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被捧高的中产

[复制链接] 0
回复
4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20 17: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捧高的中产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陈和午

       在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达到4285美元,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同时,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毕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日益积聚,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已在不同程度地加快凸显,如何在转型发展中跨越这些“陷阱”,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最先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含义是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它们的人均GDP仍然徘徊在3500—6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上,并且难以见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除此之外,亚洲不少国家也没有逃出这一魔咒,现在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
       历史经验表明,这些步入中等收入行列的国家在进军高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栽跟头,未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在应对诸多复杂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挑战时没能逃出困扰。当然,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并不是必然的。相关研究显示,从世界经济历史的角度来看,曾经有两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案例。一个是日韩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通过国内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成功摆脱了“中等收入”的魔咒,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另一个是东欧国家通过加入欧盟前的“法制化”和“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并最终抽身于“中等收入陷阱”。很显然,这些国家成功冲破“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变革和转型。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忧虑何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下,中国从一个人均GDP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成功步入到一个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存制度缺失、腐败现象相当严重、群体性突发事件数量明显增多等一系列发展的风险,各种经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可能性不断增大,这些也正是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忧虑何在。
       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忧虑既有经济的,如GDP与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协调,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尚未摆脱等,也有社会的,如城乡户籍制度的僵硬,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缺失等,更有政治法治的,如公权腐败现象高发,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有学者曾经归纳总结出中国式“中等收入陷阱”的七大严峻挑战——“转型陷阱”、“拉美陷阱”、“福利陷阱”、“金融陷阱”、“美元陷阱”、“捧杀陷阱”、“资产泡沫陷阱”,这些大大小小陷阱,无疑构成了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的“阶段性新特征”。
       实际上,人民论坛杂志2010年在人民论坛网、人民网等做了一次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可能诱发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中,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腐败多发,民怨较重”(占52%);“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占44%)。而对于跨越陷阱的最大忧虑,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腐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社会保障和分配难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须三管齐下
       2010年9月,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与中国高层领导交流时就表示,中国用30年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这给世界创造了奇迹。但要想从“中等生”向“优等生”跨越,中国还得加把劲儿。但这劲儿究竟如何使,在笔者看来,中国要破解“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魔咒,应当在思想观念、制度改革和法治建设上做到“三管齐下”。
       首先,思想观念的再次转变。1978年的那次思想解放运动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并由此带动了此后中国经济三十年的快速增长。同样的道理,在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中国过去粗放的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严重扭曲了资金、资源的宏观配置,一些地方政府搞经济盲目追大、重量轻质,有的甚至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今后必须要从这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矫正唯GDP的导向,让包容性增长理念真正融入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的今天,许多难题都面临强势利益集团的掣肘,比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面临强势利益集团的掣肘,土地制度和财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协调的状况愈发严重,等等。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再靠简单的修修补补已是无济于事。“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已是刻不容缓,中央领导人也多次发出了以打好调结构、促转变这场硬仗的号令。但决心和力度的体现还是靠制度改革,必须在制度上下真功夫,这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治本所在。
       第三,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有了思想观念的再次转变,有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需要有法治的保障。尽管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现实中“人治”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环境资源保护和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社会成员参与机会不平等、司法不公和腐败、老百姓打官司难等问题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使得法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法律的权威性和震慑力也受到质疑。中国要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切实扭转法治建设这块短板,让法治的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转型真正保驾护航。

       本文首发于《南风窗》,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公司及作者名称,如需采访、约稿,请联系010-59082963/2979。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