-5-20 16:4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lhep 的帖子

您才是老师,是前辈,我只是学生而已,看您发布的帖子真的对我有帮助,而且我也深入的在学习和思考企业的很多问题!
向您学习!
8
发表于 2014-5-20 18:49:40 | 只看该作者
alhep 发表于 2014-5-20 09:48
回复 cdsc 的帖子

你觉得有前途么  呵呵

前途很大,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文化创新,而不是普通消费产品的创新。
9
发表于 2014-5-21 09: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达一明 的帖子

哈哈当然知道是您的个人观点了,这种解字的方式真有新义,古人如果看了也定会赞不绝口.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积累和结晶,更重要的是其理论包括的哲学思想,我想这才是您赞同把中医学引人企业管理的縁故吧.这似乎已经偏离了讨论的轨道.
10
发表于 2014-5-22 06:3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达一明 于 2014-5-22 06:36 编辑

回复 cdsc 的帖子

中医和西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指定谁是人体的主宰,中医认为是心,西医认定是脑。

心,负责内部管理等各项事务,如总经理;
脑,负责外部协调等各项事务,如董事长。
中国目前很多企业是董事长安排亲信或插手内部管理,并没做到各负其责。
中医经典缘何叫《黄帝内经》,正是因为人体内部的协调等都是由心来完成。
脑是负责外部的饮食采购,跑跳,御寒取暖等行为。
人再有劲儿也憋不住尿,就是告诉我们,大脑是控制不住膀胱的,呵呵……
站在心脑这个层面去和企业各个层面对接,才能把中医的原理逐步的结合到管理中。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