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出版案例一:北京今天胜德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张海良老师作品经历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8-9 21:4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今天胜德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张海良老师作品《渠道为王》
    张海良
    北京今天胜德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MBA北京联谊会首席品牌专家,多家大学客座教授;市场核动 力、金字塔式商业模式研究、运营不竞争、4S产品创新法则、特赢终端论、12345之简单品牌法则、6T良性通路运作法则等理论创始人;著有“不竞争系 列”丛书和《大刀阔斧》、《市场赢出来的品牌》等学术专著;以新、奇、特的定位方法和“咨询无定式、管理无定则、创意无定法”的理念先后为近百家企业提供成功的策划服务,有着十五年市场一线的实战经验,被业界称为“中国企业运营快刀”。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1




出版实录:


张海良老师是结识多年的老师,也是朋友。

张老师是一位老营销人,原为国内某家民企营销总裁,后为业界知名的营销专家,有着近二十年的市场实战经历。近两年张老师公司规模逐步壮大,项目范围已从营销、品牌,上升到区域经济和城市策划的高度。

具体内容,各位老师如有兴趣,可去张老师公司——北京今天胜德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网站一游:http://www.jtch.net/

书归正传,我们来说说张老师的书。

张老师很有意思,多年来无论是做企业的营销总裁,还是做咨询专家,都保留着一个很好的习惯——总结和写作。

2006年我在一次营销人聚会上与张老师结识,张老师听说我在帮咨询师、培训师策划和出版图书,便很有诚意地对我说:“我这几年来写了不少书稿,但一直无法出版,能否帮忙?”

当时我只是一个刚刚入行的年轻人,张老师做为国内著名企业的营销副总,一家咨询公司的董事长,竟对人如此真诚,令我十分感动,并一口应承下来。

第二天,张老师将书稿发至我的邮箱。

但打开后,我便惊呆了……

至今已经五年了,但我记得很清楚,张老师发给我的书稿竟有十部之多,总计字数70多万字。

一个人写了十本书,70多万字,竟然一本都没出版,实在令人痛惜。

张老师在十年前,曾出版过一本《大刀阔斧》,是讲市场操作的,但发行量很小,推广度不够。张老师嘱托我,如果可以,尽量先从营销角度入手。

我将营销方面的书稿挑选出来发现,张老师营销方面的书稿分两大部分:

一是30万字的“中小企业营销之道”;一是产品、渠道为主的“不竞争系列”。

另外还有一些未完成的文字,是30多万字的销售员提升方面的内容。

就从这些内容入手,我开始了张海良老师图书的策划和出版,也开始了与张老师长达五年的合作。

首先,我先抛开书稿,就作者定位与张老师展开交流,并达成一致。

在张老师长达千字的介绍资料中,最重要的定位是营销专家,被业界成为“营销快刀”,这点是核心,要保留。另外,我从资料中选取了一些张老师多年总结的营销法则做支撑。

具体包括:

市场核动力、金字塔式商业模式研究、运营不竞争、4S产品创新法则、特赢终端论、12345之简单品牌法则、6T良性通路运作法则等理论创始人……

在此基础上,我将张老师“运营不竞争系列”提炼出来,认为“不竞争”的概念,最能体现出张老师的营销理念,并根据书稿内容,提炼出下列书的计划。


“不竞争系列”三本:《终端不竞争》、《渠道为王》《做最好的产品经理》。


“中小企业系列”两本:《选择:中小企业运筹之道》、《颠覆:中小企业成长之道》


“销售员提升系列”三本:《30岁之前做销售,30岁之后做老板》、《说对了,就成交》、《拿多少,业绩说了算》



上述作品,截止至2011年1月,经于清华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黄山书社合作,以每年2-3本的出版频率,均以出版上市。各位老师可直接网络搜索书名,察看具体信息。

在上面我提到,张老师写了近十年的心得,竟然没能出版,各位老师有没有看出问题?

是的,我当初看到书稿时间,除了痛惜之外,也产生了疑惑。

这一点,等我打开书稿,仔细阅读之后,马上就发现了,有问题,问题出在文字表述上。

张老师的文字表达,过于理论化,语言过于严谨。从职业习惯出发,我马上想到:张老师不是大学老师出身吧?

果然,经于张老师交流后,得知张老师果然出身于大学,曾担任多年大学教学、研究工作。

于是我得出结论:

张老师做为国内较早一批的营销经理人,较早一批的营销咨询专家,多年作品无法出版,说内容不具备出版水准是不可能的,最后上述图书陆续出版已经证明了我的判断,但多年无法出版的原因主要出自以下两点:

1:不熟悉图书写作要求。

有本书一章4万字,一章7千字。这一点,我将在余下的出版案例中陆续分析。

2:没时间跟出版社做细致沟通,做修改。

张老师曾对我提及,很多出版社编辑看到他的书稿后,开始都非常欣赏,但马上提出很多要求,问题是这些要求非常细致,改动的幅度特别大,自己天天忙咨询和培训,哪里有时间?于是总是不了了之。


各位老师千万不要小看这两点,有多少咨询、培训老师就因为觉得出版社编辑的要求太多而放弃出版自己多年的心血。但我要告诉大家,出版社编辑的思维和要求,一般是不会考虑作者的情况的,因为他(她)们不知道咨询、培训老师的工作习惯,不知道他们有多累。

我出身培训,我知道这个。


在上述图书的出版过程中,我首先整理出图书介绍资料,与合作的出版社展开沟通,不出意外,每本书都有几家出版社表示出出版意向。

但,内容怎么办?

我举个简单例子:

有很多老师写作,一段文字五百,只有一个句号,全部是逗号组成。这让出版社编辑怎么看,让读者怎么读?

于是,经于张老师交流后,我们确定了张老师70万字书稿的出版计划,两个字,修改!

重新编排章节结构,内容逐段修改,逐句修改。在修改过程中,每段,甚至每句都与张老师做交流。
那段时间,每天逼着张老师忙完一天工作后,晚上加班看书稿,提意见。第二天,我们再做修改,修改后发给张老师,确定后再发给出版社,最终结合双方意见确定。

现在的图书市场大家都知道,每本书出来后,有人夸,有人骂。

我不管这个,因为我清楚一点。

我把一位营销专家、一位咨询专家的原意表达出来了,整理出版了。

事实证明,张老师每本新书出版后,图书市场销量都不错。更令人欣慰的是,张老师咨询过的企业、培训过的学员都表示,张老师的书,与其培训内容相得益彰,使张老师的观点和经验更加生动。

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非常满足了。

做为年轻人,我们非常感谢张海良老师的提携和信任,也非常感谢这几年张老师的支持和付出,我们敢说,张海良老师的这些心血,如果能帮到哪怕一位读者,我们就满足了。我们做培训、做咨询、做服务,最终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广大的企业、学员能够得到提升么?


在张海良老师图书策划出版的过程中,细心的老师应该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不以“营销”的名字出版?

做为图书策划人,这一点我是有苦难言。在将来的出版案例分析中,我将细细到来。不过我可以提前透露一个消息:

我与张海良老师共同策划,深度挖掘张老师营销理念的新书即将出版,就是以“营销”二字命名。

书名为:《营销中的心理学》,敬请各位老师关注!

PS:

你听说过做经销商培训,研究经销商发展十年的老师,30多万字的书稿,多年心血却至今未能出版吗?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短短十几年前,已经有处女地变成红海,你知道为什么至今没有系统分析行业走势,指导企业销售的书出现吗?

更多出版案例,持续献上!



该贴已经同步到 品书人杨的微博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