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马增光:业内专家学者谈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

[复制链接] 0
回复
92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6-11 06:5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zgo 于 2011-6-11 07:02 编辑

  昨天下午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参加了《解放日报.保险周刊》主办和讯网协办的第六届上海保险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入世十年保险业的得与失。
  
  
  
  
  
  这次论坛专家学者大腕云集,有来自学术界的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石磊、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先生、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先生和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女士,来自企业界的有美国友邦保险(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先生和海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先生,还有来自媒体的解放日报经济部主任何洛先先生和和讯网首席运营官陈剑锋先生,论坛由SMG著名主持人靳松主持。
  论坛开始还一切正常,与会嘉宾洋洋洒洒的讲保险业的得,比方说规模快速扩张、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监管机构的专业水准等,然后小小不然的提一下保险业的不足。但在叶檀女士发言后迅速改变了整个论调。
  叶檀女士先声明自己对保险是外行,然后从外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关心的内容。一是保险资金很大比例投资国债,但国债总体收益很低,举例说2010年财政部发的50年期国债收益率才4.4%,保险资金怎么对抗通胀;二是叶檀女士以自己和自己朋友的经历讲了保险业的问题。叶檀女士一次理赔车险,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填了N多表格后问资料是否齐全,被回复齐全后去办理理赔告知还是缺一份体检表,必需补办后亲自送到保险公司,叶檀女士认为总共赔偿也就一千多元,自己跑一趟3个小时价值肯定不止1000元,所以最终决定还是不理赔了。另外叶檀女士还谈到她朋友的一个经历,本来是去银行办储蓄,结果被保险,后来要用钱的时候才发现取钱属于退保,要损失本金5000多。
  叶檀女士的发言一下子扭转了讨论的方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两位保险公司的老总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算法。从大家的发言来看,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业界公司的管理层,都非常清楚的认识到现代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比方说分红险保障不足、保险销售方式粗放等,也都知道未来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大家都相信现在存在的问题未来是一定可以得到解决的,但看看现在保险公司主推的产品和保险公司的营销模式,可以看到知道不并不一定代表可以做到,希望逐渐可以看到这些变化,让老百姓通过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下面是我摘录整理了与会人员的发言,供大家参考:
  保险营销方式:
  陈剑锋:现在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超过4亿,而且每年很快的发展,很快就会突破5亿、6亿,经过我们的调查,这当中20%-30%的人是有余钱可以进行一定的理财管理,有足够充分的理由要去购买保险。但是这的一个市场,现在我们被每天打来的电话弄的不胜其烦,这样一个强烈的需求,被一些做坏了的市场行为。这当中如何利用网络完成,因为网络最核心的方法是一种主动式的访问和选择,而不像现在不得不接的电话和短信,
  郝演苏:现在推销过程当中有一些人还是不太恰当。
  靳松:有一些推上门的产品你觉得很烦。很多保险代理人打电话给你说要卖产品给你,你就会很烦
  徐文虎:现在在忽悠的其实并不是保险公司。我们在一年多前,上海保监局跟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马局就跟我说最担心的是银行保险,现在正在走90年代保险的老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就不要再回头了,银行保险是过去的东西,这不是我们保险发展的方向
  分红险和投连险
  徐文虎:保险公司赚了很大的一块。高出这一块,保险公司都放在口袋里,他于心不安,他说这一部分收益当中有一些是在保单当中的,但是如果说每一个保单都发的话,很难,也很少,中国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摇奖。这也是一种风险对冲的办法。
  张力:第一个是从利率和风险对冲来讲,保险公司盈利是三个,一个是费用差,就是预算费用比实际费用高,那么这就有盈利。利差就是对客户利息和我赚来的利息差,还有就是死差。从入世十年来,大家都集中在利差,大家都好象变成了银行了。你买的寿险实际上很多都是储蓄,或者是储蓄替代。实际上在国外的,尤其是对于友邦来说,我们的经营理念,我们保险公司最主要赚的是死差,就是死亡率我预计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有差别,这是保险公司无法替代的价值。而这个功能在中国来讲,相对来说是非常低的。我们一直说是要回归保障,中国的渗透率好象是20%多了,而实际上有保障的人是非常少的。
  叶檀:保险公司把他们的保险产品当基金和股票推荐给别人(给客户带来损失)。
  叶檀:社保基金是非常特殊的基金,但是他的盈利这么多年来都跑不赢通胀,我们的保险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张力:实际上真正从投资能力来说,我们的渠道、网络、研究能力、软硬件和基金公司和券商是没法比的,但是恰恰我们的产品帖上人家的标签,甚至卖出去和人家的产品相差无机。而真正我们的保险产品,比如说我们的交通意外险你交2块钱,你得到的保障可能是1千块钱。而有一些保险品种,你交100块钱,可能只能得到一百零几块钱。有一些储蓄型的保险品种,这些钱你是需要返还的,有一些公司把这部分都计入了保费收入了。这真的是我们这个行业被增长了。我们呼吁能不能有一个风险保障额的数字,来看你作为一个保险公司,您真正做自己该做的事,为社会提供了那些东西。
  靳松: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能够看到很多的保险产品,就像您所说的,投保人本身投保理念就不准确,他本身就是为了投资,而不是为了投保。现在我们看到的保险,可能真的是投资,我们看到分红型的保险很多,其他的产品很少,有一些推上门的产品你觉得很烦。很多保险代理人打电话给你说要卖产品给你,你就会很烦。这样是不是更激发,保险公司不断的走银行渠道推出分红产品。
  郝演苏:从尽管部门来说,如何在政策上,指引上,包括民众保险意识培育上如何可以提高,还有刚刚提到的保险金额的概念,要进行比较,看一下保费是多少,看你的产品有什么样的状态。我记得我们在1996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保费数据就是保额,拿这些指标就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状态。十年来,我们忽视了保障。
  徐文虎:保险公司最根本的就是要服务于老百姓,体现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市民提高保险意识。现在在忽悠的其实并不是保险公司。我们在一年多前,上海保监局跟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马局就跟我说最担心的是银行保险,现在正在走90年代保险的老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就不要再回头了,银行保险是过去的东西,这不是我们保险发展的方向,因为保险的方向是真正让老百姓可以明白,我们给他这种保障,我给他一种承诺,一种保障,未来你发生风险的时候,我们发现公司可以挺身而出,给你保障,而不是说给你多少的回报。我在英国访问的时候,英国人问我,中国投连险卖的这么火,我们不理解。我说这个东西是你们发明的,但是你们的人很理智,大部分人不买的。而中国人脑袋发热,投资连接产品,他把投资功能拼命的放大,连接产品多宣传我们既有保障又有投资,这样才准确。

  叶檀:有一点我要感谢几位,特别是张总告诉我们一些保险公司的具体数据。我们常常懵懂的高兴和懵懂的害怕,就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数字。像徐老师说的,太平洋保险加强一下服务链条,我想这个链条当中除了引诱人家贪婪之心,实际上投连险很多都是引诱人家贪婪之心。而实际上投资并不是保险公司擅长的,保险公司应该是作为我们几十年风雨相伴的机构,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原文地址:http://www.xinlingchuangfu.com/?p=954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