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君咨询 郭继雷 2011-07-08 从周一开始,经常去的那家快餐店关门了,后来才知道相关部门组织检查,不合格的餐饮企业将受到处罚。如果一家快餐店关了也罢,但转了一圈,发现周边几公里内的餐馆几乎全关了,如同商量好的,不仅门锁上了,里面还拉了帘子,仿佛怕别人看到有什么见不的人的勾当一般,其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头脸怎么都让人觉得可笑。 据说检查要持续一周,即这种停业要持续一周,那一周之后呢?如不出所料,届时要重新“开业大吉”,检查之“风”吹过,该怎样怎样,下次检查不过再重复此循环。如此“一阵风”现象我们见得实在太多,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社会治理思路,暂且抛开那些对政府行政手段的故纸堆讨论,在不断的被查处被取缔中,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小餐馆前仆后继开门、营业,争先恐后的将卫生、环境、质量的下降为代价,获取低价的竞争优势? 为了吸引消费者采取降低措施,这是合法也合理的营销手段,但把价格战打得如此摧枯拉朽、混天黑地一般,世界上可能也就是中国了。同很多老板交流,价格战几乎在他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是血淋淋现实,从理性角度讲,没有一家期望打价格战的,但是这么多年来高明的竞争手段我们见得又实在太少,似乎只剩下了价格战,一场场的价格战此起彼伏,消费者甚至都已审美疲劳。然而,价格战是有成本的,合理的利润被压低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之后,质量降低如同孪生姐妹一样与之形影随行,甚至成为所谓的行业潜规则。诸多行业都出现了这种让人伤心的现象,食品行业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膨大剂,旅游行业的坑蒙拐骗、强制消费,物流行业的超重、超载导致车灾人祸,管理咨询行业的胡乱报价然后以一堆毫无用处纸质报告胡乱收场⋯⋯类似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潮流中,没有一方是胜利者:商家丧失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失去的是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社会受到的重创的道德的沦丧和信用的危机。 与“竞争”相比照,还有个词叫“竞次”,即打到底线的竞争,这一现象也被形象地称作“向谷底赛跑”。在“竞次”的游戏中,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谁能够通过投入更多技术、智慧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而是比谁更次、更糟糕,谁更能够苛刻地不择手段的降低成本,虽说最初这个词是用来描述宏观经济的,但这个概念引用到中国当前的微观经济中来,似乎同样合适。 面对竞争,不是考虑提高投入,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仅仅膝跳反射般的选择打价格战,不断压缩成本,同对手血拼,直至把行业搞得遍体鳞伤,包括自己在内的三方都没有任何好处,与其说这是一种竞争选择,到不如说这是企业在竞争中的思维懒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案例让我们体会到,其实不用非得启用“价格战”这柄双刃剑。 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是一对公开的社会矛盾,在很多小区其尖锐程度让我们匪夷所思。在业主那里,价格与质量之间有巨大的鸿沟无法满意,而在物业公司那里,则是一帮“刁民”,享受服务却又极其吝啬。深圳的一家物业公司在化解这一矛盾上做了有益尝试,创新盈利模式,将“物业日常维护与管理”的传统定位扩展到了“社区增值服务”上来,从而实现了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在物业管理全行业微利甚至亏损的情形下, 从成立的第1年起就实现盈利,年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0%,打破了物业管理行业的传统规律,即小规模亏损,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盈利的格局。 提起旅游,我想很多人都很头疼,旅行中与各色人物斗智斗勇的经历实在让人头疼,那种随行人员无时无刻不想搜刮自己钱包的感受,让旅行的心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但我在国外旅游一次经历让我茅塞顿开:只要肯动脑筋,旅行社和消费者肯定可以皆大欢喜。这是一次东南亚的小岛旅行,一路上旅行社的小伙儿照顾的无微不至,团员也乐得同他打成一片,没有任何消费购物活动,这与国内导游一旦不多消费就拉长个脸有天上地下的区别。最让我惊讶的不是这个,而是人家也赚外快,但方式值得学习:小伙儿拿个相机一路上不停地拍团员,当时不明白,天黑回营后才发现他在寻找最美的瞬间。后台的技术人员将挑选、简单处理后,在驻地的大屏幕上配乐循环播放,一方面调节聚餐气氛,一方面“挑逗”画中人的兴趣——的确,有些抓拍的镜头实在是美,让你忍不住去跟他要照片——10元一张,再送你一个真诚的微笑,“你真的很美”!让团员乐呵呵的消费。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这一轮通货膨胀,是对中国经济的一次系统挑战,是对过去经济增长路径依赖的一次重大考验,其中可能出现的系列事件将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从我的理解来看这次大考的导火索极有可能是消费者最敏感的食品餐饮价格。随着该行业劳动力、房租、变动成本的上升,那些依然靠“价格”包打天下的企业、实体都将受到重创,面临着要么关门、要么提高价格的二选一未来。关门容易,提高价格对商家何其痛苦,只有那些在价格和产品服务质量上同时做出改进的企业才可能生存下来,这就倒逼企业抛弃价格战的“竞次”方式,开动脑筋争取个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