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海尔的未来之谜?

[复制链接] 8
回复
147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4-18 02: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尔的未来之谜?

基于三点考虑,海尔的未来看起来仍然充满不确定因素。过往成功经验的局限性,整体战略发展的弱持续性,以及企业文化创造的依赖性。

海尔已经成为“中国造”的一面旗帜,但海尔的未来却依然成謎。这个謎由于下面三个悬念组成:1,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一竞争力是否能支撑海尔的持续增长?2,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产业调整战略、持续增长战略是否能统一为一个整体?3,海尔文化与国际化能否匹配?

姜汝祥

一, 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一竞争力能支撑海尔的持续增长么?

在许多业内人看来,海尔有许多可以受人称赞的优点:比如管理上的日清日高,“斜坡球止”理论,张瑞敏本人的优秀,还有优质的服务等等。遗憾的是,我的结论与大多数人的相反,以上这些被大书特书的优点并不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这正如Clorox公司战略和规划总监Dan Simpson所指出的那样,我们通常用“马后炮”的方式来识别核心竞争力。我们先有实际经历,然后仅仅通过实际经历中成败的描述来界定核心竞争力。

问题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某种超越对手的要素,比如产品质量,服务,管理,团队协作,客户满意度等因素,甚至不是核心技术,否则你就无法理解为什么DELL会打败IBM和COMPAQ成为全球计算机的老大。DELL的成功显然说明了两点:第一,一旦企业有预见性地发现并掌握了先行优势的事实或模式,就能够获得消费潮流的超额利润。第二,在这种模式下精心修练的操作系统能够获得生产或服务的超额利润。

由此看来,海尔的成功显示的是,它在服务模式上的先行与品牌操作系统上配合,使它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在我看来,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它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的那些经验,技能与知识的组合能力。因此,尽管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是靠服务,知道海尔通过服务来支撑品牌,但没有人能在服务上超过海尔,从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我们很容易懂得这一点:其实不是不能,而是实行的成本太高,知识、技能与经验都是与时间成正比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竞争力能支撑海尔的持续增长么?答案是,这要看这一核心竞争能力是否与海尔的增长战略一致?

二, 海尔的战略:增长的极限在那里?

按照海尔CEO张瑞敏自己的总结:海尔的战略分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84~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做冰箱一种產品,通过7年時间通过做冰箱,逐渐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91~98年期间的多元化产品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則,从冰箱,到空調、冷櫃、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每1到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产品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看一下海尔的产品结构的话,则会发现用国际化来概括目前海尔的战略至少是不全面的。因为海尔在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之类的投入,明显地从多元化产品领域,进入了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格局。一句话,海尔目前显然在进行着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增长。

这是一个真正充满陷阱的增长之路。因为在多元化期间的业务模式,只有两种出路:第一,是谋求业务转型的多元化,这要求海尔接下来要出售或关闭其家电部门,在新业务上选取一点成为行业老大,就象当年的NOKIA一样。第二是像GE一样,通过卓越的战略控制,在各个点上成为行业老大,成不了的就撤消。

在出现明确的选择之前,不管往那走,海尔持续的增长取决对相关业务纳入三个层面进行协调平衡,进而将其纳入管道式管理:(1):提供利润的核心业务(比如冰箱,电视,空调,洗衣机);(2):充满机会的新兴业务(计算机,手机,家庭整体厨房);(3):创造未来的种子项目(生物制药等)。

如果海尔持续的增长有赖于在战略上对这三个层面进行合理协调的话,那么海尔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完成从第一个层面到第二个层面的战略转移,并注意从研发上保持对第三个层面的培育。我们不知道海尔是否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我们的注意力放在另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上,那就是它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能够支撑三个层面的协调管理,或者说这三个层面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一致。

很显然,从计算机业DELL在全球的成功,从NOKIA在手机业的成功模式,海尔在服务支撑品牌上积累的知识、技能或经验,恐怕都难以在计算机或手机上有什么大的作为,也看不出这一能力与海尔的国际化战略有什么大的联系,“真诚到永远”恐怕对老外并不一定有多大的作用。当海尔在第一层面的增长衰落之时,也许海尔增长的极限就到来了。

三,海尔文化与国际化能否匹配?

海尔模式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值得重视的是,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而事实上,其企业运作却明显地依赖于总裁张瑞敏的个人思想和哲学。

海尔模式背后的资源首先是当地政府的支持,海尔无所不在的服务体系也体现着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大家庭"的那种温暖: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服务一定是最好的。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满是正常的,但关键是要有"体现面子的理"--五星级服务。这种服务背后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与现代企业质量体系的哲学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这是一个有时代意义的企业经营策略的胜利,同时也是有环境意义的企业成长战略的胜利,或者更直接说是经营机缘与卓有眼光创业者结合的胜利,然而,这却不是有持续意义的企业文化的胜利。把张瑞敏思想或海尔竞争战略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地步,并赋予其“核心竞争力”地步,这是中国职业化环境营造过程中最大的一个误会。试想,一个尚不能产生职业经理人的竞争环境中,强人操作所产生的文化只会是再进一步前进的阻力,很难成为海尔经理职业化孕育的环境,更难成为进一步关注消费需求变化和组织变革的动力。

GE的韦尔奇留给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思想是,他不仅善于反省自我,并给其它自我意识的成长留有余地,不仅将定位于企业自身成长与应变所需的哲学观而非他个人的思想,并且用文化去支持战略。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清楚地将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文化与维持当前良好经营状况的竞争战略分开。没有这种差别,只具有短期成功意义的战略或战术就会演变成为某种“攻无不胜的法宝”,只具有暂时稳定作用的主张或偏好就会演化成某种“一句顶一万句”的核心价值观或文化。

海尔过分强调短期对市场适应的服务至少是对GE韦尔奇上述思想的挑战,这也许是海尔总是念念不忘哈佛或瑞士IMD将其列为案例的原因,其实哈佛或IMD对海尔的关注,并不比这些年巩俐频频被国际影坛请去当评委或嘉宾特别多少。巩俐不是国际级的影星,海尔也不是,只是巩俐即将被淘汰,海尔却可能获得新生,前提是懂得它真正的国际化道路必须在后张瑞敏时代开始。

儿童学习新的技能为什么比成人快得多,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需要忘记的东西少。音乐和体育对早期正确技能的重视,说明学习比忘记要容易得多。对那些上了一定年纪而又身居要职的企业家来说,最困难的不是学习而是忘记:一个人过去愈成功,要他忘记这些成功经验愈难。

所以,张瑞敏并不能帮助你解开海尔这个謎,因为他就是这个謎的制造者。
沙发
发表于 2003-6-3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企业和一个人最大的问题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别人是看不清的!在看不清的时候就对人家下结论是多么的荒谬?!某些人讲理论很是有一套,很有名气,但是请不要忘记了说永远要比做容易。完美的企业并不存在,完美的企业都已经死去了!
板凳
发表于 2003-6-4 11:43: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观点很激动呀,楼主贴的文章很经典,至少我觉得姜汝祥分析得很有道理,事情本没有错对,管理更是讲究权变,成王败寇而已,但是分析一下中国最著名的家电企业的问题,且不谈他谈的怎么样,至少他谈得让人感到有深度就很不错了,虽然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姜汝祥写过很过评价国内优秀企业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上次<对话>节目请他去,当时柳传志也在场,因为姜之前写了一篇抨击联想的文章,与写海尔这篇文章类似,但是柳传志却很虚心,可能与他本人一贯风格类似,但是也说明了姜还是颇有功底的。建议大家看看他的文章。
4
发表于 2003-6-4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海尔陷入一场造神运动中无法自拔。
许多人参与造神,也神魂颠倒了,谁骂海尔,就提升到不爱国的高度,何苦。
海尔真相,谁可以告诉我们呢?
5
发表于 2003-6-5 12:52:00 | 只看该作者
创新意识的落后,很容易“造神”。
6
 楼主| 发表于 2003-6-6 04: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会发更多姜汝祥的文章给大家看的

以下是引用dreamerbug在2003-6-4 11:43:10的发言: 楼上的观点很激动呀,楼主贴的文章很经典,至少我觉得姜汝祥分析得很有道理,事情本没有错对,管理更是讲究权变,成王败寇而已,但是分析一下中国最著名的家电企业的问题,且不谈他谈的怎么样,至少他谈得让人感到有深度就很不错了,虽然难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姜汝祥写过很过评价国内优秀企业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上次<对话>节目请他去,当时柳传志也在场,因为姜之前写了一篇抨击**的文章,与写海尔这篇文章类似,但是柳传志却很虚心,可能与他本人一贯风格类似,但是也说明了姜还是颇有功底的。建议大家看看他的文章。
我收集了很多姜汝祥的文章,不管家人是否看过,我都会发给大家看看,我想大家会有一些新的视觉。当然也有反对姜汝祥观点的文章,我也会发上去给大家评论
7
发表于 2003-6-10 14:31: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姜的水平已经言过其实!其实企业与我们之间存在绝对的信息不对称,外在的人可以讲根本就没有可能认识到企业内部的问题!
姜的理论完全是西方化的理论和认识,采用的不过是拿来主义,并且的没有水平的拿来!理论总起来讲总是美焕美伦的,但是理论却会在现实中一次次性失败,就像理论经济学家在实证经济学家面前一次次的失败一样!同样拿一种已经存在的理论一刀切地看待现有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在此基础上的一切的言论均是错误的!
企业管理的理论从没有到今天洋洋洒洒,枝繁叶茂!所有的理论都首先是实证的结果,所有的理论都被无情的否定过!毕竟社会在范式——革命中前进!以在西方商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思想来衡量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文化、文化上成功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另外从姜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负!大多是否定言论,眼空一切!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建设性的意见却很少!
屈云波的影响力要高于姜!但是屈的失败足以证明这种只能纸上谈兵的所谓的精英们会步屈的后尘!

毛泽东说过:一切骄傲自满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毫无根据的!不幸的是姜的观点就是一种骄傲自满的观点和无所作为的观点!
8
 楼主| 发表于 2003-6-14 03:00:0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yuanshan兄的高见,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复好哦,你分析真的太透彻了,有机会要和你好好交流,想你多多学习!
我也不是对姜的理论顶礼膜拜,我只是认为能写出怎么长,怎么多的文章的学者不多哦,所以看了总觉得这是怎样能写出来呢,我再修炼几十年可能都达不到这样的功力哦。
姜的理论是代表的是咨询界,学院派的观点,我们只能有选择的吸取,也有人就姜的观点提出异议的,见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5&replyID=50340&ID=9489&skin=1
另外我认为实战派的观点也是只能有选择的吸取,比如双汇,方太等的老总都出书,很多老总也在杂志上发表自己观点,还有企业家在XX论坛上或纷繁复杂的经济电视节目上发表很多说法,我也认为有很多值得吸取的地方,比如我就很喜欢看什么,《商界名家》等,但我也觉得很多都是冠冕堂皇的措辞,真的很多核心的东西是无法说出来的,真如“道道道,非常道!”我总是习惯挖掘一些中肯之处驾驭自己的思考,收获很大!
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欢那些学者根据现在某某做法成功了就大发一通理论,比如有很多人根据一个营销策略的有效就奉为圣旨,不过多久,就传出那做法失败了的笑话,我见过多了,不过如果他们本着为大家传播成功经验的初衷,那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他们,但如果是为了发表一个跟风的理论(跟风的结合当时情况的一般好发表),那就不必!
还有很多人写了关于海尔的书,文章,真的是太泛滥了,我觉得很多书和文章都是从海尔的建立到现在的事情,一般是“一大抄”,“集体智慧”,雷同的很多,无非就写砸冰箱的质量意识,真诚周到的服务等。不过也有精品,比如《忠告海尔》,和海尔进军金融失败的思考等。
最近看了一本书《今日中国雄狮》是写TCL的,说得不好听,就是水平低,也闹了笑话,就是现在TCL的“会计错误”——就是假帐,不过这也是作者难以预料的。
我们总是要对我们的阅读进行艰难的选择,但有时候我们莫衷一是!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
9
发表于 2003-7-2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我来研究一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