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目送飞鸿 于 2014-3-13 07:04 编辑
产业园区要想实现升级,征询公司的意见。总经理建议走建设智慧园区的发展之路。管委会十分认可,专门找了专家讨论并拿出建设方案。因为判断不了方案的可行性,让公司把关。方案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核心只有一点,就是要在园区安装20000个摄像头。总经理在公司对此方案的评审会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是走进了过度IT化的误区。 一是过度IT化的表现。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迈进了信息社会。人们对以计算机及其全面应用为标志的IT从不了解不认识,到接受和普及,再加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并不断深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更加速了这个过程。但随之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有过度IT化的倾向。感觉是只要一说到要搞信息化、智慧化,马上就想到应该添加计算机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别人用什么软件或系统,不管是否适合本单位,也要购买或开发。从政府的角度,似乎更倾向于硬件设备的投入。因为看得见摸得着,越多越成规模越容易展现业绩。其结果就是走向了过度IT化的误区。这从以前的每个部门都配备电脑,到拼命地开发各种应用软件,再到一哄而上地上ERP项目,再到现在的类似全面安装摄象头等,都是其典型表现。 二是过度IT化的危害。过度IT化会导致很多问题。首先是所投设备产生严重浪费。以前出现的盲目上信息化项目的结果,大多是设备闲置白花钱。摄像头的背后是庞大的数据量以及对所采集数据的清洗、挖掘、分析等一系列涉及大数据的内容。对于功能相对单一、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园区中安装如此众多的摄像头完全没有必要。听着是很时髦,但这却不是智慧园区建设的路数。一旦投入只会造成浪费;其次是大大增加管理成本。设备安装后,就要有人管理、维护,甚至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处理这些数据;再次是造成管理混乱。按理说,先进的生产方式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在人们的水平和认识跟不上时,不仅不会提升反而会带来灾害。许多设备和系统会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他们必须要使用才行。但经常是现有人员由于年龄、文化水平、思想认识等原因,会排斥使用新技术,又不可能把这些人全部替换。在以上问题没有解决前,强行推行势必带来混乱。 三是如何避免过度IT化。信息化也好,智慧化也好,要解决的是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这种提升不能采取跃进式的,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级阶段,应该着眼于把现有设备用好、用到位,充分挖掘潜力。现在许多单位的办公或管理基本都用计算机,而且也联了网。只要理出当下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而不一定非要上新设备;在中级阶段,可以依托已经成熟的智慧化手段来提升。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以及3G、4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再加上依附于其上的如微信、视频、可视电话、位置服务等,完全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购买或定制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应用;在人们的使用习惯及对信息化管理手段适应和接受后,再有足够多的小型智慧应用和智慧管理广为运用时,就可进入高级阶段了。此时再投入相应的设备和硬件,定制或开发基于能够整合这些应用的大的系统平台。实现统一接口、统一管理,统一数据。通过由点及面、自下而上、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的方式,在有效推进智慧化园区建设的同时避免过度IT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