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高品质的工作离我们有多远

[复制链接] 2
回复
62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7-26 10:5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squitooo 于 2013-7-26 11:13 编辑

高品质的工作离我们有多远
孙子一
      高品质的工作质量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是永远,是遥远,希望不是太远。
      前两天收到一个部门的员工做的一张公司内部的联络单,简简单单的一张纸的内容,错误几处,逻辑混乱,几乎没有排版,这就是我们公司目前很多人的工作状态,公司一直在强调成本、效益产出,然而这些都仅限于口头和意识形态。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检查一下我们周围的工作状况。是否存在很多仅仅满足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一定标准,能不能再做的好一点!缺乏思考是我们通病,工作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有待提高。
       反思下来,这类员工在企业里即使工作10年,除了年龄的增长之外,其他的方面不会有任何收获与成长,工作主动性欠缺,不能高品质的工作。原因为何?没有考核机制,不能通过制度手段去激励员工达成高绩效;没有工作标准与目标,完成工作即可;没有高质量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氛围等等,就此不一而论,问题如此,方案为何?
       讨论公司的发展需要人才作用的发挥,岗位职能的充分履行,不能要求所有员工都有很高的觉悟,可以没有追求,但需要岗位胜任和高质量的完成公司给予你的工作,这应该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高品质的达成工作成果,完成职能履行。如果没有好的激励相容的制度,机会主义自然就会大量出现,但这并不能怪员工的思想觉悟不高,没有上进心,说明我们内部还没有设计出好的制度安排和有力的改革举措,再有就是加强执行力度,尽量排除各类特殊和例外。公司不是混日子的地方,否则末位淘汰机制也不会在很多好企业中盛行的原因。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由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造成的,低效、低质的工作质量,积累了大量的成本与内耗,如果我们每个人的效率能够再提高10%,工作质量能够再好一点,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回归企业的本质,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多一项优势。
       很多书籍和培训中都有这方面的故事,下面引用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是《我的助理辞职了》,有兴趣的可以搜集查看,这里转载网络上的经典小案例:

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我后来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我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终于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险,我找到老板理论。
“老板、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我问。
老板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公司对我有偏见吗?”老板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
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
老板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状况,老板叫我联系他们,问问何时过来。
“这真是个重要的任务。”临出门前,我不忘调侃一句。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到了吗?”老板问。
“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朱政比我晚到公司一年,现在已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他接到了与我刚才相同的任务。
一会儿工功夫,朱政回来了。 “哦,是这样的一一”
朱政答道:“他们是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为了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间明天我就提前预订。还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雨,我会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情况有变,我将随时向您汇报。”
朱政出去后,老板拍了我一下说:“现在我们来谈谈你提的问题。”
“不用了,我已经知道原因,打搅您了。”
……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最近遇到有的部门主管抱怨公司人员素质不足,熟语说的“一瓶不满,半瓶咣当“,不好用、部分能力欠缺,所以很多事情都要事必躬亲,最后只能造成两种结局:部门领导精力有限,要思考方方面面还要事事过目,纵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依然达不成部门的工作要求;部门成员依赖性过强,什么事都有领导顶着,不断把自己的“猴子”甩到领导的背上,要领导去决断,要领导去解决,很难完整的达成和接手一项完整的工作,非常不利于员工的培养。有时候员工需要逼迫他一下子,促进并帮助其成长,以致完成化蝶的过程。压力与动力是相互转化的,适当必要的压力必须有的,否则,人多力量不一定大,我们注重的不应该是仅仅数量,应该考量的是在时间维度上的人均价值,那么不合格或者处于胜任的边缘怎么办呢,我们给予改善提升的时间,给大家机会去进步,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时间表,自己有的时候也需要对自己狠一点,在这一点上,要有我们的总理的决心,不让银行过于依赖国家的金融调控政策,实施一种保底式的硬着陆。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员工大胆的去尝试,总比温水煮青蛙来的好,如果实在接受不了,要么企业愿意继续一潭死水的,要么就去勇于做点什么改变。



        最后说说惯例,公司有很多惯例,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以前没有现在也不能有,这是公司的惯例,认为是惯例就一定要遵守,如果一直这样企业谈何创新,谈何应变和发展,惯例对应一定的发展阶段使然,过了这个阶段就需要建立新的惯例,惯例就是维持和保守的代名词,我们不能一直原地踏步,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需要发展和创新,比对手最少快一步。被证明是对的方向,就一起去努力;好的方法就大胆去尝试,不畏试错,鼓励并给予一定的包容性
沙发
发表于 2013-7-30 09:21:17 | 只看该作者
中间的案例非常发人深省,老板手下不缺好员工,要想获得足够晋升可能,只能从自己的能力着手,光指望着工龄提薪,老板也就看在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了
板凳
发表于 2013-7-30 12:29: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3-7-30 12:29 编辑

日常工作中我们就要有一次做对的态度,小到一个电话、邮件的有效处置,从“能把事情做对”朝着“直接做对的事”方向努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