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标杆先锋,同时又是互联网的另类人物。他不懂技术,不懂商业,却大胆创新、制造了与众不同的互联网商务。
马云把11月11日彻底变成了促销和抢购的狂欢节,搅动甚至颠覆了传统销售的模式。淘宝和天猫在这一天的销售数字,让那些实力雄厚的实体卖场都颤抖不已。马云骄傲地用事实告诉他们:这才是未来。
绿衣,红帽,这是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出现在法治周末记者面前的衣着搭配。
在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的读书会上,马云将自己不拘小节、侠客一般的血性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经历让同为浙商代表人物的沈国军感慨:“马云本身就是一本很厚重的书。”
这个互联网行业的颠覆者,在11月11日这天给自己的传奇经历又添一笔。他率领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将这个日子彻底变成了大促销和大抢购的代名词。支付宝在11月11日的总交易额达191亿元,其中天猫132亿元,淘宝59亿元。
191亿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数据相当于2011年国美年销售额的近1/6,相当于王府井百货去年一年的销售额,相当于2011年麦当劳中国旗下1400家门店合计销售额的近2.36倍。在购物天堂香港,8月份日均零售额也不过9.3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狂欢一天”的交易额相当于香港3周的零售额。
就在双11的前一天,马云说,他不认为这是一场电商大战,而是一场新营销模式挑战传统营销模式的大战。
这个抛出“读书不一定有用,不读者快乐无罪”论调,长得有点外星人E.T的男人,不曾著书立说,却有着自己无比独到的“心经”,支撑他在互联网江湖上掀起惊涛骇浪,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
他创造了美丽新世界
马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先锋人物,同时又是互联网的另类人物。他不懂技术,不懂商业,却大胆创新、制造了与众不同的互联网商务。
马云对网络时代的前瞻性和执行力,常让人惊叹不已。
17年前在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因特网为何物时,他就投身于网络建设,创办“中国黄页”,提出并实践面向中小企业的B2B(BusinessToBusiness,互联网市场领域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电子商务模式,为互联网商务应用播下最初的火种。
1999年,当这个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杭州三流高校留校英语老师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的时候,正是互联网热潮在中国的开始。当时主要门户网站用户数动辄过亿,唯有阿里巴巴靠服务数十万中小企业主苦苦生存。
当互联网的寒冬到来之时,扎营于杭州一隅的阿里巴巴却生存了下来,到2003年实现了收支平衡。这一年结束时,其日收入已经达100万元。马云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此时,马云开始构建旗下的C2C(消费者对消费者)交易平台——淘宝网。原本,全球最大的行业领跑者eBay通过收购易趣,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获得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了牵制易趣围攻阿里巴巴的B2B业务,马云秘密进军C2C市场:八个人一杆枪,于是各自以《鹿鼎记》里韦小宝和他7个老婆在通吃岛上为情景,你来我往地做起了小买卖。
依靠免费策略和更本土化、人性化的服务,淘宝很快击败了已如日中天的易趣,仅仅两年时间就夺取了超过70%的份额,并迫使前者进行战略重组。
2005年起,淘宝已是亚洲最大C2C网购平台。为缺乏网购信用体系而创造出的支付宝,在独立之后也占据了第三方支付的老大地位。
2007年,马云把阿里集团的网站广告联盟业务“阿里妈妈”并入淘宝。这样,淘宝卖家的广告也可以像谷歌AdSense广告联盟一样,被推送到淘宝外的其他网站。2009年,仅淘宝广告一项,就给马云带来了10亿元收入。广告位卖得极其火爆。
2008年,针对B2C(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业务的淘宝商城(后改名天猫)成立。淘宝对进驻商家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提成和“进场费”。尽管当时占淘宝总成交额的比例还非常小,但很快成为为淘宝产生持续现金流的业务板块。
一个日益庞大、高速成长的电子商务帝国的雏形,正在形成。
它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几百万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科幻小说里的情景正在变为现实——一个现代宅人,借助淘宝,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购物,做小买卖,缴纳水、电、煤、通讯、房租等费用,信用卡还款等一切日常生活环节。
现在的这个时代不是沈万三(明朝苏州富商)般“坐商”的年代,也不是广州十三洋行“行商”的年代,现在是马云和他的“网商”们风生水起的年代。找不到生意,用阿里巴巴;没有市场,请用淘宝;商道狡诈,还好有支付宝。马云,用他的开拓与创新魄力,一手制定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游戏规则。他创造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美丽新世界。
“与众不同是我的本能”
1999年2月,马云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参加大会的人80%是欧美人,用的也是欧美电子商务的例子和理论。马云忍不住站了起来:“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的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
这迎合了马云的语录:“与众不同不是我做出来的,而是我的本能。”
马云如何保持对一个电子商务多平台王国的控制力?B2B业务、淘宝、支付宝、阿里金融、还有未来的阿里物流。从业务挑战来看,每一块业务都存在巨大变数,新兴模式、强劲对手层出不穷;就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每一块业务都与中国社会、法规有着复杂交集甚至磨擦。
就是这种敢于不断创新的精神和意志,成就了马云的成功。
但凡提到马云的人,都必定要强调他那外星人似的外表,以及他敢于创造奇迹的个人魅力。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时,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创建淘宝时,口号是“让天下没有淘不到的宝贝”;创办阿里软件时,口号又变成了“让天下没有难管的生意”。
也许从一开始,马云的骨子里就埋下了不走寻常路的种子。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数学31分。高考数学第一次考了1分。高考失败,弱小的马云做起了踩三轮车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华火车站捡到—本书,路遥的《人生》,这本书改变了这个傻孩子,他决定:“我要上大学。”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是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还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
对于读书,马云自称“读书不多”,“我读书不多是因为我脑子太小,装不下太多东西,但是这样我消化会更快,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要通过读书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
他以为,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像汽车,要先明确目的地,加合适的油,到了目的地再补充油。一次加太多的油就是油罐车了,失去了本身的乐趣。大家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读书应该是给自己带来快乐而不是累和负担。
马云有强烈的反“精英”、反书本教条气质。他曾半开玩笑道:“我反对MBA,可能是出于嫉妒心。”“我一讨厌MBA,二讨厌咨询顾问。我跟我们公司的MBA说,你先去一线当销售员去,6个月后,如果你还活着回来,我洗耳恭听。就像打篮球,如果你个子很高,却不愿蹲下来练习(运球投篮),没有用。”马云曾说。
但他对那些有丰富社会经验、出身各异、同时对阿里价值观无条件信仰的人,马云用起他们来大胆放权、不拘一格。
对于自己的成功,马云坦言:“我不看成功学励志类书籍,因为成功学的书只看到成功,没有看到失败。就像机场有很多以我为内容的书籍,我为此感到汗颜,因为这些人没有采访过我,写的东西很多不对也不真实,我现在的成绩是因为运气。”
仗义的IT英雄
很多人不知道,马云其实是一个高明的武术家。
他小时候爱打架,打了无数次的架“没有一次为自己,全是为了朋友”。“义气,最讲义气。”他的朋友评价道。马云曾因打架缝过13针,挨过学校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压力大,父亲脾气火爆。马云在父亲拳脚下长大,在家待不住,却特别爱交朋友。
这种个性在他打造阿里巴巴团队的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他看的不多的书中,他会给人们推荐《历史的天空》,原因是可以学会如何培训团队。
而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在一些职业经理人看来有些“江湖文化”的气质。
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表示,马云是个对员工慷慨又仗义的老总,无论从情感还是物质上。
这也是在技术为王的IT界,作为外行的他可以领导内行的秘诀之一。
身为网络公司的老总,马云的电脑水平只能用很“菜”来形容。他只会用电脑干两件事,一是浏览网页,二是收发电子邮件。马云对自己不懂IT、不通网络丝毫不在意。
在马云看来,打造一个明星团队比拥有一个明星领导人更重要。马云知道自己不懂,所以对专家和技术人员一直是采取尊重和不干预的态度。
“不懂就是不懂,我对技术方面不懂,我今天也没有觉得很丢脸。”马云说,“正因为我不懂技术细节,而我的同事们都是世界级的互联网顶尖高手,所以我尊重他们,我很听他们的。他们说该这样做,我说好,你们就这样去做吧。试想一下,如果我很懂技术,我就很可能说:那样没有这样好。我会天天跟他们吵架,吵技术问题,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发展问题。”
一个网络公司离不开技术,对于这点马云十分清楚,所以马云对技术人员一直很宽容,还给他们特殊政策和特殊待遇。虽然技术很重要,但技术不是第一位的。马云认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人为技术服务,是为技术而技术。
正因为马云要求技术要为人服务,所以他要求阿里巴巴的技术要非常简单,一点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在阿里巴巴的每一款新产品推向市场之前,都要经过马云的“测试”。只要马云不会用,都要被打回重新做。
“有一段时间我就像公司里的技术检查员,有时候技术人员做出一样东西后说这样东西非常好,我一看我不会用,我说85%的人都不会用,因为我不会用,所以85%的人不会用,如果我会用这东西还可以拿出去。我相信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为技术服务,如果人为技术服务的话,这家公司可能真的要走下坡路。我确实不太懂技术方面的事,我不懂,但是我去听别人的,去跟别人沟通,去了解,去尊重别人。另外不懂的人往往想出来的东西是比较朴素的。很多时候需要一些不懂的人在公司里面,但不懂的人不要装懂,不懂的人装懂的时候也是很倒霉的。”马云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