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传递书] 家园2006年8月每月一书推荐《从QC到总经理》已出版!!!

[复制链接] 10
回复
31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8-17 13:2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6年8月每月一书推荐《从QC到总经理》已出版!!!

     曾获2006年8月家园每月一书推荐的《从QC到总经理》已经出版实体,实体书中内容有电子版中从未披露的作者从事总经理后的工作细节案例,有作者发生蜕变的重要第三阶段成长经历,真实感人,更是从事管理人员的真实教程。

     实体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最重要的,书的书腰上有栖息谷的信息,也给我们家园算是做了广告了。

     当当、卓越、淘宝上均有出售,各城市实体书店亦可以购买。

     该书由著名品质论坛www.6sq.net站长龙天作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3:34:46 | 只看该作者
附网友评论(摘):

一个QC的成长之路--读《从QC到总经理》有感

这本书的出版应该在我的意料之中吧,因为谈质量理念和质量工具的书籍太多,但是谈质量人的成长的书似乎很少,而在中国质量的群体也已经越来越多,随着三聚氰胺、毒大米、瘦肉精等安全质量事故暴露,让我们从过去的奢谈质量发展到如今的不得不谈质量,也让质量人员开始倍受关注,于是我们会开始思索质量管理人员的发展在哪里?可否横向发展?这本书的诞生似乎就给了我们质量人员一条坎坷但是光明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基层的质量QC,是如何通过努力成为一家民企的总经理的,这条路子尽管有作者的坚持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他告诉了我们—从“QC到总经理”不是不可能的。

几年前我就看了作者的连载,记得刚开始看的时候就被吸引住了,几乎是追着看完的,作者的这个连载也打破了当时论坛回帖的记录,足可见这篇文章的人气之旺,其实作者谈的并非什么高屋建瓴的质量理论,都是自己的经历,原汁原味的职业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也正是如此切入质量人实际的文字才让做质量的朋友觉得亲切,看上去感觉就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崇仰之情,因为被作者那种真性情和那份坚持所感动,更佩服作者能够不局限于现状,勇于跳出固有思维,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来,这一点也尤为可贵。

这本书的纸质书籍我还没看过,但是我收藏的网络电子版本却让我看了三遍至今仍回味无穷,本着分享的精神,我想或许我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分享我从这本书学到的和所思考的五个方面的精彩观点。

1、成长总是需要不断被锤炼的。

一个人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的,越是对人生感悟至深的,也就越是经历太多的事情,而在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里,正如某位高人所说,要想活得比别人好,当然必须要洞悉人性,而要洞悉人性自然也就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成长是建立在不断被锤炼和摔打之上的,摔得重不要紧,要紧的是还能不能爬出来继续寻找更合适的出路。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几个公司所遭遇到的挫折,比如第一家与某经理关于“现在大学生能力差”而引伸的酒杯有什么作用的辩论和台湾某经理说出“大陆猪”后作者和该公司的114名大学生集体辞职的事,都算是职场中的小挫折,而这些挫折其实也是很多人会遭遇到的,只是不同的人面对这些挫折的态度不一样从而决定了结果也不一样,有的在挫折面前屡败屡战,有的在挫折面前垂头丧气再也没有勇气面对,其实认为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那么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也就决定了能否拥有更强大的心态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我们在作者的分享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最后担任总经理的时候已经不是那么的急躁了,特别是在与老板娘的一番“斗智”当中更体现他作者的智慧,这些智慧其实都来源于作者在挫折中的不断总结和成长,试问没有前面几年的锤炼,哪有后来作者的老练和遇事沉稳呢?

2、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选择。

我不知道如果作者不从第一、二家公司跳出来会怎样,但是事实上他跳了出来,最后选择了到民企去开创事业,从结果看,他跳出了质量这个专属圈子,走向了更广阔的职业方向,如果他没有从前面几家大公司跳出来,那么在若干年的今天,或许他在这些公司中已经是一个部门的主管,负责公司的质量监控,那么这种可能的结果与现在我不知道哪一种会是作者想要的(从书籍看,作者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他的每一次选择也都有新的挑战出现,他在挑战中成长并作了新的选择,而这些选择也使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最终成为了总经理。

我对这一点的感悟并非是我们也应该如作者般选择不断跳槽来增值,因为每一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自然所做出的决择的结果也不会一样,我想我们要从作者身上学到的是学会做选择,而不是盲目选择。因为你的选择将会决定拟以后的职场道路该如何走以及可以走多远。

3、用心和思考是迅速提高岗位技能的途径。

有很多职场的新人在进入职场后相当的迷茫,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遇到问题了,却缺乏自己的思考,习惯性的把问题抛给“高手们”去解决,“高手们”给出的解决办法其实代替不了新手自己的思考,结果是新手在若干年之后仍然是新手,尽管换了N份工作。

我想如果职场新手能够读一读这本书,会明白为什么作者可以从QC到总经理,为什么别人可以,而自己却做不到。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很认可对待工作的态度,他职业生涯的这几份工作都做得很卓越,原因何在?我想这与作者的用心和思考是分不开的。只有用心才能沉到工作当中去,但是用心还不够,因为如果没有在熟悉工作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那么你永远不可能有提高。

我们看看作者从第一家公司到第五家公司的职位变化(从QC到主管、经理再到总经理)过程,都能看到作者在每一份工作的用心和思考,他通过向现场人员、看资料、实验、向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学习等方式加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通过对每一份工作的独立思考把工作做得卓越,从而让他在每一份工作中都获得上司同事的认可,更重要的他通过每一份工作的积累获得了下一份工作职位的提高。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第三家公司在没有提前知会的情况下被调去生产部门,作者开始相当的愤慨,也不打算接受,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也劝作者离职,但是作者没有选择离开,在作者无事可做的那一段时间他仍然坚持建立了公司的SPC系统,也因为这样受到公司老总的认可而和解。这份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心态试问在我们当中又有几人能做到?!

4、别说不可能。

在很久之前就有这么一个调查,看看各大企业的总经理是由那种职位晋升的,结果调查显示由做质量而担任总经理的微乎其微,更多的是做销售出身的总经理,这与国内企业目前的利润为导向不无关系,但是也说明了质量管理人员在国内不受重视和具有局限性的客观原因。作者的这本书相信也将为从事质量工作或者刚从事质量工作的朋友提供一条全面发展的职业道路,正如书中作者的朋友肖勇所说,做管理其实都具有共同之处,有些时候是我们把自己局限化了,作者也经历了从质量到生产的过程,他也用出色的生产效率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做,没有不可能的事。

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随着我们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细,我们的跨职业发展是不是也将出现瓶颈?或者说这个瓶颈是我们自己呢?

不管如何,都不要轻易给自己的职业方向下结论,只要有一线可能,就不要放弃实现的可能。

5、学以致用才是硬道理。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分享了他担任总经理之后的工作经历,这一段也突出了民企在利润和质量上的冲突,这也是很多质量人经常抱怨的地方,我们知道作者在之前是做了近六年的质量,应该说在质量控制上是相当有想法的,但是接手这家民企后,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质量问题了,要担起一个企业的前途是相当不容易的,更何况还要受民企的家族作风影响,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说“混在民企”,其实正说明了民企不好混,因为首先关系错综复杂,其次民企更重实际的效果,也就可能不会给你太多的资源和时间。看上去这似乎可以把李白的那首“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改为“混民企难,难于上青天”了。

但是作者没有在彷徨中放弃,而是在紧抓质量的同时也逐渐去适应民企的作风,学习新的生存法则,加强与老板的沟通,寻求老板的支持,就算是老板娘在这个过程中所带来的很多的阻力,作者也没有放弃努力,而是有技巧的让老板娘看到只有改革才有出路,最终在各方的充分理解下完成了该民企的组织架构改革和工作流程改革。

我们很多人一直埋怨怀才不遇,但是一旦给机会他的时候却又埋怨环境不对,当环境也给了他之后又做不出什么东东出来,其实我一向认为不管做什么,要强调的是“行”而非“知”,懂得再多的知识但是不会实际应用根本没有用,在企业中,随着我们职位的提高,需要的我想可能是更为实际的产出而非理念的熟悉,赵括纸上谈兵之败犹在耳旁,这是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



当然,说回来任何一本书都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任何一本书也都有其不足的地方,比如本书是一个QC的成长经历,说实在的,这与作者本人的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性格决定命运,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从作者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本身的人格魅力,在给质量人的自我发展的一些思路上感觉不是太多,另外如果作者有打算再版的话,建议在作者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总结下自己的心得,我想这对每一位新人来说会有更大的收获(纸质书我还没看过,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改善了此问题,如有,这部分可无视)。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3:39:5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因为我也是96年的毕业生,可能是因为我也是从事品管工作,可能是因为我的目标也是向总经理进军,当我第一次看到贴子的题目时,我就深深的被吸引并第一时间的读完她了。当时看的时候,还是作者在网站上陆陆续续的写下来的,跟贴的人不断的叫好又不断的催促,以至于与其说是一本书,还不如说是一篇文章吧。家园电子档的完整版,我又重新的读了一遍,比起最初的零零星星,要流畅许多。不由的又想感谢家园的家人了。



    闲话少说,说说读完后的感想吧。



    应该说,作者从QC到总经理的职业历程还是很有其典型性和特殊性的。



    说到典型性,在我看来,一个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的初次择业乃是影响其一生的选择。梁生就是因为一开始在管理和技术都相对较有优势的台资、港资企业中打拼,打下了良好的管理和技术基础,这对其后续的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说到特殊性,是梁生遇到了杜老板这样的伯乐。当今世界,千里马和自认为的千里马不少,但伯乐真的是稀之又稀啊。也许有人会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但毕竟人生苦短,晚一天出土就会少一天发光啊!



    我之所以能有一口气看完这篇文章的耐心,不仅仅是因为文章故事的精彩;最最重要的是文章在故事演绎的过程中,将内心的思想和独白不断进行呈现,仿佛让我看到了一个多年未见又情投意合的老友,在我的面前绽放出真实而赤裸的灵魂。当人与人之间用灵魂来对话时,你就知道什么叫境界了。



    题目中的QC,在一般的企业里叫品检或品管。因为叫品检,所以很多的QC们只知道检查、检测、再检验;因为叫品管,然后很多QC们误以为自已是管理者了,当“被管理者”不听指挥时,怨声载道也就随之而来了。但梁生的文章中,QC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QC,而是QE,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质量工程师。梁生的QE工作,在最初的企业中就形成了良好的质量策划和制程控制的习惯,是质量深入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体现。质量不再是质量部门的质量,更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的质量,而是管理的质量和工作的质量。所以我认为,QE是纯正的技术岗位,只有在技术上高屋建瓴,品质控制才水到渠成。一个真真正正的制造业管理者或品质管理者,他就应该是掌握技术专长和管理工具的两栖专家,少了任何一条腿都走不好路!



    还有在梁生早先工作的历程中,企业文化是梁生提的比较多的一个词。如果梁生没有专门的学习过企业管理学,那么我相信梁生在管理方面的悟性是极高的。台企、港企和内地企业文化的截然不同,梁生是深有体会的。就拿制造业朋友非常熟悉的加班来说:台企是加班有加班费,鼓励加班;港企是不提倡加班;内地企业是没事没钱也加班。当然,大多数与西方文化有紧密接触的年轻人是希望企业文化方面的人性化管理的,但对于“人性”的解释又各有不同了。



    我读来还是最喜欢也最感兴趣梁生与杜老板合作后的总经理生涯。因为对于梁生和读者来说,那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也是梁生全方位的管理能力的展示;更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混乱的工厂如何由乱走向治的。



    对于杜老板的工厂,梁生首先从QC的角度去观察它从QE的角度去分析它,最后的落脚定在QA的质量保证体制上,将职责、流程等大量看似与生产无法的工作集中的整理和完善起来。以至于才有了老板娘的惊呼:用了这么多纸?但梁生后到来清楚的发现,QA并不是解决质量管理问题的根本!于是,一个梁生没有太多经验但必须面对的领域出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并且梁生着重抓了人力资源策划、招聘与培训等相关方面。很有效果但问题还是源源不断。梁生对后期的品质问题分析认为是沟通不足,信息堵车是正确的,但批评手下主管没有意识我倒觉得陷入了经验论的观点之中了。



    没有进一步看到后来梁生的管理过程。但从文章中体现的想法已知道,梁生的企业管理系统观点已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一个企业的管理,并不仅仅是生产的管理,也不仅仅是品质的管理,更不仅仅是销售或业务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在企业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内,企业发展规模决定了企业系统管理中的重点管理项目应该是什么。所以才会有“没有最好的管理模式,只有最适合的管理模式”之说。企业之初,要生存,订单和业务最重要;企业要发展,品质、成本、服务最重要;企业做大了,对手就是自已,资金运作与内部沟通最重要。当然所有的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何时都重要!



    献丑说了几句,实在是因为梁生的文章太让我感动。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3:45:23 | 只看该作者
下面的是我们家园网友的评论摘选:

外企是学校,私企甚至创业才是归宿。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了中国,在成就了我国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企业理念,规范的管理,先进的工作理念,成为每一个大学毕业生梦想的归宿,尤其一些500强更是如此,比高考的竞争尤甚之。但是通过主人公的精力,我更看好进入外企的升值潜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到很多东西,远比空洞的大学理论来的更有力,可谓是镀金的不二之选。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民营以及私人企业则更象一块试金石,虽然有管理不规范,制度建设落后,品管观念淡薄,唯利是图忽视客户满意度等种种的问题,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自己主宰的快感,在危机与困境中,历练自己,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蜕变,体味那种在规范企业中不可能存在的破冰前行的成就感。

品管的技术要求很高,你不可能在不了解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搞品管,所以一些基础专业做QC要比管理类专业更具有优势,虽然管理类专业有着这样那样的管理工具,注定只是一只跛脚的千里马,技术瓶颈不突破成长很困难。

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离开校园,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坐吃山空了,而是另一个开始,融入到工作中会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成长不单单是经验的积累,更是我们知识的不断丰富。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记录存在的困难以及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如果你想有好的发展,英语到什么时候都不要丢下。

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就是专业分工的细化,只有在自己工作的领域里成为专家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物质利益也是不可或缺的。

职业经理人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过硬的人品。突然想到看《笑着离开惠普》时谈到的德才兼备,应该就是这个吧,在没有老板信任的前提下,成功难以想象。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13:50:40 | 只看该作者
《从QC到总经理》是栖息谷的八月推荐读书。书不长,一个36页的文档。这本书的题目很吸引我,因为我在大学是读质量专业的,5年我也是从QC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的。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当上总经理,所以我想看看我的差距还在哪里。


市面上的经管书籍多如牛毛,中外成功商业人士的书籍也可以几乎汗牛充栋了。在大多数这些书里面,作者要么回忆自己当初的“奋斗”生活,要么就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发回忆和吹捧,感觉他几乎是一步成功的。看这些书,觉得里面的内容离我自己的生活太遥远,而总是个给我不真实的感觉。还是看网上朋友自己写的东西,虽然文笔没有专业润色过之后那么优美,却感觉更真实,文章真实了就自然耐读了。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回忆了自己的职场生活,记录了自己成长的点滴:技术上的成长和理念上的成熟。看着这些,自己难免没有一点感触。



几份的最初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刚毕业的学生也如同一张一张白纸,如果没有好的环境给他“洗脑”,帮助他来建立正确的职业观的话,也许他将永远处在长不大的地步,或者发觉现实的社会和自己的理想相差太大而沉沦下去。而且大多数工作习惯也是在一开始就培养的,否则的话过了几年成为了“老油条”,一切皆成习惯,想要再改变就很难甚或不可能的了。我常和我的部属说:做事情要professional。在我看来,这个professional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你如何写电子邮件、你如何接听电话、你如何和别人打电话甚至递名片。



自己要有学习的欲望,有动手做的能力。在作者的身上,我觉得这两点显示的很明显。遗憾的是,在现在很多的毕业生身上,这两点却缺失良多。正所谓“入河方知水深浅,不调查没有发言权”。坐而论道是很多人都会的,起而做事却是很多人不会、不愿或者做不好的。但是没有起而行,企业又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呢?



人在职场,常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会做人!”可惜的是,这一条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的学会,说话做事总是为免显得太冲动而缺乏稳重和必要的城府。事情是要靠人来做的,人在职场更是如此。几乎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靠一人之力的去完成,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就是要学会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成最终的目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期望每个人的想法和做事情的方式都和自己一样,无疑于痴人做梦,因此团结大多数以达成目标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我想这也是强烈的目标意识的体现。如何与人相处,感觉这也是作者这么多年最困惑的地方。



最后期望作者越来越发达,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4:59:12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管理人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应读读!
7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5:09:5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帖的童鞋们,帮我点一下下面的有用啊.....我介绍这么好的一本书.....
8
发表于 2011-8-21 22:20:48 | 只看该作者
出版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呵呵。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4 19:43:0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家园没有以前那种风气了...怀念杨子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3:13:30 | 只看该作者
好书需要顶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