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没有谁是有经验的――首只QDII基金清盘的启示

[复制链接] 1
回复
4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5-28 17:1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正略钧策 于 2012-5-31 17:43 编辑

没有谁是有经验的――首只QDII基金清盘的启示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创始人、董事长 赵民



      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不断挫折、不断发展,不屈不挠不断前进的历史。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是如此;经济体制改革是如此,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如此;制造业是如此,服务业是如此;公司是如此,老百姓个人也是如此;股票是如此,基金也是如此。因为,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在面对过去从来没有遇到的风险上,没有谁是有经验的。
      媒体最新报道的中国第一只QDII――民生银行 “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基金的清盘,在一个很小的事情上,再一次验证了这句话。
      第一只人民币QDII基金因为净值跌破50%而在不到四个月被迫清盘,证明了不管是中国的一般老百姓,还是专业机构的理财专家,在第一次对国外投资这件事情上,都如同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开始几批的出国人员,在“出出洋相”这一点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一个基金经理的成长、一个银行办基金的经验成长,就和一个国家的成长、一个人的成长一样,都是从不会到会,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失败多到成功多,一点一点学会的。20年以前,王石也不是造房子的;30年以前,冯仑可能连属于自己的房子也没有;40年以前,潘石屹可能还在放牛。这些房地产大老板的房地产经验,全部都是后来在具体的工作中,边学边干出来的,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在客户的一次一次不满意和投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万科在天津和北京的第一个楼盘,用现在万科自己的标准看,用这样一个词“马马虎虎”可能都不为过。同样,具体到老百姓投资这个具体问题上,在目前世界因为美国人的次按危机而面临股市大跌的大背景下,差别在于,是我们投资中国国内A股亏损套牢呢,还是我们把钱积累投资亏损的经验教训,留给专业机构的投资经理。从全社会的角度讲,从积累教训的“经验曲线”的发展趋势来讲,当然,我们还是把这种历经惨败的教训,留给专业机构的理财专家更好。起码,我们作为一个基金的投资人,为培养社会的专业投资经理,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专业投资机构的基金经理们,真的应该感谢我们这样淳朴的老百姓,大家要为中国有如此善良容易相信你们的老百姓而感到骄傲,要为自己生在长在这样一个投资人非常容易信任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伟大时代而感到庆幸。
      不过呢,话要说回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于中国广大的老百姓而言,首只QDII基金清盘的教训,应该给我们一记“警世钟,猛回头”了:没有谁是有经验的,所以,千万不要随随便便地轻信了银行营业大厅里那些慈眉善目的客户经理们了:不管他们如何殷勤劝架,不管她们口头上流淌着多少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专业词汇,不管基金的宣传册页上是如何美妙动听,我们都要记住:劝我们买进新基金的大姐姐小妹妹们,她们是不担任何风险的,全部风险只有我们自己扛。而且,她们的奖金是靠我们的信任来获得的。不信,我们试试:我们现在走进民生银行的营业大厅,去找到当初和我们用娓娓动听的语调告诉我们“一定会赚”的大厅服务人员,她们会把我们亏损的50%还给我们吗?我们普通小老百姓永远要记住:专业理财机构,本质上和股票交易所一样,不管股市是大涨,还是大跌,只要我们交易,它就赚钱。上海股票交易所和深圳股票交易所的收入福利待遇之好,在公务员和类公务员人群中,是香名远扬的。
      套用一句鲁迅先生的老话: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谁是有经验的,清盘的次数多了,也就有经验了。
      专业理财机构,在行情好的时候,是我们赚钱他也赚钱;当行情不好的时候,是我们亏钱来他还赚钱。总结一条:不管好坏,他都赚钱。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过去我们没有谁是有经验的。

     本文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创始人、董事长,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2981


沙发
发表于 2012-5-28 18:10:18 | 只看该作者
基金不是很懂行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