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看《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一书,除了是彼得圣吉参与写作之外,感觉其中的内容似乎和《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无关,该书涉及的似乎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修炼,与佛教、道教、禅宗等个人心灵修炼有关系,有点玄而又玄。直到看到如何去激发和实现一个组织整体的思想转变,才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大的兴趣。
在我总结的组织发展规律体系中,组织中的员工形成整体的默契配合是组织发展的关键,但如何让组织的员工能够放下心中的隔阂、放下首先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思想而相互之间协作和配合,还没有总结出系统的方法,而这本书给了我们启示。
关于转变团队整体的思想,开启团队成员的合作心智,西方一直在进行研究。这本书中就曾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所开展的一种叫做“深度会谈”的项目,该项目的要解决的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问题,通过深度的交流和会谈,激发团队成员之间一种思想上的共鸣,让大家放下心中的包袱、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打破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实现更大程度上的合作,从而减少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摩擦和隔阂,提升组织整体合作的效率。看来“深度会谈”有一套具体的办法来解决团队合作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也介绍了麻省的“深度会谈”项目在一个汽车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新汽车产品开发的工程项目,前后花了5年,预算超过10亿美元,汽车厂有1000名全职工程师参与。汽车的研发一般分成几十个专业子项目团队,分别负责汽车产品各方面的研发工作,其合作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是极具挑战性的。通过实施“深度会谈”的项目,该开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培养了一支好的团队,节省了经费,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也许麻省理工学院应该把这个项目应用到中国来,中国的团队可能需要更多的“深度会谈”。
在这本书中,彼得圣吉和几个管理界的大腕,共同提出了一个转变团队整体思想的另一个方法,就是通过一段U型的过程实现“体悟当下”状态。这个U型的过程包括感知、呈现当下和实现收获这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或者说是过程,帮助整个团队成员观察自己观点背后的假设、促进大家相互了解各自诉求的原因,引导大家看向更高的目标,最后放弃、消除自己的局限和隔阂,实现大家在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共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开启大家的心灵,激发大家为实现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而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短期利益。
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个U型过程或者是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升组织和团队实现整体合作的具体方法,至少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团队配合程度的方向,还是很有价值的。
这个U型的方法也许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更具有实践意义,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是最不愿意敞开心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太多了这样的格言:“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外表怎能看得清”,“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交全一片心”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人坦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我们就应该老谋深算,多些阴谋论,对任何事情都应该多想一些,想深一些,防止被别人骗了。这些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因此我们之间的合作,从来都是留一个心眼,留一手防备,先顾自己的利益,再说其他的事情,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整体配合是最差的,合作的效率是最低的,因此我们的整体力量也是最弱的。我们很难发挥出团队最大的力量,我们也很难调动每个员工的热情,很难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就在转型升级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也很难通过改革的深水区,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船,如果众人都不仅全力,我们的大船如何前行呢?
彼得圣吉从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第五项修炼》发展到去研究转换团队成员的思想,可能也是他对形成学习型组织背后更核心原因的探讨,如何实现组织的整体学习和进步,都在于转换组织成员的思想,只有思想的进步才有组织最终绩效的进步。
对于因为传统文化而先天不足的中国企业,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追赶现代组织文明的发展呢?
我们有多少人真正懂管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