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4-3-26 06:47 编辑
飞鸿和公司的有关人员去与公司合作的城市。该市城市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再三邀请他们去给其中一个区要打造的都市产业园进行产业策划。虽然总经理让他们去听听,但直至坐到了会议室,面对区长及区政府各部门领导,飞鸿都不知道他能讲什么。因为之前没有对该区及产业做过任何调研和了解。 首先由规划部门介绍他们请省内一家著名大学做的产业规划情况,介绍了区内土地及现有产业分布,详细谈了根据此做的针对都市产业园的选址及各地段的优劣势。规划部门对该大学所提出的产业定位直接表态给予了肯定。其他人对如何招商、标准化厂房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周边现有配套情况及园区内应该有的配套内容等进行了沟通。区里几个主要部门领导也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飞鸿有些吃惊地看到,他们居然对市里要求他们搞都市产业园的做法都比较排斥。 大家都谈完后,该轮到飞鸿发言了。他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是了解政府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的思路。飞鸿清楚,该市要求各区建设都市产业园,是在进行服务业的布局,通过此使全市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市里有这样的要求,一定会在“十二五”规划中写进去,作为区一级政府,理应会有相应的“十二五规划”。因此,飞鸿首先了解区里在这方面的思路。他指出,这是一个大前提,没有这个宏观指导,所有谈的细节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好与不好,合适与不合适,都无法做出判断。而大家说的恰恰都是细节,没有人从大到小做出整体的描述,因此很难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轮廓。在飞鸿的要求下,他们才开始从这方面进行梳理。但飞鸿听后,感觉他们其实是没有自己思路的,完全是被市里所要求。在被强压着非做不可却又受制于本区客观情况的局限无从下手时,才会十分痛苦。 二是帮助政府梳理都市产业园与服务业的关系。区里在发展服务业方面没有自己的思路,那就只能服从市里的战略。飞鸿认为目前规划中提出的产业方向与都市产业园的定位相差较大。区里工业已经够多、面铺得够广了,现在好不容易理出几块有限的土地,规划的还是制造业项目。作为区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错位发展。其实服务业应该包括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三种。服务业应该是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区里既然工业发达,产业聚集度也高,就应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用引导、扶持、聚集为制造业提供社会化第三方服务企业的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既从概念上把都市产业园的内涵做实了,也与其他区有差异化,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三是后续工作应该从上至下从宏观到微观分步推进。飞鸿梳理的都市产业园与服务业的关系,解决了一直困扰他们的大问题。大家轻松地讨论了园区应该入驻企业的类型、业态、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等。对后续工作如何推进,有人主张马上可以与大学沟通按此思路进行修改,有人说要先给领导汇报。飞鸿表示应该先向市领导汇报。因为他们此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直困扰市上的。况且飞鸿作为旁观者,说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即使有些内容大家还可以接受,也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碰撞出来的。向市领导的汇报也许会启发他们更好的思路。毕竟他们站得层面更高,考虑问题更全面。只有在上下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后续的工作推进才能顺利。 总起来说,就是考虑问题也好,做工作也好,都应该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上至下。更主要的,是为领导决策当参谋,还是应该研究领导,了解他的想法,而不能一上来就去考虑细节。否则就会是要么看不清,把不准,要么就总是做错还不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