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杂谈上海人

[复制链接] 17
回复
208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4-19 23: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犹太这个民族就象一只漂浮在海洋中的软木塞,几千年来,沉浮不定。二次大战期间,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屠杀,约有2万民众躲避到了中国,其中大多数人沉淀在上海。

上海是近代中国历史中极为古怪的一个城市,它的包罗万象是中国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革命党往上海跑,东西方的冒险家往上海跑,富贾一方的商人往上海跑,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也往上海跑,在无产者的印象中,大上海是个钱都淹到脚脖子的城市。

上海曾经是个硕大无比的蓄水池,这是在1936年以前。30年代的上海是本世纪中国最为辉煌的城市。

我不懂历史。包括良渚文化什么的,都不懂。这种史前文化距离我的目光太远。不懂历史有时候是件好事情,不必负荷什么,只要用眼去观察,只要用心去感觉。比如说现在,我看到街上擦鞋的人中没有阿拉人,我看到做服饰批发的人中没有阿拉人,我看到荣华鸡不行了,我看到上海表没有了,我看到海鸥卖不动了,……去蒲东晃悠,看到好多高楼空置了。都说上海人精明,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一点的根据,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大商贾,要么出自宁波,要么出自徽商,要么出自苏北江浙,印象中以商业著称的上海鲜有出众的上海人;应该说,这不是偏见。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就没有今天我们印象中的上海。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上海是什么?上海是清政府的法外之邦,上海是什么?上海是殖民者窥探中国的门槛。上海的繁荣是一回事,上海是怎么繁荣的又是另一回事,做为上海人而言,这其实没什么好忌讳的:事实如此。

人肯定是分地域的,是有地域特点的。吉普塞人就是爱流浪,而且盛产小偷,犹太人因为民族的弱小,所以大多深谙理财的重要,北方人豪迈,南方人细腻,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是确实存在的,穷山恶水出刁民,龙蟠虎距现英豪,这个道理,不必费言。上海人是什么性格,应该说传统定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海人接人待物,很守规范;不以喜悦,不以哀悲。很难和上海人交成知心的朋友,因为他们总是那么理智地与人保持距离。这种理智是一种地域的传统,不精明的上海人是不被同胞看好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事事时时的精明,上海人的前途还是蛮好的。什么叫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把心思放到斤斤计较上。上海这个城市因为历史的原因和机遇,很有发展的前途,但是可惜的是,上海的本地居民,今天已经逐渐沦落到二等的地位,很少能见到本地人掀起的浪潮;从前没有,现在仍旧:没有。在上海的历史上,走在潮流前面的,永远都是外来户。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会是这样。如果说历史,这才是历史。

男人不喜欢精明的女人。如果把什么都揉碎了掰开看,生活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爱情如果只和汽车洋房划等号,无产者就不要繁衍下一代。我不喜欢上海女人。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爱情应该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温柔再怎么搭配,都不太适合与精明做伴。

上海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精明,我觉得这一点,他们应该向香港人学习学习,相信会有宜处。我感觉香港人和上海人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敢于说自己的不足,一个最厌恶别人说他不好。心气相较,已见一斑。

近代历史上,有两种文化颇受争议。一种是京派文化,一种是海派文化。前者分辨什么是主流的问题,后者是分辨有没有的问题。一种说法赞同海派文化成立说,一种说法干脆抹杀海派文化,他们不承认有什么海派文化,因为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本土化,外来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再怎么说都是别人的东西,在你这里生根发芽并不等于说这就是你的东西,大熊猫到了美国产子,并不等于大熊猫就是美国派了。

我同意后者的说法。海派文化是什么?确实很难说清楚。它是一个中西大杂烩,很难用什么代表性的成就加以概括。海派文化很有上海人的特点,单独看,是个东西,合起来,就什么也不是了,让人看不懂。谁能告诉我发源于上海的良渚文化和今天的所谓的海派文化有什么牵扯?良渚文化能算是海派文化吗?怎么算的?

上海这个城市,从前很排外的,外地人到上海,上海人总是爱搭不理的。同样一个东西,同样一种消费,对待外地人和本地人就有差距,有时差距还很大。从前上海人瞧不起广东人,后来广东人先富起来了,上海人才稍微收敛一些鄙夷的目光。现在的上海人,变化不小,对待有钱人都象对待外国人那样,起码表面上客气的不得了。这是一种看的见的进步,值得表扬。

无心之中,谈了谈上海女人。一家之言,无他。生活论坛,难免东家长,西家短。扯罢则罢。上海人也没啥不好,生活在上海也不是他们的错,尽管上海人个个都不是活雷锋,但也不是坏蛋,养的孩子也没象蜡笔小新那样令人绝望。上海人就是上海人,曾经是堆较有个性的人种,在我们实行国家剥削主义的时候,上海人做过一些让他们念念不忘的贡献,比如上海人会告诉你,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都出自上海,但是上海人不会告诉你,国家每年有多少资源无偿地流入了上海。上海是中国的骄傲,但不等于说,上海人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如果非要这样说,即使不算滑稽,起码也是太勉强,缺乏逻辑性。上海人距离优秀,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个人宁愿相信,他们前途是光明的。

好象也就是这样了。现在的上海人,记忆中,也没啥特点了,都学着说起普通话,还挺标准。出租车司机也都扎了领带,蛮好。
[em06][em10]
沙发
发表于 2003-4-20 11:28:00 | 只看该作者
嗬嗬,可别让国家领导人们看到呦
板凳
发表于 2003-4-30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只有恨透上海人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没有粗话,没有批评
4
发表于 2003-4-30 12:33:0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人,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前面需要加一个字"新":这个新字才是未来上海人真正的写照!!!!移民中的上海已经越来越不老上海了!!!!!
5
发表于 2003-4-30 21:38:00 | 只看该作者
我在上海, 我来上海11年了, 我现在还不会说上海话.

上海固然有不少缺点, 但有一点我很喜欢: 你做什么事, 旁人可以不喜欢, 但没有人会来"热心"的插嘴,否则会挨一句 : 关侬啥事体 ?

人际关系比较宽松, 大家过自己喜欢的日子.

打个小小的比方, 在北京的哥一路狂侃是出了名的, 而上海的的哥司机则喜欢沉默.

北京的出租起码一半时间在听新闻时事, 上海的出租则多半听听股市和路况.
6
发表于 2003-6-14 23:27:00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人已远非昔日的概念了,新鲜血液的大量输入已让上海人改变的很多
7
 楼主| 发表于 2003-6-15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的上海当然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尽管我的朋友都说去上海发展是他们的梦想,尽管我也不做更多的阻拦,尽管我从心理佩服他们的勇气,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更现实一些,更理性一些,尽管我也希望去上海!!
8
发表于 2003-6-15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上海

很多人跟我说上海这不好那不好,可是奇怪的是他们有60%的人都没到过上海!

喜欢上海空气里的机会,大家都是凭能力做事,凭能力赚钱,没有很多城市里的官本位等等,政府效率高,人际关系灵活,每个人做每个人的事情,正如了刺猬理论,有距离才有尊重

我喜欢上海,尽管经常在车上见到一吵就是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的人,但总比打架来的好,也是市民素质提升的一个标志。

尽管我暂时离开上海,但上海依然是我到过城市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在别人文章的基础上修改了一篇
作为一个外地人,从北方青岛来到上海不知不觉,十年一晃过去了,这些年中,身在霓虹闪烁的都市,耳畔是糯糯的吴侬软语,身边是时尚的都市MM,耳濡目染,对上海话,对上海被称为海派文化的文化生活,有了一点了解,整理了一下,与大家交流。

  关于上海话
                 
  在上海外地人最难的就是听上海话和说上海话。外地人刚开口想讲句把“阿拉”什么的,上海的朋友们往往连声求饶:“帮帮忙……”,就开始讲普通话,所以外地人要学会上海话那是很难的,因为没有语言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几个上海人和一个外地人在一起,大家一起讲普通话。大学里的寝室,即使是七个上海人一个外地人,大家在一起讲话的时候也一定讲普通话。其实这往往是由于上海人对本土语言精确性的要求比较高,上海人很难容忍任何“洋泾浜”的上海话,宁可自己讲普通话也不愿意听不标准的上海话。
  这一点与南部的广东大相径庭,广东人不爱讲普通话,他们当然宁可接受南腔北调蹩口的广东话也不讲普通话,为了在社会形成粤语的风气,广东甚至大量的电视台是用粤语播音,广东人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使得粤语成了每个在广东生活和工作的外地人必须迈过的门槛。令人惊讶的是,就这样,绝大多数的内地人,不管是从四川、湖南还是其他任何地方的,都成了粤语的忠实拥趸,我亲眼看到我们公司两个同事用广东话聊天,一个是东北人,另一个是河北人,只有一个共同点——在广东读过四年大学。
  其实一个人要融入一个不熟悉的社会,成为受承认的一分子,语言的本土化是很重要的。同样,一个社会接纳一个新来的人,也是以语言的本土化作为最高标准中的一条。
  上海与外地人的交流固然可以是上海人适应外地人说流利的普通话,但是同样应该可以接受外地人讲不太标准的上海话,难道真的让外地人一开始就讲纯正的“南汇腔”吗?太难了,宽容的心态是沪语继续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条准则。
  推广去看,我们中国人花了太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外语,学四六级,学托福,学GRE GMAT,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外国人,使外国人到中国来没有陌生感,交流没有障碍,因为他们来中国面对的仍然是外语的环境。
  但是其实如果我们多花点时间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汉语教学,让更多的老外有机会有办法学习中文,使来中国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成为一种时尚和必要,这样也许更加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开放以及与世界的融合。
  还是那句很多人说过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关于海派文化
                 
  我以为上海在中国近代史上独特的发展轨迹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它是中外交流,内地与沿海交流,农村与都市交流综合形成的产物。其中孕育着率先沐欧风美雨的上海人代代积淀下来宽广的世界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条件使然),部分从国外(俗话说,没有上海人不敢去的外国……)留学归来的学子带回的先进思想,部分内地流传到上海的传统思想(比如一些守旧的风俗),同样还有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的部分上海人小家子气的精明和促狭……
  海派文化的包容性我认为是最可宝贵的一个特点(当然是不是包容洋泾浜的上海话是另外一回事),上海多元化发展的历史同样产生了多元化的文化,但是多种文化在上海并不冲突而相安无事则是海派文化的一大幸事。
  我们能够享受梅龙镇恒隆和中信泰富购物的高贵尊荣,同样如果你去襄阳路“轧闹猛”也是很时尚的事;在外滩惬意地踱步可以享受黄浦江上吹来的习习凉风,到新华路泡泡酒吧也别有一番摇滚风味,实在走累了,在交大的草坪上躺一下大概也会做一个有历史厚度的梦吧?王安忆、叶辛们有时候又会有轰动全国的大作问世让我们去上海书城抢购,可是我们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103.7的音乐万花筒……
  去博物馆的可以考古谈谈金石,去科技馆的可以感受时尚科技数码生活;在新天地的东魅和乐美颂喝酒很适意的(港派和欧派的面对面交流别有情趣),可以偷偷瞧瞧陈逸飞这老头到底长什么样;也可以去衡山路吃巴西烤肉,结结实实地来上一顿,反正饭后可以去舒适堡跳操洗桑拿;可以去钱柜唱歌唱通宵,顺便去吃泰国空运来的咖喱;当然,日本的三文鱼寿司与意大利的铁盘批萨同样受欢迎,美国的鸡肉汉堡和小浦东的三黄鸡都有各自的市场……
  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豹一斑的了解海派文化确实是包容并蓄的,不是吗?选择太多了,文化生活是丰富多采的。
  海派文化受到大量批评的重要原因在于海派文化的商业化特点是浓厚的,许多人嘲笑海派文化肤浅、急功近利、小气。可是上海电视台的广告总是比中央台的好看我想大多数人都同意,可能大多数人还得承认中央5台的体育节目比上海体育频道强,可是耐克、阿迪达斯甚至百事的最新广告还是在上海体育频道先播,为什么?为的是这个城市是全国第一大市场(单个城市相比),这个城市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氛围就决定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的遭殃。事实上,很多人都发现,上海在很多方面多数时候都走在全国的前端,两个字,前卫!刚刚结束大师杯,F1的赛事马上就要上演,想起了阿尔卡特的那句广告: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我认为,海派文化的存在是可以值得上海骄傲的,因为一种受到批评的文化,本身就说明其影响力,当很多人边骂着上海人小气促狭边在南京路淮海路大肆购物的时候,当北京人边瞧不起上海边拼命用上海来宣扬中国的时候,海派文化已经胜利了。
                 
  关于上海人
                 
  上海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决定了上海人的多样化,同样在上海,感受到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海派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存在当中的人的复杂性,既有很大气的人,也有很小气的人。既有豪爽的,也有婉约的。这个城市的人已经不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上海人,而是拥有全中国各个地方,甚至全世界各个地方不同特点的人。
  人文修养一直是上海人为其他地区批评的一个重要缺陷,过去的上海人斤斤计较,眼光短浅是出名的,我们看到各种小品对上海男人的讽刺。我来上海之前讨厌极可上海人,就象老外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态度一样,没有接触过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看到上海人的人文修养这两年正在迅速的提高。一个城市拥有两支甲A球队,并且都有长期扎根下去打算,德比战的感觉有点象米兰,象伦敦。上海市政府在徐家汇的寸土寸金之地,舍得花大价钱建了一个公园绿地,这样的胸襟和气魄是现在的上海人最让人佩服的地方,脚踩在这样的绿地上心里总是激动的感慨万千的。黄浦江两岸的开发,也许还会让上海的人文氛围继续升温。
  最后为上海男人辩解几句,本作为传说中上海人最看不起的山东人,没有为之辩解的必要,但我个人觉得无论在哪个地方对爱人的疼爱都是一样的,并不能说为老婆做顿饭就成了男性地位衰退的佐证,其实那只是把男人对女人的疼惜理解为男性地位的下降。要负载一份挚爱不是任何男人都做得来的,需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付出比其他男人更多的努力。不管是否亲口承诺过,他都决心要给心爱的女人最完美的幸福。这是男人的最高境界了。

  当然,上海的文化中有很多值得上海人反思的东西,比如部分上海人言谈举止中露出的精明算计,比如上海人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那么脏,那么难治理的苏州河都快要变得清澈了,我想这些软件也会赶上来,毕竟我认为,上海人(包括全部在上海建设中努力工作的外地人,外国人),是当今中国各个城市中优秀的一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17 11:14:48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3-6-16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这么贴心,100%赞同成成说的话。不为什么,就因为他说的都是对的。
10
发表于 2003-6-29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怎么看都觉得带有一定的有色眼镜,明显没有经过实际的亲身体会来感受一下现在的上海,还是比较赞成成成的说法,比较实际和客观一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