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高考后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8-27 10:1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
2010年高考拉下帷幕,紧张的高考结束后,许多学生如获大赦。但有关心理专家指出,从往年看,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的紧张迎考之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加上家长也由考前的严格监管变为宽容放纵,考生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就容易出现。
有研究表明,高考结束后两周,是考生心理问题高发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无聊、焦虑、绝望、迷茫、放纵等。
这段时期,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去面对呢?
放纵型心理:
过度玩乐,生活没规律
【案 例】
去年参加高考的陈宇就属于这一类型。他是某重点中学的毕业生,考完最后一科后,他和几个要好的男生,马上相约上网,当天玩了个通宵。紧接着,他们开始实施疯玩计划——看电视、上网、睡懒觉、外出旅游等。他的理由是:压抑得太久了,是时候尽情释放一下了。考试成绩怎么样,再说吧。结果,一个星期后,由于紧张的考试之后没能好好休息,陈宇体力透支。他的疯玩计划还没结束,却已经病倒了。
这类考生占到的比例还是相当大的。他们之所以选择疯玩,主要原因是长期受到压抑,终于等到高考结束,兴奋度增加,所以想好好犒劳自己,弥补过去的辛苦。至于家长,也存在一种弥补心理,允许孩子的放纵。像陈宇这样病倒的情况还不算最严重,更有甚者,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
一般来说,考生考前的饮食和睡眠都很讲究规律,生物钟突如其来的变化,会对考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考生正确的做法是放松而非放纵,回归到有规律的生活。在休息一两天之后,选择打球等运动是个不错的方式,也可以相约一起看电影、旅游等,甚至可以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些准备。家长当然要适当监督,正确引导,不要让孩子玩得过火。
挫败型心理:
发挥失常,思想包袱重
【案 例】
同样去年参加高考的丁叮,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回到家,她对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对不起,我考砸了。估分后,她更确定自己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更觉得愧对家长和老师。丁叮本来性格就内向,这下情绪变得更加低落,沉默寡言,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见朋友、会同学,更别说出去玩。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能向心理专家请教。
这类考生的外在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习惯自责,甚至脾气变得暴躁,容易与人起争执。主要原因是这类考生把高考看得过重,将高考与前途挂钩,而且他们会反复回味考试中的不足,强调自己的失败和缺点。
这类考生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高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凭一次成败论英雄。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也不是人生唯一一条出路。
应对这种心理的关键,在于不要过度停留在考试中,而要回归当前,正视自己的情绪,多找家长或好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学习技能、体验工作等排解不良情绪。
对家长来说,这时候不能给孩子太多压力和指责,尽力保持常态,既不要冷淡也不要过分殷切。多跟孩子沟通,并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引导。
焦虑型心理:
坐立不安,期望值太高
【案 例】
李琼和丁叮的故事略有不同。高考那年,在考试结束后,李琼一直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她自我感觉考试发挥挺好,成绩应该会理想,但又担心自己是否过于自信了。在成绩公布前的一段时间里,她经常觉得心里没底。加上那段时间,父母、亲戚、朋友,只要是认识的人,都会常常询问考得怎么样,更让她觉得烦躁、焦虑,有时候,晚上还会想得睡不着觉。
这是常见的考后焦虑症,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心理素质较弱的考生,比较容易产生。一般来说,他们的自我期望值都比较高,但成绩出来前的不确定性,会让他们的焦虑持续并可能加重。
及时调节考后焦虑情绪很重要。考生可以在合理估分后,对自己和未来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估分不理想,也要勇敢面对现实,接纳现实。可以选择听音乐、打球、户外运动等,学会自我放松,而不要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成绩上。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有这样的焦虑时,一定牢记不要过多盘问,以免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
茫然型心理:
无所事事,找不到方向
【案 例】
高考已经过去两年,但卢果到现在还是认为,考后的那段时间,是自己最茫然的一段时间。他的印象中,高考结束后,自己好好睡了几天,把长期不足的睡眠补了一下。但接下来,他总觉得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每天特别无聊,不知道做些什么事情好。生活好像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每天混混沌沌地混日子。
这是一种茫然型心理,在重大考试结束后也比较常见。考生从紧张的高考学习中放松下来,容易出现真空状态,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特别是把高考看得不是特别重的考生,或者习惯被家长安排、管理的考生,更容易产生心理茫然。加上考试结束后,父母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要求发生变化,在等待成绩公布的过程中,这种感觉更明显。
建议考生趁这段时间,主动提升独立意识和行为能力。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发觉兴趣爱好,为填报志愿做准备,同时尝试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初步的未来规划。考生也可以根据爱好,去做一些平时没机会做的事情。
父母则应当多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发掘自我,引导孩子交往,协助培养独立能力,避免无事可做,加剧这种虚无的情绪。家长要适时调整心态,带领孩子走出后高考心理
为什么紧张的高考结束后,考生还可能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呢?
对此,教育心理咨询站的心理老师认为,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和考生的承受能力,是造成考生心理紧张的三大因素。
他们分析:当下,高考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水平,决定一个学生未来的重要标杆。家长、考生的重视可想而知。高考结束后,考生忽然从紧张的学习状态,转变到时间可以任意支配的放松状态,反而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而这之后,他们还要承受成绩公布的压力,焦虑能被何所大学和专业录取等。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周围人的各种询问,思考今后的前途、命运、生活等关于成长的问题。这么多事情接踵而来,产生焦虑、不安也是难免的。
他们指出,高考后,父母的态度对考生心态的影响相当大,有时甚至会远远大于成绩本身。作为家长,更应该适时调整心态,带领孩子走出后高考心理阴影。
心理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家长首先要冷静、理性,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压力,让孩子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共同面对问题。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家长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告诉孩子,考不好可以再来一次,或者寻求别的出路,同样是有作为的。
家长还要合理安排好考后生活,多为孩子安排一些听音乐、看书等积极休息的方式。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比如去人才市场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减少日后学习工作的盲目性。
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均与考试前后心理反差巨大或对未来缺乏把握有关。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如不能及时得到疏解,可能导致考生情绪浮躁、失落抑郁、甚至自杀。
孙硕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提醒广大家长,高考结束后仍需及时关注考生的情绪、心理变化,引导孩子客观评价、接纳自己。一旦发现孩子情绪低落、烦躁等异常情况,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调节,必要时需向心理专业机构求助。
来自:慧通教育网
链接:http://www.htedu.org/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