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用新的认知手法探究集团的脉动(中篇)

[复制链接] 0
回复
5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1-5 12:5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新的认知手法探究集团的脉动(中篇)
  六
  省属企业更是中国的奇葩。
  张五常说得好,中国发展得好,主要是中国36个省自治区,就像36个自由竞争的公司那样,自己设计制度,财税政策,自己以自己有限的资源,展开运作。
  省这一级企业,它事实上有二级财政设计权。财政可以财政担保融资或信用融资,而这些资融来了以后干什么呢?就是真真切切地用于一个省来竞争,省就是一个公司。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要打造五个世界500强,如果山西省能打造出五个世界500强的话,整个西方都会失去信心,太狠了,中国的一个内陆地方政府,能打造出五个世界500强,而且我基本判断是可行。比如太钢,潞安环能,晋煤,同煤,阳泉煤业,太狠了。省里面拿着资源,这种用人为堆资源的手法,堆出一个龙头企业,这个龙头企业把一些大项目上上去以后,整个地方发展的帐房就拉起来了。有一个龙骨就把整个帐房顶起来以后,民营企业发展空间骤然拉开。
  当然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重庆市政府,黄奇帆配合薄熙来,创下了中国之最,,重庆市居然可以像一个公司那样工作,以渝富公司为整个重庆市的融资平台,八大产业公司为八个产业部门,缔造整个重庆发展的轮毂,拉开空间以后,民营企业扎伙往里发展,太厉害了。
  浙江能源在全中国已经是第一阵营能源商了,凭什么可以这么狠呢?就是因为浙江能源突破了一个思想的禁区,理论上浙江企业就是应该为浙江服务,而浙江能源跑出浙江,到新疆、内蒙去发展,最终只要形成了煤和电,要么发回浙江,要么没有发回浙江,但是为浙江构筑了一个安全的能源通道,能源储备,照样是浙江的成功。这种发展思路实在太了不起。
  最后,中国还是有高人的,未来我们拉动国家发展,最牛的两驾马车是什么呢,不再是汽车和房地产,分别是经济区域和国土建设。
  经济区域我想向大家解释一下,比如说皖江流域一体化规划,长株潭一体化,两江流域,武汉襄樊宜昌一体化,长三角,舟山海洋经济区等等,你们应该非常熟悉了。
  中国开辟了一个历史上发展的新天地,每个省里面找一个块状经济,做省中之省,本省的深圳,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聚焦,先把经济区域建设好了以后,再往外翻带动力,把一个省的发展由平面变成立体发展。
  七
  领袖民企出了一个最大的什么问题,中国现在民企发展已经发展不下去了,不知道该怎么发展,民企的发展,有人寄希望于国退民进,有人寄希望于非公30条的开放,有人寄希望于工商联的强势……
  但是都错了,从各个国家来看,民企最后的成功,一定来自于民企经营思路革命性的范式转换,就是由家族企业经营,上升到家族经营。中国能不能出现民营贵族奇迹,树大能不能形成高资本化的,高优质资产,高社会资产占有的高联姻化的这种民营家族呢?将是下一步民企能否兴盛的关键。
  老一代们俱往矣,新一代还上不得台面,新富们还没掌握该怎么发展,暴发户们还在角落里匍匐。
  有一个个最重大的问题,家族如何经营,家族如何拥有资产,家族如何盘踞人脉,家族如何联姻,家族如何形成内部家族的治理,这都拷打着新富阶层,能不能有长久的愿望,能不能有漫长的长考,来经营民企。一代而富,这是这个国家有问题,理论上是三代才能富,虽然富不过三代,但是到富也要用三代,我们现在一代就能富起来,只能说明富得还不够,浇花还没浇透,最大应该像沙钢沈文荣,华为这已经算是民营企业里的佼佼者,但是跟我们隔壁印度的信石集团,米塔尔集团,塔塔集团,那是还是没法望其项背的,连小小的香港的几大家族,我们都无法望其项背,我们就很着急,说我们是环境有问题,政策有问题,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事实上根本上来看的话,主要解决一个经营范式转换的问题。
  八
  问题揭露了以后,我们就直接来看答案了。
  现在来看,有一个非常大的思考,这么大的一个块状经济,这么大的一个经济联合体,该怎么建立一个恰当的战略,来使之发展得较好。首先我们必须得成一个最基本的答案,集团战略绝不是子公司战略的加总,它比子公司战略更要牛一点,它是一种顶层设计。
  首先我们已经认识到了,集团最起码是个复杂系统,它是个非线性的,不可以被预测和管理的,而且逐步它的复杂程度,还在直接向上长的,越来越复杂的这么一个像有生命一般的系统,这是我们基本可以料定的。但是无论它怎么复杂的一个系统,我们仍然可以用核心制度安排,变革等等手法,对它进行局部或整体的系统设计,这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可以,系统是个复杂系统,但是它不是个完全野生野长的,像热带雨林一样自然形成的系统,它事实上是以时间为函数的系统,我们仍然可以谋求对它进行系统设计,我们仍然可以发展它的组织智商,用组织智商来对冲它的复杂性。我们仍然可以推动和管理它的蝴蝶效应。
  当然集团战略作为一个系统的设计,既可以用于国家战略,也可以用于区域战略,也可以用于产业战略,更可以用于企业战略。
  就以国家战略而言,目前我们站在一个很深刻的结点上,站在这里,不知道将往哪里去。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劣质的学者们,还在推崇比较优势,国际产业链分工,这真的是令到我们几欲崩溃,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讲,这是最没骨气,最没有想法,最愚蠢的一种国家战略,就是进行国际产业链分工。这种战略被我们叫做海洋战略。比这个战略牛一点叫大陆战略,幅员辽阔的国家会采用这种战略,农民到城里打工,挣了钱以后寄回乡下,乡下得到发展,城市也得到了足够的用工,中国现在就兼而用之,对外采用海洋战略,对内采用大陆战略,所以每年广州火车站,《纽约时报》会发一个很大的文章,证明中国有多少农民拥挤地要回家,这个照片我估计目前每年都不换,但每年都会引起很高的关注度,其实没有必要再派一个记者重新拍一下,总是那一幅景象。
  那么在这么一个大的格局之下,事实上还有一些国家战略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瑞典等国,德国等国推崇的山地战略,就是在大山里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不依赖别国产业链,我打造出完整的自己的产业链。像瑞士的药业、化学,都是这么搞出来的。中国在封锁时期,拥有了全球第二大的重工系统,发展出来全球当时最领先的人工胰岛素的合成,就是当时我们采用的是山地战略。
  再往后更牛的战略是日本采用的,证明了到目前为止是牛中之牛的战略,叫基干产业战略,什么叫基干产业呢?日本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在竞争当中想要真正获胜,必须完全控制一些很核心的产业,比如说钢铁、核工业、材料、重工、化工、母机,做装备的装备,军工等等,这么一些基干产业,只要控制住这些基干产业以后,整个国家才会形成很大的产业链条的拉升,才会形成数以万计的民用产品,才能在国际贸易当中占到便宜。日本把这种战略叫基干产业战略。换言之,如果整个全球除了日本以外,明天核战争,全部消失,光凭着日本也可以顽强地活下去,因为它有全部的产业链条,尽管有些时候,他买别人的产品,但是你放心,他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如果别人没有了,他自己还可以发展出来。日本有个最疯狂的想法就是,通过全球的Nintendo,形成一个日式互联网,任天堂,好就好在他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但是如果有一天美国消失了,没有更好的互联网的话,日本估计真的会把Nintendo连起来,形成全球的互联网,这个国家是非常疯狂的。但是我们必须说,基干产业这个战略是对的。现在来看,德国有4/5条基干产业,法国有1/2条基干产业链,日本有全部的基干产业链,美国有全部的基干产业链,全球来看就这几个国家。
  那么这就是我们通常研究的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底下有些新趋势,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现在很多集团的战略,越来越供应链化,ZARA已经搞得我们头晕目眩了。
  至于国际三大矿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控制了全球的矿业的储备,控制了采矿,控制了铁路建设,工业建设,海运,港口,甚至控制了全球30万吨以上,干散货船的所有的航线,乃至于资产,大部分全部是他们自己建设的,正常一个船东拿到35万吨、40万吨的干散货船,货都配不到,开玩笑,关你什么事。更重要的是三大矿还操纵普氏指数,使得铁矿石定价权一直在他们手上。
  当然三大矿还令人激赏的做全球范围里的情报站,尤其中国所有钢厂,早上开完调度会,五分钟以后,三大矿的中国公司就会有他们的调度记录,我们还要跟他们谈判,谈判个什么。当然三大矿已经开始经营中国节奏,具体怎么经营呢,考虑到中国下一步要养活很多人民,而我们的土地肥力已经差不多了,这么多年用化学肥,我们的土地肥是全世界最瘦的土地,回头可能粮食都产不出来,或者产出劣质粮食,所以我们的土地连个休耕都没有,全是用化学肥,而且我们中国只有氮肥和磷肥,三大矿已经开始操纵钾肥等等,经营中国的节奏。
  往后看下去,他们的供应链化操作,恐怕这条线路还会非常非常长。
  众所周知中国的原产地印象,只要起不来,中国企业就不可能拥有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只能用多元化来玩,这本来就搞得我们很难受,但是即使在我们很擅长的领域里面,我们也没有看清楚洋鬼子公司这么多年下来,他已经超越实体以后,到这个产业的很深很深的结构上去经营,最终把这个产业经营得很长很透,就是他的产业链化经营,我们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学到。小小的高盛可以操纵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在预测石油价格将超过300美金的时候,中海油冒着杀头的危险,以平均每桶160美元,差点把优尼科吃下来,好就好在美国有些“友好人士”,帮助我们组织了这场疯狂的并购。当然有很多企业已经上升到战略的产业链化,生态链化,比如说已经说得我们不愿意再说的苹果。
  九
  两种战略认识论---分析型战略和构建型战略。
  分析型战略,是肇始自波特,乃至于安佐夫等人,最后经过西方的若干咨询公司酝酿发酵长大拉升,最后变成一个产业,它的思考就是很简单,从宏观、中观、微观,找出外部所有发展的可能性,然后从企业内部找出企业发展所有的条件、资源和能力,来和外部所有的可能性之间进行匹配、嫁接,海量组合形成N多战略选择方案以后,选择一个最靠谱的,按照收益、风险、决策数,做一个战略方案的选择。
  分析型战略有两个硬伤,一个是宿命战略,贼的儿子是贼,法官的儿子是法官。第二个是一次又一次的漏斗式的筛选过程当中,把很多最生动,最可能的选择全部淘汰掉了。这就是西方为什么陨落的关键。
  构建型战略,其实它的本质很简单,根本不去考虑你的能力和资源有什么局限,就只考虑该干什么。然后确定该干什么以后,能力和资源来构建,不够的买,要,借,抢,实在借不到,我们再把目标调低一点,调低以后再看能力和资源能不能构建出来,反复经过N轮循环,最终找到一个我们通过能力和资源的延长、拔高、拉升、借用,能够够得着的一个最大化的发展区域,先定目标,再来确定如何建设能力和资源,而不是根据能力和资源去做战略。
  构建型战略在战略的世界里相当于布鲁诺和哥伦布的发现,抑或是爱因斯坦1906年那次伟大的创举。
  我老在脑海里思考一个人,这个人叫索罗斯,是卡尔波谱的学生,索罗斯一生里面最重要的方法论就是,人类持有某些观点,然后就基于这些观点来运作,由于测不准原理,他的观点会影响他的行为,他的行为会锁定他的观点。于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整个人类会集体犯错,这就是如果一个智者看出人类集体犯错,进行反冲操作,就可以赚大钱,这就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同样的,当所有的企业都进行分析型战略的时候,本来构建型战略风险很大,但是好就好在他们都不敢来构建战略,所以给采取构建型战略的企业留下非常大的犯错空间,我尝试起来都没有什么风险,我错了都无所谓。
  所以我们觉得很奇怪,那些很伟大的企业屡次推出错误的产品,屡次推出失败产品,但仍然有活路,事实上这是构建型战略揭示的一个非常大的奥秘。在人类史上,大多数人会选择偏简单的、低风险的、可控制的这种选择,所以只有极少数企业,冒着风险,会进行不太可能的,或者比较艰难的,要算一点较大的时间函数的,在整个操作过程当中,要进行很多动态的,要管理很多不确定性和变量的这种战略,而这种战略的收获往往是最大的。
  做战略最高境界就要成为哲学家,哲学就是规律与方法之学。(华彩咨询白万纲)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