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谁搞垮了美国汽车业》一书,书名就给人一种震动,这是美国普利策奖得主保罗•英格拉西亚的一本力作。汽车作为美国的标志,引领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让发达国家进入了汽车社会。福特创立的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奠定了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基础生产模式;艾尔弗雷德•斯隆在通用汽车所创立的大型企业管理模式,成为现代大型企业管理不二选择;今天SUV的流行,背后的基础就是克莱斯勒的吉普,甚至在SUV的名称流行之前,吉普就成为越野车的代名词。也许人类能够进入汽车社会与美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以汽车为基础的“车轮上的国家”,其汽车工业却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爆发了自身的危机,3大美国汽车公司,2个破产重组,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作者对美国汽车工业兴衰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他认为导致美国汽车工业衰败的基本原因就是:“傲慢自大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软弱无能的公司高管、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美国政府,合力在新千年将美国汽车三巨头退下了深渊。”他总结了这三个原因,对于美国政府的原因在书中似乎没有看到更多的分析。另外的两个原因作者倒是做了详细的描述。
在书中,我看到的似乎和中国古代的宫廷斗争一样,不管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和三大汽车厂家之间的斗争,还是企业内部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斗争,我们看到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阴谋和对策,不管是UAW还是三大汽车公司的高管层似乎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的利益,看到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而牺牲企业发展的做法,UAW的头是这样,三大汽车公司的高级经理人也是这样。看着书,感觉很奇怪,这就是美国的大企业,体现的是美国精神?在这本书的分析中,我们没有看到团队合作,我们只是看到很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一切的毁掉企业未来的做法。难道这就是美国的管理,这就是美国的精神?似乎与我们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啊?
不过UAW确实为美国的汽车工人争取到了高福利和高待遇,据说生产线的上工人收入可以达到美国的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可以供得起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工人失业还可以拿到原来上班时95%的工资;医疗费全部都是免费的,甚至包括伟哥的费用。书中倒是没有总结说是美国汽车工人不好,主要说的是,汽车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歩固自封,缺乏创新的勇气和改革的能力,错失了很多机会,最后导致了衰败的发生。
书中介绍的本田在美国建立汽车厂的过程倒是值得我们学习,看到当时本田的做法,更加深了我们对日本精益生产的理解。最初派到美国建立本田摩托车厂的负责人是吉田志下,他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在吉田志下看来,一丝不苟是所有工厂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田工厂的员工将被成为“同事”,而不是工人。经理人将和“同事们”身着同样的白色连身工作服,而不是美国工厂里那种衬衫领带的管理层工作服。经理没有靠近工厂的专用停车场所,更不用说带暖气的车库了。在本田,不管级别高低,一律先到先停。“
“在美国本田工厂经理人没有专用餐厅,没有单独的洗手间,也没有单独的更衣间来更换工作服。”
看到这些,似乎日本人比美国人更讲究平等和尊重,这本来是美国人的“专利”,真是很奇怪啊!
本田的工厂刚开始在美国投产后,美国人都怀疑这些车的质量要次于从日本进口的本田车。但后来发现,不管是在俄亥俄州制造的雅阁车,还是从日本进口的汽车,他们的质量都相差无几。这些美国工人让大家明白,只要他们得到正确的管理和尊重,就能和日本人一样生产高质量的汽车。
因为产品质量是最基层的员工做出来的,不是管理人员管出来的。因此调动最基层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生产优质产品最关键的因素,这一点日本企业理解最为深刻。从这一点上,也许可能会理解社会上流传的,长春一汽大众为什么会年底给员工发20多个月工资的奖金。
在这本书中还看到了发生在美国本田经销商体系的贿赂丑闻。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本田汽车非常畅销,而经销本田汽车也一定是能挣大钱的,所以本田汽车的经销权相当宝贵,书中介绍说:至少值2万美元和一辆新车。
在当时的美国汽车市场上,本田产品供不应求,每台车需要加价2000美元;本田经销商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如要求顾客购买昂贵的脚垫,或者要承担经销商额外加价。这似乎和中国目前的车市,紧俏车要加价提车一样。美国的本田经销商体系就出现了贿赂丑闻。
1995年2月7日,本田经销商体系的几个受贿者在新罕布什尔周康科德市接受了审判。5月,为期3个月的审判之后,判相关涉案的有关人员有罪后,法官宣布,本田公司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对这些危险迹象为加以处理,因而其本身“也完全可以被指控疏于管理”。这句话为其他的基础经销商们提供了攻击手段,他们宣称自己因为公司的疏于管理而遭受到损害。1998年7月,本田公司同意支付这些经销商近3.3 亿美元的补偿。
想想中国这些企业的经销商体系,其中的贿赂可能也是难免的吧!未来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诉讼和赔偿呢?我想也许会有这一天的。本田的这个案例,值得我们的大集团企业思考和防范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