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降息·通胀·保增长?

[复制链接] 1
回复
87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8 13:0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et-chen 于 2012-6-8 15:15 编辑

时寒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与此同时,自同日起:(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从表面上来看,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0.25个百分点,属于对称式降息,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又想达到非对称的效果。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个现实窘况是:银行吸纳存款的能力在快速萎缩。由于中国的存款长期处于负利率状态(由于通胀的真实情况被压缩,负利率情况实际上更为严重),促使存款人寻求更高回报的机会,因而,民间高利贷才能有如此坚实的基础。这削弱了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导致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实际上应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基准利率,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增强银行的放贷能力,同时,缩减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中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自1999年以来,政府实施了扩大存贷款利差的政策,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超过3个百分点(1996年5月—8月存贷利差曾高达到3.96%)。

      这使得银行成为不劳而获的寄生虫。2010年,中国五大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高达1.08万亿元,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为78.50%,占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3%!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继续超越1万亿元,而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辛苦劳动的利润率,却远远弱于银行。当收益主要源于存贷款利差的银行坐享其成,成为这个社会鼓励投机钻营、不劳而获,而打击劳动创造财富的畸形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由于这次同时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将使公众的存款意愿进一步降低,也将增加银行吸纳存款的难度,加大银行系统的风险敞口。如果银行不能有效补充资本金,放贷能力被削弱,货币政策调整的目的如何达到?

      而且,央行的行为总是非常诡异。在2008年次贷危机恶化的过程中,央行一再加息,直到企业开始大面积倒闭时,才改为降息。这次在重复过去。2011年,很多企业举借高利贷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央行在2011年2月9日、4月6日、7月7日连续加息,加速了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而今,再次等待企业开始大面积倒闭时,央行又降息了。如今企业贷款意愿已经大幅降低,因为,一些企业已经死掉了,不需要了。以至于到了2012年4月份,新增贷款只有6818亿元,央行才突然想起来降息!央行,你做对过吗?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降息与否,而在于大幅度减税,对庞大的官僚队伍进行裁减,减少企业、民众的负担。

      此次降息在周四突然发布,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二季度的GDP数据非常糟糕。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8.1%,二季度破8是毫无悬念的事情。央行降息意在冲抵这种糟糕数据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保增长护航。

      2011年12月12日,我曾经写过一篇《财政积极,货币何以稳健?》的文章,认为:由于央行的独立性很差,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属于财政政策,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取决于财政政策。因此,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首先要看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只要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只能跟着积极。所谓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实在中国并不存在。

      在保增长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必然跟着转向。

      也就是说,降息是必然的,关键是降息的时机选择。

      现在,央行迫不及待地降息,所依据的逻辑其实已有细微的变化。降息的逻辑是CPI在下降,而迫不及待降息的逻辑则是,CPI很快还会再起来,再不降息来不及了!根据我在今年年初的研究结论,今年秋冬交替之际,物价尤其食品类价格将暴涨。

      理由之一是相关食品的供应不足。

      比如猪肉,中国缺少市场调节机制,当养猪者由于巨亏杀掉母猪时,政府很少过问,等到猪肉暴涨时,又慌不择路地鼓励。从而,使得猪肉的供给一直在供应短缺和过剩之间摇摆不定。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也不断打击农民的积极性,高成本低收益的农业现状,使得表面的浮华之下,隐藏着重重危机。

      理由之二,是货币的严重超发。

      中国的广义货币全面超过美国。2012年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 89.56万亿元,折合14.2万亿美元。而截至2012年3月,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为9.8万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45%。根据中国M2预期增长14%的目标及美国的平均增速测算,2012年底,中国的广义货币量将超过美国的53.3%——这是保守的估算。如果中国M2以2009年27.58%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底,则可达到108.65万亿,超过美国71%。

      因此,CPI的降低只是暂时现象,进入今年秋末,又会重新涨起,而且,很难再回落。

      这是央行迫不及待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央行并不具备连续长时期降息的条件。到了秋冬之后,还会重新为应对通货膨胀而忙碌。

      央行降息的一个理由是,国外许多央行都在降息。但这只是表象的对比。因为,世界绝大多数央行是非常独立的(原本想说除中国之外的央行,但这种表述不够严谨),它们下调的基准利率是间接的名义利率,传导到信贷业务上的真实利率是不完全的,而中国下调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会立即被银行执行,是实际利率。

      6月6日,欧洲央行为何暂时不降息,而6月7日,美联储伯南克也没有对第三轮量化宽松作出明确暗示?因为,在当下,中、欧两大经济体,任何一个经济体率先降息,都可能加剧资金的外流。中国降息,意味着在中国套利的热钱的收益空间被压缩,加剧资金外流现象。欧洲也一样。因此,欧洲一定要等中国降息之后再行动——有兴趣的对照一下过去的情况。而伯南克一定要等中国和欧洲都降息后,再出手QE3。实际上,正是由于这次欧央行按兵不动,伯南克才没有对QE3作出暗示,但中国央行的行动,委实让伯南克同学兴奋不已,毕竟,这种配合为他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就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我实在想不通,在去年企业急需资金,且资金不外流的情况下,央行为何不降息,而偏偏等待这两个条件都改变的情况下,才突然想起了降息!

      这次降息,能达到让企业起死回生的机会吗?

      很难!中国的信贷资源主要流向垄断企业,许多投资低效低收益高腐败,成为很多人中饱私囊的工具,而对中国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则很难得到贷款,这意味着,即使下降贷款利率,受益的范围,也基本上停留在垄断企业层面,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尽快大幅度减税,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比降息之类的措施要重要得多、迫切得多!

      现在,从上到下,又如同2008年11月时那样活跃起来,在保增长的旗帜之下,大干、蛮干之风又重新兴起,大投资又激情澎湃地铺开,而这一切都需要靠源源不断的货币供给来支撑。货币春药只能解一时之困,当很多人把它当作饭吃的时候,器质性隐患已经埋下。

      此次之后,中国经济的基础将被彻底摧毁。我此前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强调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原因就是基于此——中国经济将从此丧失掉自我调节和修正的机会。
至于对投资的影响。

      我去年认为2011年11月中国股市会完成筑底,而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我从2012年5月7日开盘前开始发出风险预警,事实上,也正在从那天起,中国股市步入了调整阶段。这个调整还没有结束,由于欧债风险仍在释放中,仍需等待。当调整接近尾声时,我将在微博或博客中发出提示。

                              于2012年6月8日清晨
沙发
发表于 2012-6-8 14:49:09 | 只看该作者
受教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何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