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项目管理] 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走向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4-14 14: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走向
一、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旅游业具有消耗低、带动强、惠民广、展形象、传文化等多重功能,旅游业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产业。无论是从扩大消费的现实需要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无论是从繁荣一方经济还是带动全局发展,无论是助推经济增长还是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积极的不可替代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着力培育。不断加大对旅游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的投入,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强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总体上说,我省旅游资源开发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气势。
1. 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2009年河南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4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6万人次,增长20.6%;接待国内游客23312万人次,增长17.0%;旅游总收入1984.64亿元,增长24.7%2010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46.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旅游总收入2294.8亿元,同比增长15.6%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旅游经济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速,高于全国旅游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占GDP比重7%上升到10%;河南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已跨入全国旅游大省之列。
2. 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依托“古、河、花、拳、根”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龙门石窟、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行列。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旅游项目有声有色。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河南高端游客人数上升幅度很快,长线高端游客持续增多。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境外游客同比增长均在15%以上。省外旅游市场半径进一步扩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的长线游客数量上升,特别是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九大5A级景区接待外省游客达58%以上,反映出我省旅游正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全省上下围绕文化河南、壮美中原的优势旅游资源进行了积极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景点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信息、商业、娱乐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景区内部道路及水、电、通信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2010年末河南共有A级旅游景区213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78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星级酒店536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39家。龙门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建筑群荣膺世界级文化遗产,而栾川模式、焦作现象也都成为全国旅游界开发的样板。在旅游创意方面,《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都是河南文化加创意的好作品。
4. 旅游体制创新取得进展,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
各级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同时,坚持把改革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旅游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业,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八里沟、栾川滑雪场、西峡漂流等景区均因民间资本注入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发展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亿元,招商引资签约合同金额超过500亿元。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5. 旅游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逐步显现。
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一些地方旅游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旅游得以广为传播,旅游因文化而更富魅力。对我省旅游的多角度、全方位促销,尤其是黄帝拜祖大典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对推介河南、宣传河南,提升河南整体形象、促进对外开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及未来走向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以来,河南就享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美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先天的区位优势和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等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交通保障。同时,河南位于南北自然过渡带,地跨黄、淮、江、海四大水系,自然景观兼具北雄南秀之特色。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拥有中国八大古都中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中华姓氏之根在河南,78个姓氏源于河南,海外四大姓氏陈、林、黄、郑均起源于河南,中国功夫之根也在河南,温县陈家沟是中华太极拳之根、嵩山少林寺是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发源地。河南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故里和戏曲文化--豫剧、曲剧、河南坠子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河南开发高品质高品位旅游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安阳红旗渠、信阳新县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又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观赏选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是河南旅游的突出特色,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而且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作用正日趋明显。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或重要产业,不少重点城市都已将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北京、西藏、四川等省份,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200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2006年省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20095月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作出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使旅游业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强大支撑。今年9月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也指出,中原经济区的一大战略定位就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近召开的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河南旅游“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一省两地”的总体定位和“一区两带”的战略布局。
“一省两地”是指全国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知名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中国中部旅游集散中心地。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就是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佛教文化、根亲文化、大宋文化、殷商文化等旅游目的地。打造新兴的山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发挥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大别山等地优势,整合中医药、温泉、武术、太极、宗教、民俗等资源,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游。打造重要的功夫旅游目的地,整合少林武术、太极拳、杂技资源,塑造“武林圣地,功夫河南”的旅游形象等。
“一区两带”是指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其中,要把大黄河之旅国家精品线路“升级”为一条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华古都群、黄河湿地生态于一体的黄金生态文化旅游带。通过布局,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其中境外游客37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800亿元,相当于我省同期GDP13%左右,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旅游未来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更大空间,可以说是长期利好。“十二五”时期是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时期,河南旅游正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文化旅游将在中原崛起战略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业未来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方向。
    各级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都要积极应对,找准定位,积极融入,力争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的责任和担当。现阶段我们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高起点规划,突出文化特色,塑造整体形象;加强产业组织,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构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布局;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资源整合,着力优化结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河南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实施文化与旅游品牌双赢战略,通过市场共推、信息共通、政策共享、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培育和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凝练核心主题。围绕核心品牌加强推介,规划开发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注重大品牌、大项目的运作与包装,把特色做优、特色做强、品牌做实。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联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核心旅游区。促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大力发展基于厚重多元文化的文化旅游,基于制造产业的工业旅游,基于农耕文化的乡村旅游,以及会展旅游、康体旅游、创意旅游等,构建旅游电子商务、旅游装备制造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旅游产业集聚区(园区)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鼓励各方人才投入到文化旅游大融合大发展的进程中;按照“文化+旅游+商业”等模式,打造文化旅游新景观,鼓励民营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经过不懈努力,使旅游产业尽快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强省。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