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 端午节——人民记得为人民的人

[复制链接] 0
回复
70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6-6 22:3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屈原曾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做出这样的判断,一定有他的价值观作为依据,以他的价值体系来衡量世人,就是“唯我独清”和“唯我独醒”。但是屈原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并不知道。但是从人民能够记得他,纪念他,成为中国历经2000多年传统的节日,至少说明他的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对普通人民有好处的。屈原的价值观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一些分析中了解一斑:
      1941531的《新华日报》公开报道:“屈原的投江,实由于当时不甘忍受楚国之沉沦现象,并非如一般批评屈原是工愁、牢骚而自杀。他确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
    现代对屈原精神的认识是:屈原所具有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爱国与为民”是这种精神的核心,为人民的人,人民永远记得他,屈原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唐朝诗人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诗中也说出流传千古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据说是因为陈子昂的政治抱负没有得到武则天的认可,他登幽州而发出自己的感慨。我们并不了解陈子昂是一种什么样的抱负和什么样的治国方略,他自己可能也没有留下人们认可的东西,但是他没有像屈原一样而去自杀,而是留下了可能远比他的治国方略要知名得多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话能够千古流传下来可能是更多的人认可这句充满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名句。
    比他们更早的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朝闻道,夕可死。”的名句。也许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道,可以让人在明白和知晓后,能够死而无憾!这种“道”,甚至都不需要去实施,去实行,去看实际的效果,去得到实施的回报,就可以死而无憾!看来先人孔子比屈原、比陈子昂都高明一些。屈原肯定有他的价值观和治国方略,楚王没有接受、众人没有接纳,于是他很清楚的看到出国的未来,看到未来人民受到的苦难,于是他投江自尽,一了百了。陈子昂在他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认同后,他的方略还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他自己就自夸了一番,最终该干嘛干嘛去了,也没能我后世留下他的大作而让后人从中学习。唯有孔子在他提出的“道”后,他就开始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治国方略,在转了一圈之后,得不到认可,他就回家教书,把他的“道”传给了他的学生,让他的学说流传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他自己也成为圣人,从这点上看,孔子还是高明一些。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孔子没有成为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而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民间的节日也许就是人民纪念那些为他们说话的人,在人民心中有分量的人。孔子的纪念也许是官府的事情。至于陈子昂也许只是一介狂语的笑料。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