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挥刀自宫”,诸位一定会想起笑傲江湖当中的葵花宝典及那句名言:欲练此功,挥刀自宫。东方不败、岳不群等人是杜撰出来的,因此也就没有所谓挥刀瞬间的毅力和决心,但是历史上自宫的人还是很多的,想想那些太监,为了进宫追求其“光荣与梦想”,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还是回到葵花宝典。偏偏现代人出于戏谑的目的,围绕这八字名言编了一个笑话,虽然很多人都看到/听到过,但是它跟下面的内容关系很大,所以我还是要重复一下:
某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葵花宝典,逃至无人处,打开宝典,发现第一页上赫然印着八个大字:欲练此功,挥刀自宫。此君犹豫许久,咬了咬牙,狠下心来,手起刀落……
苏醒过来,挣扎着翻到第二页,发现还是八个大字:若已自宫,未必成功!
此君大骇,急忙往后翻,又发现八个大字: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他几乎再次晕倒,强自支撑着往后翻,发现书中主要是围绕自宫与成功的关系进行论述。
翻到最后一页,又是八个大字:若已自宫,必不成功!这次他是真的又晕了!
调侃本不是我所长,硬着头皮说了这么一段不登大雅之堂的笑话,感觉很吃力。言归正传。现在管理成为显学,理论也层出不穷,加之企业家消费能力比较强,“大师”(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不想对真正的大师不敬)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的很。
参加几次培训你就能感受到,听众虔诚绝对是很虔诚的,甚至有些过于虔诚,把“大师”们当成点石成金的神仙,把理论等成灵丹妙药了。不知道是不是受金老先生作品的影响,我总觉得人们潜意识里,还是想一下子找到本“九阴真经”,或者“葵花宝典”之类的秘籍,一飞升天。也不知道这对“大师”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我总觉得在潜意识里,听众是把讲台上西装革履的“大师”们跟天桥上卖狗皮膏药的半仙们给等同起来了。
哈默对“流程再造”的定义当中有几个关键词,“彻底的”、“根本性的转变”。怪不得说美国人以广告、品牌见长,现在想想,这个定义本身也有着很好的广告效应。唯哈默马首是瞻,现在谁都号称能够给企业带来“根本性的转变”,谁都指点企业说,你必须要彻底、完全地抛弃过去,有的甚至拿出了那个培训当中经常用的老鹰的例子,大有“欲练此功,挥刀自宫”的架势。
好了,用了这么长的篇幅,终于把话题引到挥刀自宫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上了。下面我以某些企业管理变革的例子跟上面挥刀自宫的笑话做类比,看看这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很多企业(老板)在发展过程中感觉管理方面遇到种种问题,非常头疼,于是到处求医,听了各种各样的培训课(本来这里要写“或者请了个咨询公司”,想想不妥,作罢),终于“悟道”:哦,原来我要重新审视公司的流程、组织……,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样好象风险太大了……算了,大师们都说了这是唯一的道路。为了公司的未来,拼一把(刀光闪过……)”——欲练此功,挥刀自宫
公司变革带来的震动出乎自己的想象,员工流失、士气低落……,老板有些害怕,于是看看其他公司是怎么做的,他突然发现,有很多公司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业绩大幅下滑,而且元气大伤,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坏了,好象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嘛……”——若已自宫,未必成功
有的公司羡慕其他公司管理规范(或者直接说管理文案)的完整性,“看起来很美”,于是请咨询公司(这里本想略去咨询公司字样,没找到合适的替代词,暂用,本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做一大套方案,从公司发展战略到车辆管理制度,洋洋洒洒十几本,后来发现真正有用的,只是那几点,其他的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
再听听那些从市场的枪林弹雨中出来的企业老总的经验,人家说了,其实别搞的那么负责,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周全,但是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简单。很多时候,正确地做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因为你很难确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若不自宫,也能成功
有的老板能够悬崖勒马,当能回头是岸。但是有的企业已经陷入变革的泥潭当中,前进不得,后退不得——若已自宫,必不成功
……
说了这么多,还是围绕一个主题:企业的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打补丁而非重新来过,可能是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人说了,那你可不对,流程再造的祖宗可说了,要进行彻底的改造。但是流程再造失败的案例实在太多,以至与哈默也早就出来声明,自己在理论创造时忽略了人的因素。最近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在公司内部掀起革命的公司,成功的案例是极少的,大部分都失败了。
公司没有必要完全否定自己,也没有必要认为搞了一次运动就能万事大吉。最多你可以在心理上这样激励自己,正如毛主席的那句话: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如果只有藐视没有重视,那可真要玩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