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彼得圣吉的心灵修炼

[复制链接] 17
回复
146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11-20 16: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看《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一书,除了是彼得圣吉参与写作之外,感觉其中的内容似乎和《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无关,该书涉及的似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修炼,与佛教、道教、禅宗等个人心灵修炼有关系,有点玄而又玄。直到看到如何去激发和实现一个组织整体的思想转变,才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大的兴趣。
在我总结的组织发展规律体系中,组织中的员工形成整体的默契配合是组织发展的关键,但如何让组织的员工能够放下心中的隔阂、放下首先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而相互之间协作和配合,还没有总结出系统的方法,而这本书给了我们启示。
关于转变团队整体的思想,开启团队成员的合作心智,西方一直在进行研究。这本书中就曾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所开展的一种叫做“深度会谈”的项目,该项目的要解决的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问题,通过深度的交流和会谈,激发团队成员之间一种思想上的共鸣,让大家放下心中的包袱、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打破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合作,从而减少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摩擦和隔阂,提升组织整体合作的效率。看来“深度会谈”有一套具体的办法来解决团队合作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也介绍了麻省的“深度会谈”项目在一个汽车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新汽车产品开发的工程项目,前后花了5年,预算超过10亿美元,汽车厂有1000名全职工程师参与。汽车的研发一般分成几十个专业子项目团队,分别负责汽车产品各方面的研发工作,其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通过实施“深度会谈”的项目,该开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培养了一支好的团队,节省了经费,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也许麻省理工学院应该把这个项目应用到中国来,中国的团队可能需要更多的“深度会谈”。
在这本书中,彼得圣吉和几个管理界的大腕,共同提出了一个转变团队整体思想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通过一段U型的过程实现“体悟当下”状态。这个U型的过程包括感知、呈现当下和实现收获这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或者说是过程,帮助整个团队成员观察自己观点背后的假设、促进大家相互了解各自诉求的原因,引导大家看向更高的目标,最后放弃、消除自己的局限和隔阂,实现大家在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共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启大家的心灵,激发大家为实现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而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短期利益。
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个U型过程或者是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升组织和团队实现整体合作的具体方法,至少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团队配合程度的方向,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个U型的方法也许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更具有实践意义,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是最不愿意敞开心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太多了这样的格言:“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外表怎能看得清”,“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交全一片心”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人坦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就应该老谋深算,多些阴谋论,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多想一些,想深一些,防止被别人骗了。这些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因此我们之间的合作,从来都是留一个心眼,留一手防备,先顾自己的利益,再说其他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整体配合是最差的,合作的效率是最低的,因此我们的整体力量也是最弱的。我们很难发挥出团队最大的力量,我们也很难调动每个员工的热情,很难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就在转型升级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也很难通过改革的深水区,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如果众人都不仅全力,我们的大船如何前行呢?
彼得圣吉从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发展到去研究转换团队成员的思想,可能也是他对形成学习型组织背后更核心原因的探讨,如何实现组织的整体学习和进步,都在于转换组织成员的思想,只有思想的进步才有组织最终绩效的进步。
对于因为传统文化而先天不足的中国企业,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追赶现代组织文明的发展呢?
我们有多少人真正懂管理呢?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22:25:49 | 只看该作者
似乎没人对心灵的修炼感兴趣啊?哈哈,也是,快餐时代,大家都希望拿来就用!但没有根基的应用一定不会取得最终的效果!
板凳
发表于 2013-12-3 23:49:17 | 只看该作者
彼得圣吉是南师的徒弟,他在南师那学个皮毛,建议楼主去看看南师一本与彼得圣吉的对话再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呵呵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08:5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达一明 的帖子

南师是指南怀瑾大师吗?在这本书中,彼得圣吉说过很多他向南怀瑾求教的内容,不过圣吉还引用了很多印度大师、印第安土著大师的名言,其实关于个人的修炼,人类不同民族的文明中都有各自的代表人物。不过有空还真应该找本南大师的书看看!谢谢提醒!
5
发表于 2013-12-4 09:0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donghaixuri 的帖子

南怀瑾的书我是从《漫谈中国文化》开始看的,头一次听到用东方人的智慧和角度去看全球政治经济文化,感觉说的很到位,建议您有时间看一看!另外,中医不错,从中医角度分析企业和国家问题,很准的,建议您研究研究!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达一明 的帖子

谢谢版主,其实我不是很相信中医的,也没有看过南怀瑾的书,看来值得学习一下。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抱有从根本上批判的态度,但是我倒觉得老子的《道德经》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7
发表于 2013-12-5 04: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donghaixuri 的帖子

我是从上个世纪大学毕业后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学及看多种书,包括后来逐步接触的《知识经济论》和《知识资本家》,《定位》等等,近年来又读了关于《社会阶层分析》之类的书籍,直到09年的一次偶然在路边买到盗版书南怀瑾的《漫谈中国文化》才渐渐理清了一点点东西方文化的思路,这当然也包括逐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补课(因当年学的是理科,不重视文科)。只要有时间,我愿意把自己所感悟到的,与家人分享,以期望抛砖引玉,让自己也更快的成长。
8
发表于 2013-12-5 04:31:55 | 只看该作者
管理,这个词不知道该怎样去理解才是最为正确的,
说说我个人的浅薄认知。
西方的管理学与西医的起源类似,从解剖入手,认为人是由不同的器官组织组成,更倾向于人是一部可控制的机器,所以其企业模型也倾向于“印钞机”式的设计,就连《死神来了》系列片子都能看到西方人眼中,人的死亡是直接分解成块的。
中医则不同,中医从研究活人开始入手,更关注的是功能。所以真正的中国企业讲求的是人道,是维护人与人的关系,君不见很多古代商人就算是赔了买卖也要按原来的订单付货,这就是中国经营之道。至于管理,最小的家庭作坊企业,都是亲朋组成,甚至有的吃饭都在一起,更体现出一种融合的局面。
这话题够大,不过确实是值得深思的。当中国企业能在市场发展中,参悟到这一点的 时候,才是真正企业强大的时候,祝福中国企业快速成长,为大众造福……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9:5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达一明 的帖子

谢谢版主,非常愿意就这个问题交流!所谓管理肯定是对一个组织的管理,个人谈不上管理,只是一种修炼。而组织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管理也要符合组织发展的规律,这一方面在我的书中有详细的论述。非常同意版主对东西方文化特点的论述,但在实际应用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个人修炼,而不是团队合作,讲究提升自己然后“治人”,这其实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是相悖的!这样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很难带领组织取得成功!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9:5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达一明 的帖子

方便的话,版主给个地址,给你寄本书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