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李葆文:说说“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企业别做跛脚鸭

[复制链接] 1
回复
89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5-21 15:2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时也 于 2012-5-23 14:20 编辑

转自:设备管理大视野论坛(bbs.tnpm.org)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目前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中间阶段,要完全实现工业化,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至少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这顶帽子并非浪得虚名,但却主要局限于消费品领域。

随着产业升级,我们已不可避免发展到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阶段”,也有人称之为“后工业化时代”。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但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比拼是看生产效率的——即单位产品(或相同产品、产值) 所消耗的人工成本。低生产率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这表现在:
1.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2.
企业组织结构小而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差。
3.
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较少。
4.
低端产品生产扩张过度,高附加值产品依赖进口。
5.
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率较低。
6.
缺乏管理技能和全球营销技巧,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7.
缺少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
8.
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尽管近些年国家强调技术创新,但技术与管理对产出的贡献率仍很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418 % ,而美国制造业在2000 年人均产值为86559 美元,是我国的1817倍。另外,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是32 %,而发达国家是42 % ,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倍。我国产品的增值率为30 % ,而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是48 % ,47 %41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投人与产出过程中存在过低的资源利用率。
纵观国际经济形势,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不应改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地位也不应该改变。我们不能脱离国情,不能以知识经济发展代替工业经济发展,以信息化代替工业化。而只能把发展工业经济与发展知识经济协调起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应该从历史与现实、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充分认识制造业和制造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以及制造业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深度关联。还要清楚地看到,人类文明进程中工业化阶段不可绕过,即使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济载体仍是制造业,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也还是制造业。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应该从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制造业兴衰决定国家存亡” 的观点。要汲取英、美等国历史上曾轻视制造业导致经济大滑坡的惨痛教训,借鉴美、日、德、韩等工业化国家因重视制造业发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成功经验。认准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
中国从工业化大国转变成强国,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以前我们更多的强调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忽略了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缺乏管理创新的企业——病态的制度设计和企业文化,臃肿低效的企业官僚机构,不当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低士气和低素质的员工队伍,高成本的生产运作,低效率的资源利用,不良的设备管理,不安全的生产环境,这样的企业很难有技术创新的活力。即使通过加大投入,偶有技术创新涌现,也难以转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即使将蓝图变成产品,也难以其产品的高性能和低成本长久占据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条腿就始终不平衡,企业就变成一支跛脚鸭。
企业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企业文化和人文环境,需要正确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需要卓越的学习和教育型组织塑造,需要设计与制造的团队合作和无缝连接,更需要可持续的利润和资金支持。离开这些,技术创新就会成为幻想和纸上谈兵。
因此,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管理创新应该始终成为开路先锋。对于制造业而言,人机系统的精细化管理,MAN-MACHINEM和谐体系将会成为管理创新的主要支柱。
管理创新开路,技术创新随后。在国家朝着制造业强国进军的道路上,企业千万不要变成踟蹰不前或者步履蹒跚的跛脚鸭。

李葆文教授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TnPM推进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教授;广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所长;广州市政府咨询顾问专家组成员;欧洲维修联合会专家组成员;莱茵公司特聘培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TnPM管理体系创始人;中国最早的TPM实践者和推广者;专注于企业设备管理工程规划、TPM/TnPM管理模式的研究与现场推进指导、设备系统评价体系标准的研究与执行指导、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工程的研究、设备维修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企业员工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的设计,具有国内上百家大中型企业培训、现场指导成功经验。


更多设备管理咨询交流请加入qq群:199063870

沙发
发表于 2012-5-23 14:36:45 | 只看该作者
{:2_35:}分析得蛮不错,顶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