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从人走茶凉看企业氛围

[复制链接] 0
回复
8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4-20 16:5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liverwolf 于 2012-4-20 16:54 编辑

    都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在职场也是这样,没有终生雇佣制的企业,而且企业也不敢终生雇用,对于职业人士而言,某家企业只是一个暂时的驻留地。对待离职人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态度,对于离职人员,不同的老板也有不同的态度,有一些企业只是想到暂时的利益,而有的企业会想到较远的利益,因此不同的企业也给了离职人员不同的感受。那些还在职的人员对于离职人员的态度也各异,但是总体态度也取决于企业的整体氛围,因为在职人员不可能会十分明显地突破企业的定调,作出一些出格的举动,而且离职人员其实也是这个时期企业内部比较受到关注的对象,他们的言行总会为他人侧目。同时那些与离职人员有密切接触的在职人员也是其他在职人员关注的对象,在一些企业可能还会产生一些风言风语,不过也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离职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职场如同一场戏,有些企业的离职率较高,尤其是一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很不稳定,而且还可能隔几个月就换人,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让人感觉起来应接不暇,让旁人经常叫错称谓,因为人们的思维和记忆还经常停留在过去,这是职场的尴尬,也是职场的笑话。频繁流动换来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冷漠,因为难以形成稳定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因此离职人员其实也对这样的企业不会留下特别好的印象,而如有印象,也不外乎是这样的感觉:冷漠、枯燥、乏味,甚至还有点缺乏人情味。并不是每个职场工作者都缺乏感情,而是这种感情外漏受到企业氛围的影响。每个人在职场上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而在离职的时候,不管这些人曾经担当过怎样的职务,曾经在企业内部有过什么样的地位,或者为企业作出何种的贡献,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离职人员。这个称谓将所有人员,不管高低贵贱,不管大人物、小人物统统一次性拉平,或者在离职的时候,一些人员、一些部门还对这些采取了一视同仁的态度,让其中的一些人员不得不感受到极大的落差,无奈。这是离职的时刻。曾经的辉煌和成就,已经成为了过去的痕迹,可能被人刻意地埋没,可能会被人埋在心里,还可能成为一个禁忌的话题,过去的荣耀已经随着离职时刻一起湮没了,如果还没有扭转这种心态,那么必将感受到深深的失落。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好宴终有收场的时刻,在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将会有不同的结局,尽管有些人拒绝这样的结局,但是职场的风云扰动,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现实。不管企业当初的承诺是如何,不管个人曾经取得过怎样成就,但是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归零的心态,一切即将结束,一切又将开始。将过去的都抛却脑后吧,如果在别人的地方还能闯出一番别样的天地,不必被那些暂时的恩怨得失而挂怀,一个放不下的人也是一个拿不起的人。守着昨日的旧包袱,只会让自己增加沉重的负担,让自己的行囊轻便一些,在路上毕竟还有如许的芬芳。企业给予的不同态度其实并不能囊括全部,在得失之间自然,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让自己走得坦然一些,让自己的心绪放平一些。在离开的时候,是考验一个人心性和气度的时候,是否有过进退失据的时刻,是否有过倍加懊恼的时刻,是否有过心绪不宁时刻,而且还可能因为一股莫名的怒火而和别人争吵。
    职场是一个利益场,同样也是一个权利场,职场上的人员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利益点。或者贬低,或者吹捧,或者明枪,或者暗箭,但是都是为了赤裸裸的利益,即将离开的人们不必为了这些还在抢食的人们而感伤,此时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表演。作为边缘人,也可以作为局外人来进行旁观。或者会因此而产生一些明悟,或许还会改变自身以往的认真,当失却一切角色,即将落入尘埃,或许这时才能发现真实,或许这是才能看到真相,而以前让自己迷惑的只是一些假象而已,或许会因此而产生万分的感怀,但是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或许换一个不同的位置和角色将会看到另外一些不一样的景象,同样还有些让人难以置信,都是为了职场的生存和打拼,或者是一曲的结束,或许又是另外一场的序幕,毕竟路程还未结束,职业生涯还未完待续。接下来的路程将如何去走,如许在这时会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认真的调整。
    不管企业曾经高调的宣传过什么,也不管企业曾经向你承诺过什么,在你即将离开的时候,你将会揭开一切伪装,拨开曾经让你困扰的迷雾,这时会真正的发现一些东西。企业文化建设运动似乎很流行,流行到铺天盖地,流行到惊天动地,那么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究竟是什么,或许离职人员在离职的时候就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不要被那些宣传和标语而迷惑,这种行为举动其实和大字报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些运动,都是一些冲动的烧钱游戏,或许自身也曾经陷入这种游戏之中,或许自身还曾是是其中的鼓手,但是在离开的时候,会发现企业文化真实的模样,因为这时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真实的本质。当发现另外一个不同的企业文化时又将怎样呢?其实也不必感到压抑,因为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纯属儿戏,时而时髦,时而破败,这就是一些企业内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真实场景。至于这些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什么实效,还真的没有进行过评估,只是可以看到外表改变了模样,一些腐朽,一些破败在进行如许的包装以后真的光鲜了很多,至少可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是吗?
    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纯属凭着感觉走,是企业的倾诉,还是企业的叫嚣,是企业的审慎,还是企业的浮躁,不过一切都没有关系,在离职的时候,完全可以用一个局外人的眼睛进行冷眼旁观。在这个时候可以对企业文化进行另外一种解读,同时也可以将此时的感受于宣传的企业文化进行一次对照,或许会发现一些什么别的东西。在身份和地位发生改变的时刻可以发现未曾发现过的东西,或许自身还曾经对别人进行过这样的教导,甚至是训斥,但是当角色发生变换,心理存在落差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可爱。从局中人到局外人,从中心到边缘,局外人、边缘人,或许这时可以发现企业对于雇员的真实态度。每一种经历,每一种成长,每一次演绎,每一次装扮,暂时的得失真的不能算得了什么,让自己平静的看待一切。随着波浪起伏,随着风云变幻,不同的企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企业,同样的职场,不同的经历,同样的成长。
    企业能够给离职的人们些什么?是那些离职工资吗?还有那些社保手续吗?这些都不是什么重点,企业对于自身的真正态度,才是企业给离职人员的真实遗产。离职人员不会因为那些离职工资和社保手续而改变对一个企业的真实看法,或许离职人员不会十分坦然,甚至是直率地讲出对于一个企业的真实感受,即使是企业要进行离职面谈,也可能因为立场和利益的原因而不愿意全部讲明。这或许是离职的技巧,也可能是离职的市侩,但是每个人都在防备着在离职的时候受到更多的伤害。有哪些人可能会笑着离开公司?或许在笑容之后还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或者在笑容背后还有着淡淡的讥讽意味,或者在这些笑容还隐含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是坦然,或者是自嘲,离开的时候失去了光环,变得暗淡起来。假如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些,事实上很多企业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或许很多企业都认为这些不值得去重视,孰不知,在离职人员的心理还有一些离职人员的愤恨。或许企业会对企业内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出于提升士气的意图也罢,出于引导舆论的目的也罢,但是企业外部对于企业的风评却不会因为这些烧钱的举动而产生较大的转变。千万不要忘了那些离职人员,不要忘记了他们熟知企业的实况,不要忘了他们在这个时候会因为某种心理或者某种动机而讲出一些关于企业的话题,不要认为每个人都会讲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其实这就和讲企业社会责任的概率一样高。而企业外部的人员也会重视这些人员对于企业的看法,也不要认为这些谈论的内容就是那些商业机密,这样的理解或许有些偏激,其实除了这些内容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企业不为人知的秘密。
    企业真正给离职人员带来了些什么?是愤恨,还是感谢,是平淡,还是冷漠,或许企业真的应该考虑一些东西。而自身不经意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打上了某个烙印,为了做企业形象宣传而花费了大笔的资金,却因为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错误而形象尽毁,因为企业经常会忽略离职管理程序,忽视这些离职的人员而让自己遭致了不必要的损失。或许企业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有些虎头蛇尾了,在人员入职的时候百般殷勤,而在人员离职的时候形同路人,是因为失去了利用价值,还是因为不能再被利用了,企业的短视,还是企业内部一些人的短视,是企业的短视,还是企业文化的短视?或许这些兼而有之,然而这些都不是一个成熟、理性企业应该有的作风,而企业在这方面确实有些意气行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或许企业在这方面确实有些失算了。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离职管理程序,不管是规定详尽也好,还是规定比较粗略也好,不过对于每个离职人员都会感到这种离职程序相当繁琐,经常为了一些离职手续的办理而晕头转向。或者有企业没有进行离职管理流程的培训,但是这也并不是很重要的理由,一方面这些流程确实麻烦了些,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一些经办人员确实怠慢了这些离职人员。不管是经办人员的个人行为,还是企业的离职管理流程要求这么做,但是不管是何种原因,都会让离职人员感到企业可能是让自己来回兜圈子,甚至还有些敢怒而不敢言。很多离职人员都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因为自己即将离开这里了,如果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引发争吵,甚至是冲突,都有可能让自己的离职程序被延长。有些企业对于离职人员弃之如敝屐,在人员办理入职手续的时候十二万分的热情,然后这种热情会随之入职以后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慢慢消散,直到离开的时候就有些冷漠了。有一些企业在对待人力资源态度上有些喜新厌旧的习惯,总是对于那些新来的人员很热情、很客气,嘘寒问暖,但是一旦工作了较长时间以后,对新进人员的好感就渐渐失去了,那些刚开始千方百计招聘过来的人才,随着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人才的光环渐渐褪色了。
    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在离职的时候会感受到强烈的反差,有些企业在离职管理方面还处理得不错,至少在一些重要人员的离职处理上还能表现出一些人情味。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缺乏涵养,让离职人员感到有深深的失落感,甚至还有一些“兔死狗烹”的凄凉,也看到一些离职人员流着泪水离开公司,然后又开始在新的地方寻找栖息地。企业究竟能够给这些离职人员带来些什么?是凄凉还是送别?其实职场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不要让离职人员黯然离开,给人三分情面会让这些离职人员感谢,这或许也算是一种雪中送炭吧。正如前文所言,一些离职程序办理不妥当,缺乏人情味,会让离职人员产生怨恨的心理,企业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轻率和漠视而让自己受到意想不到的损失。而离职管理程序是否正规,是否具有人情味,也是体现一个企业是否成熟的标志。
    当然也有一些离职经办人员有官僚主义的倾向,嘴上说是按照流程办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其实这并不是严谨,而是故作严谨。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要拿管理说事,不要拿管理作为借口,其实只是一些离职经办人员自己想弄权而已。这也算是一种职场的腐败,凭借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丁点权力,可以操弄这些平时看起来高高在上的人物,还颇有点小人得志的意味呢。或许并没有这样做,但是一些离职经办人员的态度也绝对说不上是好,态度生硬,语调呆板,全然没有以前那样和顺和谦卑。这其实就是企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企业发起的那些企业文化建设运动就像倾盆大雨一般,但是地面上缺乏足够的植被,所以雨过天晴之后,土壤的蓄水量没有预期的那样高。有一句俗语:“水过地皮不湿”,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运动就是运动,也全部运动化了,而且人们也喜欢搞运动,因为人们也很爱热闹。或许在离职的时候,才能发现一个企业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但是离职的人员出于种种考虑没有将这种感觉说出来,而企业也对这些离职的人员不重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察觉,而这种离职时候的凄凉还在继续上演着。
    很多企业都想留有较好的口碑,但是如果存在以上的情况,怎么会有一个好的名声呢?企业形象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慢慢塑造起来的,绝不可能在一蹴而就中突然拥有。想一想企业是否对那些离职人员的态度有待改进,企业是够对于那些即将离职的人员缺乏涵养,企业是否还对那些即将离职的人员有些刁难。或许在办理离职手续的时候这些人员出于种种顾虑而不敢开口,但是等到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这些人还能继续保持沉默吗?有句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企业的这种行为和这种态度事实上给离职人员带来了伤害。本来离职人员在这个时候情绪就有点不稳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离、辞职缘由,假如企业方面没有发现这一点,必然会触怒这些人员,因为这个时候每个离、辞职人员都会比较敏感,或许进行了压抑,而没有将情绪爆发出来,但是心中充满的怒火和怨恨可想而知。
    每个人都不能承受漠视,这种漠视,甚至还有些蔑视是否会触怒这些敏感的人呢?企业显然没有注意到离职人员在这个时期的心理,而是将态度一以贯之的继续下来,还可以赢得离职人员的好感吗?还有一些企业进行了离职调查,口头也好,书面也好,但是很少有离职人员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倾诉出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企业的冷漠让离职人员生出一种干我何事的心理。企业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因此企业还在继续延续着这种错误。而企业又能对离职人员的意见有怎样的态度呢?所谓人走茶凉,企业如果真的重视这些离职人员的意见,那么也就会重视这些离职人员,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并不很重视这些离职人员,还可以希望这些离职时候的建议得到重视吗?离职人员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目前任职的企业,甚至还对目前任职的企业和离职面谈人员存在一种自我防卫的心理。很多离职人员都会产生一种挫败感,心理敏感而脆弱,这时候的心防很重,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离职人员对面谈人员进行防备,而刺探离职人员的真实想啊犹如窥探这些人的隐私,有些离、辞职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些离、辞职原因却是这些人不愿提及的。假如离职面谈人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也没有一定的耐心和技巧,那么就很难叩开离职人员的心扉,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而离职人员在这个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意见和建议的宝库,毕竟在企业已经有一定的任职时间了,对于企业方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那些导致离、辞职的问题恰恰是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还是企业还未发现、还未察觉的问题。而那些明显的辞职缘由也仅仅是一些表面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缘由还有待这些面谈人员去挖掘。而忽视离职面谈,或者将这种离职面谈走形式,其实都是让企业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改进机会,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根除,因为这种缘由而导致的离、辞职还将继续下去。企业不要认为那些新进人员似乎企业的财富,事实上这些即将离开、曾经为企业效力的人员也同样是企业的财富,可惜很多企业都有轻视离职人员的认知误区。虽然一些企业也会采取一些必要的离职程序,但是一些程序也完全程式化了,采取了一种公事公办,纯属履行程序的态度。假如企业没有真正的关心这些离职人员,又怎么可能让离职人员去大胆地说出企业那些潜藏的弊病呢?
    还有一个问题企业还一直在忽略着,企业对于离职人员的态度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人员个人的态度,也是对于企业还在职人员的态度。每一个曾经重要人物和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辞职都会引起企业内部的舆论,虽然这种舆论有时是在私下里进行的。假如企业真的存在不妥当的行为和态度,那么那些在职人员看得到,也感受得到,所谓“唇亡齿寒”,或许企业真的不明白,或许企业永远不明白,因为很多企业能够看得到的只是暂时的利益。“兔死狐悲”,其实有时候还真的是这样,或许企业中那些还在职的人员还会与离别的同事小聚一番,但是这些还在职的人员很快就会成为瞩目的焦点。其实有些企业存在者这样一种真实的企业文化:对那些即将离开的人员避之不及,因为这些人员很多时候会被认为是不被老板喜欢的,而那些在职人员如果想念在曾经同事一场的心理而送别离职人员,还必须有些胆量。这样的企业冷漠而森严,这样的企业充满了压抑,这样的企业人们之间互相提防,因为这就是这样的企业真实的企业文化。
   “人走茶凉”虽然是句俗语,但是却也说明了一些企业普适的企业文化,千万不要被那些宣传的东西所迷惑,而真正看得到的和感觉到的,才是企业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人走茶凉的做法暴露出企业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短视的心理,不要将一切东西都“唯利”了,不要用金钱的价值观对一切东西进行衡量。企业品牌的价值不仅仅是可以计量的货币价值,而且还有那些无形的社会价值,比如说声誉、口碑、号召力等,一个唯利的企业可能会赚取更多的财富,但是也只会将焦点集中在利益上面。企业不仅仅是一个追求利益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其他使命的社会组织,假如仅仅是因为失去了暂时的利益就对那些离开的人采用另外一种态度,那么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企业需要学会感恩,感恩这些曾经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人,而不是在离开的时候对这些人进行清算,仅仅因为不能给企业继续创造价值就采取了弃之如敝屐的态度,十分轻率,也十分傲慢。
    企业学会感恩可以让这些离开的人怀着温暖离开,企业采取仇视可以让这些离开的人怀着怨恨离开,企业或许考虑到了企业暂时的短期利益,但是也忽视了这些企业长期的无形价值。因为企业没有感恩的文化,因此企业在对待离职人员的态度上十分地轻率,也十分地潦草。有些企业的老板就采用种种手段,十分“认真”地计算离职人员的薪酬和奖金,总是害怕这些离职人员会在这个时候占了企业的小便宜,而且也会利用一些名目来克扣这些工资和奖金。还有一些离职人员在离职之后还再三讨要企业所欠的奖金,或许离职人员并不是十分看重这些奖金,但是让离职人员最气氛不过的是企业这种克扣和耍赖的态度,企业这种近乎无赖的作风,让企业沦为一个笑柄,但是企业依旧十分执着地关注着其利益目标。或许是企业惯常的伎俩,或许是当地劳动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但是一个地区的企业口碑就是这样被败坏的,虽然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企业仍旧给自己做了过高的自我评估。
    想一想那些离开的人又会怎样评述这件事情?或许企业和老板有自身执着的追求,并不在乎这些微不足道的风言风语,而且这些言语也并不会给自己的实际利益带来丁点的损害,或许企业真的毫不在乎这些评价。但是比照企业所追求的那些文化和氛围,这种赤裸裸的做法是不是也是一种讽刺呢?正因为这些实际的举动和行为,才让企业的文化建设活动只是成为了一场春梦,企业那些理想中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其现实的做法,才让这些目标永远可望而不可及。不要认为这里是在危言耸听,其实企业这种南辕北辙的做法,已经在让自身的政策目标大打折扣。一些企业和一些老板很是羡慕其他企业内部的管理是如何地规范,员工是如何地懂规矩,员工关系是如何地和睦,管理也是如何地有成效,于是就拼命引进、拼命复制,别忘了“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的道理。好像就在食物上面铺了一层光鲜的保鲜膜,但是里面的食物已经在腐败了。
    都说老板的意志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但是这句话也不一定正确。如果老板的行为意识自相矛盾又会怎样呢?老板要求内部和谐统一、员工士气高昂、内部管理规范,但是中小企业内部的那些事情也永远是少数人的那些事情。文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而总是在变动的决策和主张可以给这种文化建设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呢?其实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公司政策也经常在变动和反复。比如说一些激励政策,尽管在当初有宏伟的计划,但是等到真的要发奖金的时候,就会对奖金的额度产生异议了,尽管这种奖金的计算程序完全是按照激励方案来执行的。当企业的做法难以取得员工的信任的时候,无论企业有怎样的企业文化诉求,无论企业想宣扬什么样的价值观,那么都难以被员工所真心接受。
    在回到那个离职的例子,有些企业和有些老板将员工的离职看作是对企业的背叛和对企业的不忠诚,却完全忽视了企业是如何来对待员工的。当然企业会站在自身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但是完全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来考虑问题,是不是会忽视员工的利益和员工的诉求呢?假如没有给员工切实的实惠,员工可以继续保持对员工的忠诚吗?很多企业都在搞什么改革,都在做什么正规管理,但是这种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正规管理也是做得风风火火,但是员工就是不停地流失。最后企业失去了原先的规模,原先的那些老员工被改革掉了,而新员工又不稳定,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改革,这样的正规管理究竟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一些企业越改革,越管理越没有人气?原因就在于这种新提倡的文化与原来的文化不同,让员工生出一种企业“喜新厌旧”的感觉,而且一些企业的做法让老员工感到寒心,员工不认同这种变化,员工难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固然与企业在做改革和加强管理时没有做好足够的舆论宣传工作有关,使得一些不好的言论甚嚣尘上,同时也与企业没有与员工进行利益分享,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利益,也没有考虑到给员工实惠,只是更多地考虑了企业单方面的利益。员工随着这种变革的深入大规模的流失,而企业越来越没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让员工感到齿冷和疏远,于是一些员工选择了离开。长期以来代表着忠诚的老员工,在这场企业自上而下的变革中选择了不忠诚,选择了离开这家曾经工作了好几年的工作,到底是谁不忠诚,企业还是员工,这一点还真值得去认真商榷。很多员工是在怨恨和怒骂中离开的,当然企业的说法是这些员工不接受企业变革,不愿与企业与时俱进,属于那些企业内部那些保守而又落后的势力,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或许企业需要通过变革的方式实现企业的腾飞,或许企业也需要进行一些大扫除,在变革中除旧布新也是必要的,或许员工是有一些不理解,但是员工绝对是那些需要去稳定的对象,假如企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的话,小心这种目的不明,措施不当的变革伤了企业的元气,不仅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反而因为这种急进而又缺乏通盘考虑的变革让企业走上了下坡路。
    不管在何时,都要对员工多一些关心,对员工多一些感激,或许员工很渺小,或许那些即将离开的人也不用再去花费很多心思,因为企业很现实的做法是不能为企业继续创造价值的人员也毋须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如果站在企业的立场这种做法或许并没有错,因为企业只需要关注有价值的资源,不能产生价值的资源企业可以选择不去理会,但是企业也因此忽视了企业的后续效应。或许企业和员工之间只是单纯的交换关系,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利益关系,不然企业也毋须大张旗鼓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力图塑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实际上永远能够左右企业氛围的也只有企业内部的少数几个人,而其他的员工更多地是扮演了一个执行者的角色,而员工更多地也只是处于被要求的一方,而企业决策者和企业的老板才是提出要求的那一方。
    而企业的决策和态度可以大范围地影响员工的情绪,站在企业单方面的立场,决策者可能认为一些决策是合理的,但是却忽略了员工的感受。从人走茶凉这个现象来看,企业确实在这方面的做法有失妥当,不仅带给了离职人员凄凉,而且也给了在职人员寒心。这种短期利益至上,对于不可以再利用的人员采取的这种超现实态度,不仅在企业内部,同时在企业外部也会让企业千辛万苦的形象建设运动大打折扣。其实企业并不需要付出实际的代价,只是企业却懒得去过问和关心这些离职人员,而且经办人员也缺乏对于离职人员应有的尊重。一方面是这些人员的职业素质欠佳,一方面也暴露出企业对于离职管理的漠视,同时也暴露出企业短视的价值观念。
    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和上岗的时候进行了入职培训,其中有一项就是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很多企业通过企业文化粉饰企业真实的情况,就如同给企业做了一些精美的包装。等到正式上岗以后才发现情况并不完全是宣传的那样,再等到离职的时候才发现情况完全不是宣传的那样,这种企业文化建设还真的有点像浮夸风。真正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以贯之的态度和价值观,而不是在玩变脸游戏。在有利用价值的时候是一种态度,在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又是一种态度,而企业真正的文化内涵其实就是短期利益和金钱价值至上,这才是企业真实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或许这种说法不能被人接受,但是这种现象也只能是说明了这种情况。不要被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而迷惑,而企业声势浩大的运动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取决于是否可以植根于现实,是否可以与现实产生紧密联系,不然这些运动和宣传也仅仅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游戏而已。
    一切管理和管理理念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假如在具体的事情上并不是如宣传的那样,那么这些抽象的概念和脱节的宣传可以就此休矣。而检验一个企业文化是否优秀或许可以通过在离职时候的表现来进行衡量,在一个人失去创造价值的时候,企业是如何去对待他,这才是企业真实的企业文化,这也才是企业真正的肚量。假如从这一点上来说,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真的是近同儿戏,而那些文化也仅仅是一些虚假的文化,而真正的文化却在人员离职的时候暴露了,假如这样,这样文化建设活动永远不会收到实效,因为企业只是给了人们一种假象而已。
                                                              沐 易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