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温州跑路潮,产业战略规划缺失的阵痛

[复制链接] 0
回复
80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0-15 18:3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家财政政策松紧变幻,民间高利贷活跃

104,温家宝总理到温州召开座谈会,据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汇报的数据显示,截至4日,温州“跑路”老板共有96个。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这组数据还排除了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逃跑的实际数量远超出这个数字。
来自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有90%的家庭或个人、59.6%的企业参与。其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房地产的占20%,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的规模高达40%,而据温州当地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的民间借贷规模远远不只这笔数字。问题的严重性根本还未爆发出来,目前的情况也只是冰山一角。为什么民间资本在这里如此活跃,而民间资本抢了银行的饭碗对本地的产业又产横什么样的影响?
2008年,随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出台,银行大量放款,多数企业都拿到了可观的银行信贷,也形成了恶性的膨胀问题;2010年后,在CPI高位徘徊的严峻形势下,货币政策转向紧缩,此后,央行5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1.5%8月底央行再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纳入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国家一松一紧的宏观调控,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以承受,仅两年的时间,很难满足一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大多数项目还未产生效益,便面临着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且企业的投资项目大多在外,需要后续资金,这就面临着主业、副业的双重困境。银行拿不到钱,为维系项目的资金需求,只能增加民间借贷在资金中的占比,导致民间借贷需求旺盛。
另外,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煤改、迪拜危机、楼市限购、股票暴跌,更使得钱都回流到了温州,受高额利益驱使,资金自然流回民间。
而根据温州市银监局的报道显示,过去温州所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全国最低,仅为1%。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的银行贷款率几乎由民间资本在支撑,民间更是承担了银行所有的风险。在银根异常紧绷的情况下,银行几乎采取了只抽不放的政策,一方面,银行答应给企业续贷的资金迟迟不兑现;另一方面是民间“高利贷”,二者无疑堵死了企业的血脉。如今危机爆发后,让银行的坏账率也急速增加,如今的局面其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放缓了洗牌的时机,而一松一紧的政策又加剧了危机,整个企业的基本面没有达到根本的改变,最终导致资金链的崩盘。


产业战略规划缺失,投机和低端制造走入绝境

因为一夜暴富的思想催使,温州大量资本投机高利贷;也正因为这种投机行为的下游产业在产业链低端徘徊,使投机资本断了归路,投机高利贷资本和低端自造本身就是一种产业自杀式的自救行为,不管是前段高利贷受利润驱使做的冒险举动,还是后端为了自救,在产业战略毫不清晰的情况下的融资行为,都将加剧这次阵痛。
据了解,温州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到6分,有的高达1角,甚至15分,年利率达180%。而温州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毛利润不会超过10%
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432.2亿元,虽然同比增长32.4%,但实际上利润主要集中在从事资源性行业的大企业、大集团,而传统产业中的广大中小企业,则面临比往年更为严峻的生存发展形势。数据还显示,1月到5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15.6%,亏损额度达81.8亿元,同比增亏27.6%
2008年金融危机不同的是,当时是对外贸易受困,企业没单,现在是有单不敢接。所有成本都上来了,接过来累了一年还亏本。
产业整合及战略规划,民营企业的最后一线生机

天策行品牌策划机构认为,要化解这次跑路的震荡,政府和企业有二点工作必须该做了:
首先是产业整合及产业的战略规划。
中国民营企业大多小资本起家,宁做鸡头,做做凤尾,导致低端产业重复做,而经营的综合成本又没办法再支撑这样的产业继续发展,这就需要政府牵头,组织龙头企业,根据产业竞争的格局重新定位自己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以龙头聚集资本、资源等力量,重新塑造竞争优势。
温州既然以外单起家,当年老外主外,自己主内,08年金融危机被断了出路,现在就应该换个视角,站在全球资源整合的角度,看看在自己从事的行业,在整个价值链条上哪一块自己具备发力的优势,在整个产业价值链条上构建起自己的核心价值优势,在参与的全球分工中自己的砝码加大,这才是企业持续发展之计!即便国内经营环境再恶劣,也可以增加抵抗风向的能力。
其次政府必须承担引导责任,引导产业战略规划,重塑经营环境。
温州人当年通过自己的勤劳形成了国际代加工基地,在出口中使自己富了起来,但在市场和成本的两头挤压下这一生存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作为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就应该站在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通过财政支持资金引导,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品牌提升,鼓励引入外脑实现产业链的横向突破。比如专门设计“品牌创新基金”、“技术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在困难中破局,只有产业的附加值高了,企业的利润提升了,企业的资金链条才能经受得住震荡,区域经济品牌才能得到维护。
文章来源:天策行品牌策划公司官方网站www.tiancehang.com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