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末位淘汰制三点注意

[复制链接] 4
回复
77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7-25 16:3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题类型】绩效制度
【案例背景】
某大型企业的老总邱金良(化名)最近被一个难题困扰。
邱金良的这家企业以前是省纺织工业厅直属的一家大型纺织厂,5年前改制之初,企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干部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成本居高不下,市场占有率日益萎缩。
3年前,邱金良眼看着企业走下坡路,下定决心改变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在参考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做法之后,“末位淘汰制”被当作一件法宝引入了企业的人事制度中。其目的是通过“末位淘汰制”这样一种强势管理,给员工一定的压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改变企业精神面貌。该制度规定,每年年底对所有员工进行360度评价,各部门得分名列最后10%的员工将被淘汰。
制度第一年实行,邱金良感觉效果很明显。一大批平日表现不好的员工得到处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有很大起色。
但是,由于末位淘汰的推行,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到底淘汰多少比较合适呢?如果淘汰的比例过高,则容易造成后备力量跟不上、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等现象,而淘汰比例过低,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淘汰后的安置,也需要慎重考虑。
而“末位淘汰制”带来的麻烦还不止这些,随着制度的实行,一些怪现象不断出现在公司:
小刘进公司5年,在设备安装部干活卖力,还曾经因为提了好建议让公司降低成本,所以邱金良对小伙子也比较看中,打算培养他做后备经理,但结果却很奇怪,一年下来,小刘的名字竟然出现在“淘汰名单”里。经过调查,邱金良发现,被淘汰的员工中,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差,有些甚至还是平时挺勤快的人。干活越多的人,出错的概率越大;越坚持原则的人,得罪的人越多;结果是这两类人年终的评分都很低,按照公司的规定,他们被淘汰了。但是企业里有很多人对他们被淘汰感到惋惜,意见也很大,认为如果再这样淘汰下去,将没有人敢说真话了。
因为“末位淘汰制”实行,公司销售部门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中努力拼搏,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实行几年后,已经很难从中选出最差的10%的人出来;即使选出这10%的员工,邱金良也觉得他们不应该被淘汰,但是由于名列最后10%的员工被淘汰是整个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这让邱金良左右为难。
同时,被淘汰的员工到处喊冤,认为自己被淘汰是因为评价中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很多工作表现比自己差的人由于人缘好或者会讨好领导,反而排名很靠前。
在经过一次深入调研后,邱金良陷入困惑中,到底该不该继续实行末位淘汰制?
华恒智信的人力资源咨询师任艺老师认为末位淘汰制是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末位淘汰制有积极的作用,从客观上推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精简机构,有力避免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不良状态;但是末位淘汰制也有消极的方面,如有损人格尊严、过于残酷,不符合人本管理的思想,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同事关系紧张等恶性情况。
鉴于末位淘汰制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用之应该慎之又慎。具体在实践的落实中应考虑具体单位是否具备适用的条件和环境,是否确定了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否建立了合理的补偿制度。
首先,必须了解本单位所处的地位和水平
如果本单位人浮于事、人员过剩,管理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机制,那么实施末位淘汰制是适合的;而一个实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人员精练、素质较高、机构简单、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硬性的推行末位淘汰制度,被淘汰的员工有可能比同类企业优秀的员工相比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因此造成的职位空缺是无法迅速的从人才市场得到补充,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这种企业就不适合适用末位淘汰制。
其次,一旦决定适用末位淘汰制就必须设定一套非常科学而合理的指标体系
否则,考评的结果就不会科学,淘汰的人员就不正确,将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发展。考评体系的制定需要单位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制度和清晰的职位职责界定。如果目标不清楚,职责不明确,考核标准无法确定,那么也就无法进行考评,也就没有根据来评定谁是末位。在这种情况下,末位淘汰很难运作。
再次,关于使用末位淘汰制后应该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
末位淘汰制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人性关怀,过于残酷,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在实施末位淘汰制的同时实施一定的补偿制度,如对于被淘汰的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换岗另用等,使这种制度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限度。
沙发
发表于 2013-8-15 22:13: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确实残酷啊,干得好不如混的好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23:2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wzg9802431 的帖子

企业如果出现了干得好不如混的好的问题,对于员工来说的确是很残酷。努力得不到认可。不仅如此,可能反而不如不努力的人得到的评价高,这将大大地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得不到实现,激励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4
发表于 2013-8-21 17:41:36 | 只看该作者
末尾淘汰先对事,什么事都末尾的话  就淘汰人   综合考虑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4:0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heng0756 的帖子

感谢您的关注,我是华恒智信的一名分析员。末尾淘汰制淘汰的是“人”,但是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行末尾淘汰制的前提,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是对您所说的“事”进行评价,如果什么“事”都做不好,那绩效考核得分肯定就低,也只能排在“淘汰名单”里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