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一本书《让企业有思想》,文中列举了几个著名的企业家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思考,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仔细想了一下,现阶段中国企业或者说中国企业的理论界也确实鲜有能立世的思想存在,我们的GDP今年已经赶超日本,成了世界第二,但中国却存在虚飘的内功。中国企业家似乎活的很滋润:开宝马、坐奔驰、享受世界上最贵的奢侈品;中国的企业家似乎也很悲衰:夜以继日的疲于应付于外界的骚扰,与之周旋,博弈于灯红酒绿之中。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释放中巨大的能量,中国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GDP,中国的企业数量及其创造的财富都成倍的增长,但是巨大的繁荣背后中国企业却有一个致命的硬伤:那就是生存寿命平均仅有2.9年。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企业缺乏基业长青的思维能力与长久立命的思想!为什么? 其一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机会带来了目前企业的繁荣。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政策性机会空间,我们不妨称之为“政策性释放能量”增长。中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严重的束缚了经济的放量增长,社会不允许市场空间的存在,当然无所谓“企业家”精神与思想,都是按社会指令行事,都是被动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使许多原来不允许的空间被打开,大量市场机会一下子涌现出来,许多有头脑的人抓住机会并充分利用机会迅速的发展起来,于是中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情况下,是机会带来的繁荣,根本不需要什么思想,不需要管理,只要有机会,就会有大把的钱挣。所以说,中国企业家习惯性无思想。但是,随着机会空间不断挤压,这种政策性释放的机会会越来越小。
其二正是因为其一,中国的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恶劣使中国企业无暇顾及企业内功的建设而疲于应付外界的骚扰。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虽然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机会,但这种机会是有约束的机会,并不是公平竞争下自由竞争机会。因此,必然会面临外界的寻租行为,最根本的是这种寻租的行为有时候会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甚至会中断企业的生命,但也不乏主动去拉拢外界的机会寻租,因此,中国企业根本不会去考虑什么思想,因为没有思想照样过的下去, 过的很好!
其三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恰好为国际分工的梯度转移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为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大量国外企业把处于价值链底端的制造业搬迁到中国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以加工制造为生的企业,这种企业严重依靠其它企业而生存,是国外企业的附生物,也根本也不需要思想的存在就能过下去,同样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短暂的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