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r该怎样学会用人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3-15 13: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真实的历史材料来看,作为军事统帅的曹操在辨才用人方面,可以说高出孔明之上。他手下谋士云集,战将林立。每一次作战,不论守关还是夺寨,曹操一般能够做到择人任势,调度得当。这就非常有利于争取主动,夺得胜利。其中,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军守合淝,就是曹操知人善任的典型一例。

据演义讲,孙权拿下皖城之后,便乘势直逼合淝。而张辽、李典、乐进由于平时“皆素不睦”,在讨论破敌决策时,意见不一。此刻。形势异常紧张,合淝危在旦夕。就在这节骨眼上,曹操忽然遣薛悌从汉中送来一个木匣,上面写着“贼来乃发”。在密匣的来书中,曹操对合淝的防御作战作了具体的安排,指出:“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由此才引出了三将军同心协力守合淝,张辽威震逍遥津这场雄壮的战争活剧。
按理说,曹操饱读诗书,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用兵思想。就是说,他远在汉中,不必对合淝作战安排得这样具体。但曹操是个善于从实际出发的统帅,他不仅了解张辽、李典、乐进平时互有隔阂,而且对这三位将军的作战能力、用兵特点及性格修养都了如指掌。所以,已预料到大敌当前,三将军难以形成统一的决策,更无法互相协同,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一个密匣送到,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这正体现了曹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
在这里,演义对张、李、乐三个人物的性格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拆开密匣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指令,提出自己亲自出击,“决一死战”,表现出宽广的胸怀,豪迈的气概。李典起初沉默,后被张辽的行为所感动,表示“愿听指挥”,放弃私怨。而乐进本来是个模棱两可的角色,他对张辽、李典都不敢得罪,并有点怯战的思想。由于张辽的积极主动,使三人之间由“素皆不睦”变成了团结对敌。罗贯中以他的生花妙笔,艺术地刻画了三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曹操对自己部将的深刻了解。
既然三个将军“素皆不睦”,那么,当初曹操为什么还留他们三人一块守合淝呢?对此,后人有个叫孙盛的作了回答和解释。他说:“夫兵,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转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可见,张、李、乐三人虽不和,他们的性格可以互相补充,一旦团结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最佳的指挥结构。这同样反映了曹操择人任势的能力。
知人善任,择人任势,是将帅重要的组织指挥艺术。《武经总要》上讲:“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兵书《阵纪》中指出:“善任人者,总其纲(中心部分、主要环节)则万目张,握其纪(重要部分、主要规程)则万目起。”指挥员作战不仅要学会摆兵布阵,还应深知部署用兵打仗、做事为人、性格修养等各个方面的特长,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调兵遣将,正确地使用人才。那些不明此理的将帅,让善攻的来防守,叫多谋的去硬拼,派性格鲁莽的去迎战敌方智将,遣“黑旋风”到水里同“浪里白条”交手。这种不知将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做法,必然会导致调遣失度,用兵失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个指挥班子(或谋略班子)中,最好由各种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对问题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物组成,以便于互相取长补短,异中求同,使军事决策更科学。那种“一色清”的指挥班子,以一人的意见为决定,一人提出方案,大家举手通过,不能进行各种意见的比较和补充,这样形成的决策就容易失误。细琢磨,孙盛对合淝之战的评论是很有意义的。
关于曹操送密匣一事,《三国志·张辽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淝,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可见曹操并没有派人送过木匣,但教帖的内容确实与此相一致的。另外,演义的作者从塑造人物出发,没有过多地描写战争的过程,并将这次战役的两个阶段,即合淝保卫战与逍遥津之战融为一体,这对于刻画三位将军的言行品质,烘托曹操知人用将的才能起到了更加典型化的作用。
来源:淘猎网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