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六亲不认”是哪“六亲”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23 22: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如果说某某不讲情面、没有情义常常用“六亲不认”予以形容。在司法界,人们也常说“秉公断案,六亲不认”。那么,这里的“六亲”究竟指的是哪些呢?
对“六亲”的说法,历代说法不一。从有关古籍记载中可知有以下几种:
一是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新书•六术》中记述:“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文中的“昆弟”即为今日所述“兄弟”。
二是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中有一篇名为《昭公二十五年》,其中对“六亲”的解释是“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西晋时期著名学者杜预对此解注道:“六亲和睦,以事严父,若众星之共辰极也。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
三是指父、母、兄、弟、妻、子。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中《贾谊传》一章记载说:“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代儒学家、经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对此注解时引用东汉应劭的解释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
四是指父子、兄弟、夫妇。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的道家学派经典著作《老子》中记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对此注解:“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后汉书•循吏传•秦彭》也记载说:“乃为人设四诚,以定六亲长幼之礼。”由唐章怀太子李贤诏集众多学者对此加以注释时明确:“六亲,谓父子、兄弟、夫妇也”。
五是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管晏列传》中有“上服度则六亲固”的记叙,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对此解释说:“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并说“亦泛指亲族、亲戚”。
对“六亲”的说法,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会常常提到。如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108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死缠绵潇湘闻鬼哭”中就有一段:“你说说,真正是六亲同运:薛家是这么着;二太太的娘家大舅太爷一死,凤丫头的哥哥也不成人......甄家自从抄家以后,别无信息。”第114回“王熙凤历幻返金陵,甄应嘉蒙恩还玉阙”中也有一段:“那王仁自从王子腾死后......已闹的六亲不和。”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第56回“诣芳邻姑嫂巧遇,游瀚海主仆重逢”中则有“不意府上也因接驾合家离散,真可谓六亲同运”的记载。
由此看来,尽管历史上的“六亲”有特定内容,但后人比较赞同的应该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因为这些人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当然,现在人们所说的“六亲”泛指亲亲戚朋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