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培训视野] 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十宗罪”【转载】

[复制链接] 1
回复
12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10-11 15: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eixun 于 2012-10-11 15:11 编辑

近年来,国内企业组建企业大学的热潮方兴未艾、愈演愈烈,“能力素质模型”、“学习路径图”等培训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也比比皆是,“学习型组织示范基地”、“企业培训学习百强单位”、“企业大学示范单位”、“企业大学校长百强”等各类官方、半官方的荣誉证书琳琅满目。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向世人诉说着一个事实:中国企业非常注重培训和员工学习,中国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的如火如荼、效果显著,中国的企业大学已经颇具规模和水平。
对于中国许多大型企业来说,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的建设的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华为大学、中兴通讯学院、宝钢人才开发院等。但对于大多种数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尽管有许多企业宣称已建立了企业大学、有些甚至取得了诸多的相关荣誉,但实际情况却有点不尽人意。
从事人才培养工作多年的周方九先生近年来来奔赴江浙沪等中国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带深入调研,发现以县域经济和产业集群而引领中国民营经济的江浙沪经济圈,诸多企业的培训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针对企业自身的课程体系,“拿来主义”现象普遍存在。
客观来说,近十年中国的企业培训管理行业发展异常繁荣。
以上海为例,工商注册的咨询培训公司有几千家。即使在地级市级别的苏州,活跃的培训公司也有近三十家。笔者做过统计:在江浙沪区域,凡是上点规模的企业,其培训经理/主管每天接到的培训公司电话的数量,平均达到十个以上。正是这些培训机构的高度活跃,大幅提高了企业对于培训的认识。每个培训机构都或多或少的有一套课程体系,有些是针对专业领域的,如生产类、财务类,有些则是大一统的,各类课程都有。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就省却了设计课程体系这一环节,直接“借鉴”培训公司的课程体系,稍微整合、整理一下,就形成了自己企业的课程体系。
点评:就目前中国的企业培训行业来说,机构的课程多以手头现有的师资资源为主,大多是一些标准化课程的组合。对于企业的通识教育来说,这些课程的确有“扫盲”作用。但是对于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规模企业,单纯的依靠“拿来主义”,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大打折扣,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经营与发展需求。自主设计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课程体系才是建立长效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对策。

二、过份依赖外部师资,企业内部讲师团队建设迟缓。
正是因为课程体系的“拿来主义”,导致很多企业大都依赖机构推荐的师资,内部讲师团队的打造工作就停滞不前,许多企业甚至就象征性的发布一个内部讲师管理办法,任命管理干部担任某些基础课程的讲师。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说起来非常重视内部讲师团队打造,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讲师培养体系,很多企业把参加TTT培训等同于内部讲师培养。在内部讲师资质选拔、讲师与课程设计开发契合、授课技巧提升、教学辅材制作、内部讲师长效激励等方面,有些企业已经开始涉足,但浅尝辄止,效果不显著。
某大型制造集团是国内较早从事学习型组织创建的企业,内部讲师团队数量达到200多人。该企业培训程序文件国家质量标准建立的,其中的全员学习是采取“40+4”的方式,即周六半天全员培训学习,而这些讲师全部是由内部讲师担当。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些讲师大都抱着完成考核指标的态度,该企业大学也很少组织这部分讲师参加各类专业的培训,大部分都是直接由企业大学“任命”,其培训技能获得更多是靠企业内部开会交流,很多人连课程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培训都没有参加过,不能不令人大吃一惊。
点评:笔者前文建议企业应自主设计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也相应的要以内部师资开发为主。培训机构的师资多为“流水型”老师,更多是在某个领域、行业做到一定职位、取得一定成绩的“职业讲师”(以讲课为职业)。对于企业来说,适当的聘请这些职业讲师,可以开拓学员的眼界、提升某一特定方面的技能。从长远来看,企业要打造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内部讲师团队是不二之选。内部讲师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对于规模企业来说,绝不能就用简单任命管理干部担当内部讲师来代替内部讲师团队建设,企业应建立一套选拔、培养内部讲师的机制。

三、以“合作办班”代替培训体系建设,颇有追求“形式主义”之嫌。
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开启了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伟大转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六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其中企业经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更多是针对企业而言。
在江浙沪一代,人才口子和经济口子对于企业各类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的支持力度特别大,政府经常组织各种培训班。据悉,原吴江市经信口子年度培训费用预算就高达上千万,仅吴江市经信委每年就组织四批次的企业经管人员赴浙江大学等参加研修。说明:吴江原为苏州市下辖县级市,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2.28亿元,2012年9月1日正式发文公布成为苏州市辖区之一。
随着调研的深入,笔者发现江浙沪一代的企业真幸福:官方牵头举办的各类研修班、高峰论坛等学习机会特别多,这些培训班都是政府补贴培训费、企业承担食宿费,有些培训班甚至是全免费。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吧,导致很多企业就把这类的免费或低收费培训项目作为了培训体系建设的核心。
也正是看到这些项目型培训的巨大市场,很多打着“大学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头衔的组织或机构,推出形式各样的研修班。这些合作办班的方式,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简单、易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也冲着大学的品牌效应和官方的号召力,于是就纷纷参加。

点评: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委外培训”的合作办班项目应该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或方式之一。但有些企业就把这些合作培训项目作为了主要的培训方式,有的企业甚至以此代替了培训体系。每当在做年度培训工作总结时,会把选派了多少人参加“研修班”作为年度培训工作的重要成果。其实,无可否认的是,各种形式的研修班对于企业培训工作的确有很大的效果,但如果把这些项目作为培训体系建设推进的主线,未免形式过于单一,一味的强调政府工程、高校品牌,难免有追求“形式主义”之嫌。建立基于人才队伍类别的分类分层内部培养机制才是企业长效人才培养解决之道。
沙发
发表于 2012-11-30 08:47:0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且适合中国企业基层员工的培训体系,看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楼主说出了目前的一些现象,值得分析和研究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