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卷入心理学应用案例(灰灰原创)

[复制链接] 5
回复
16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1-26 15:1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企业管理中有些工作开展要以项目形式推行,涉及很多人的利益,简单的下发制度文件或强推,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推不下去。这就要考虑很多因素,在项目实施之前综合考虑设计,分阶段实施,讲究方式方法,让不同类别的人参与进来,减少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方案的认同感,取得预期成效。这种方法称为卷入。因为推行过程隐含着对人的心理(性格等)的捉摸和利用,也叫卷入心理学。过去在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教科书中有部分章节涉及。本书把卷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来写。
内容
第一部分:各种类型的项目。
项目背景
实施过程
实施结果
点评:本案为什么需要卷入?卷入体现在哪些地方?卷入带来了哪些好处?本案的局限性在哪里。
第二部分:卷入心理学的框架。
卷入的概念
卷入的模型(项目过程)
卷入的变种
卷入的心理学意义
卷入失败的可能
第三部分:卷入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与社会心理学
与管理心理学
与组织行为学
一个细分的应用新分支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5:2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灰灰 于 2011-11-26 15:26 编辑

一、梗概
A企业的总部和新工厂搬迁到城西开发区(简称西区)。搬迁后,新的厂区规划整齐、厂房漂亮、设备先进,有效的缓解了产能不足的限制。但搬迁后不久,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招工难。
与其他成熟的大型开发区相比,西区地理位置偏僻,原来的规模性企业少,居住生活配套条件差,区内的原有劳动力少,从其他地方流入的劳动力吸引不够,市区一批国有企业搬迁后都需要大量的生产工人,工人的总体需求远大于供给,而工人互相打听薪资待遇等,区内企业之间的流动频繁,而且流入到规模大待遇高的国有企业,对原本地的中小企业也产生了冲击。
A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薪资待遇等也有一些差距。面临着人生地不熟,招工困难,流动大,周边的国企待遇高,迫切需要对周边工厂的薪资有了解。但是又不认识这些企业的HR,况且薪资问题又敏感,没有一定的熟悉程度,问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要求人力资源部尽快了解周边企业的薪资情况,就变的比较困难。
Z经理通过一些社会关系,进行了走访,其中运用了卷入的方法,顺利完成了本次薪资调查的任务。
说明:本案走访调研的企业类型包括:机电厂、电池厂、制氧机厂、电缆厂、新材料厂、机械厂、叉车厂、机床厂、制药厂、光伏材料厂、劳务派遣公司等。在文章中只以A厂、B厂、C厂等代表。
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5:28:51 | 只看该作者
二、        项目实施过程
(一)        召开研讨会,做铺垫
(二)        向开发区打听
(三)        先拜访关系好的企业
(四)        利用HR协会介绍,拜访不熟悉的目标企业
(五)        与别人一起去拜访关系不熟的企业
(六)        通过朋友获得目标企业的内部员工打听
(七)        通过HR圈子获取信息
(八)        企业内部薪资数据的整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8:04:24 | 只看该作者
(一)        召开研讨会,做铺垫
Z经理原来认识的HR圈子主要在市区,与HR协会也有一些联系。西区属于较偏僻的山区县,这里的HR与市区企业的HR联系相对较少。搬迁到西区后,Z经理就有种预感:此地人生地不熟,以后要碰到些问题要打听,肯定有困难,所以要找个机会与区内企业HR尽快熟悉起来。
怎么才能熟悉呢?考虑到企业搬迁到西区,也不是个案,由于政府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制造企业从市区纷纷搬迁至西区。在厂房设备一应俱新、办公场所宽敞变大的同时,缺少技术工人、招聘较为困难、进驻新环境后薪资结构待遇失衡、综合生活配套等问题也开始渐渐凸显。其他的搬迁企业HR肯定也想向别人打听信息,但缺少一个合适的平台,缺少有人主动发起。这是一个共性。有共性就会有共鸣。搬迁企业到底面临了哪些难题?作为政府背景的HR协会肯定有兴趣了解。同时,HR协会在西区的影响还不大,以前没怎么组织过相关会议,如果能加强在此地的影响,应该乐于支持。
Z经理首先游说了HR协会的关键人物。这个提议很快获得了他的支持。于是开始商讨在西区举办一次企业搬迁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研讨会,由HR协会出面召集,A企业人力资源部承办,提供场地。
2010年夏,由HR协会联合L县人事局,在A企业的新工厂举办了一场企业搬迁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专业研讨会。多家在区内有影响的规模企业的HR参加了会议,有介绍自己企业搬迁的经验,更多是提出了各自企业的困惑、建议,难题渐渐浮出水面,许多好的点子也显现出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8:06:31 | 只看该作者
(二)        向开发区打听
    因为有了前面研讨会的渊源,Z经理算是认识了西区分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主任W。而W主任对本次研讨会的议题和组织形式印象深刻。当两周后,Z经理电话给W主任进一步了解区内相关企业的技工和普工的薪资水平时,他很爽快的介绍了他掌握的基本情况。因为要接待大量的员工与工厂的劳动纠纷,涉及补偿金等,很自然知道区内企业的薪资高低情况。基本得到印证:A企业的薪资水平比国有企业要低20-30%,而比本地企业要高10-20%。
(三)        先拜访关系好的企业
开发区只能提供大致的区内薪资行情。为了更确切的掌握一手资料,还得与目标企业的HR经理当面交流。由于之前与A厂的HRD就熟悉,当Z经理电话说明来意,他很热情的说,来吧,顺便来我这里吃个饭。在HRD的办公室,双方互相交流彼此的几个主要工种的薪资数据,福利待遇,招工渠道等很有用的信息。
由于之前与该公司的集团新任HRD也熟悉,顺道也去拜访了下。通过他的关系,Z经理还去下属的B厂与HR经理进行了交流,也获得了一些薪资数据。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8:08:03 | 只看该作者
(四)        利用HR协会介绍,拜访不熟悉的目标企业
C厂是Z经理很想了解的目标企业,但与他们的HR从来没接触过。通过HR协会的关键人物的引荐,得到了C厂的HR经理的电话。
这次陌生拜访,跟做销售一样的经历。有点忐忑不安,因为一点都不熟悉,不知道别人是否会买这个面子。当电话打通时,该经理倒是说可以,但声音听不出热情。虽然心理也有压力和畏难情绪,但为了工作需要,还是硬着头皮约好面谈的时间和地点。
这次拜访确实有点曲折。由于电话没问清楚,在开发区的新厂区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中间电话问路好几次。后来才知道,他是在市区的老厂区那里办公。为了使这次机会不溜掉,赶忙约好下午过去,下班前1小时赶到。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午饭后去了附近的D厂。这是通过研讨会认识的。HR经理和副经理都很热情,大家友好的交流双方关心的各个工种的薪资数据,福利待遇,招工渠道等。
从开发区到市区,因路不熟悉,到了C厂的老厂区,绕来绕去,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办公楼,而这时候离下班只有半小时了。见了面,HR经理年纪较大,倒比较客气,交换了名片,倒了茶,还抽了烟。就该国有企业的搬迁前后,各分厂的薪资情况向Z经理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老职工比较难搞,新员工采用劳务派遣,控制人工成本。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