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allenhuang311 - 

[连载] 一本讨论如何管理,如何更好地去管理的书——《第八个管理》

[复制链接] 49
回复
1271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41:38 | 只看该作者
7.5 承诺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行模式

  软件/IT公司的成本限制模式与工厂一样,要求准时交货且不能超出预算,但其生产却与工厂不一样,极其依赖智力工作者。由于智力工作者的产出率和产出质量是不容易度量的,甚至不适合以数字来形容,故管理智力工作者的承诺是相当重要的,不然软件/IT公司是管无可管,完全超出控制之外。     www.wisagetech.cn

  由于软件/IT的工作中有成千上万要依赖或互相依赖的东西,而它们中任何一个,都能成为今日的“推诿”或明日的“借口”。假设A问B:“你可以在星期五前交付项目X吗?”B可能会有如下的借口:回答一为“我可以,但我需要倚赖C做Y”;回答二为“我可以,但如果C会迟的话,我也可能会迟”;回答三为“我可以,但C一定要在星期三前把Y交给我”。B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用C或者Y来做借口,若A要确保B成功,他必须同时管理B和C。除此之外,B甚至可以将责任推诿到上班所乘的公交车上,所能发生的偶然和必然事件都成为了B无法兑现承诺的借口。因此,如果A不懂得加强团队的自我管理,就会陷入追踪项目里的每一样东西的局面。故在设计承诺管理模式的时候,一定要以自我管理为主,确保每一个要依赖的东西都由最适合的团队成员负责.在此,我描述一个我多年实践出来的承诺管理模式,该模式包括以下三个互相联系的要素:
  1. 理解和评估;
  2. 协议和沟通;
  3. 后果。

  首先,智力工作者要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自我判断,包括判断自己的产出能力、管理他人产出的能力以及管理自己依赖物的能力是否适合管理所要承诺项目的复杂性。(智力工作者能否准确地评估当然与他对自己及项目的明白程度有关)一旦承诺做出,当事人将要让他的老板、同事以及其需要依赖的人清楚这个承诺。仍以A、B为例,当A给B分派一项任务的时候,B要对A做出一个完成任务的承诺,但这个承诺与简单的口头表述和单纯呈交计划书不同,B要具备承诺管理的意识。他首先要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做出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不仅如此,他还必须分析自己的工作需要依赖哪些资源(如同事的工作进度和其他公司的协助等),以及如何管理这些资源才能保证自己任务的完成。此外,B还要考虑到影响任务完成的客观外界因素,如交通情况和家庭问题等。在这样一个对自身充分了解和判断的基础上,B才能向A做出真正的有意义的“承诺”。在他人知晓了B的承诺后,以往的不可控因素都会有所减少。

  上述的承诺管理模式是如下管理方式的混合,包括对运作类型的管理、生产线的管理以及创造性的管理。它能将软件公司特有的机械和动态的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换句话说,为动态的智力型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可控的承诺方式。

  该承诺管理模式的好处在于团队成员之间靠真正的承诺来进行合作,即使是一个新的成员,也能名正言顺地从其他团队成员那里获得适当的承诺。承诺一旦做出,成员们就很难再为任务的拖延找到借口,因为这些承诺都是在对自我判断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成员们也可以发现成员中谁对自己的判断经常出错,从而更好地建立督促和淘汰机制。         8thManage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42:20 |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创造性及团队管理
8.1 什么是团队工作

  软件/IT活动需要团队合作,同时也需要创新。管理它很复杂,不仅因为它是团队管理和创新管理的混合,而且不同的团队及创新程度要配合不同的解决或管理方法,并没有一个、甚至十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模式,稔熟之后便可执行。有效的软件/IT管理,需对形势有好的判断以及能相应地调整管理方法;越是依靠死记管理方法,往往越不肯动脑筋去评判不同的情况,结果当然是不甚理想。当然,如果团队是相同的且工作的原理也非常相似,把以前用过的可行的管理办法抄过来用,也是可行的。为什么有很多人在某些组织中管理项目可以,而离开后却不行?关键是那些人只是以模仿的形式学习项目管理,停留在形式的模仿阶段(死的),却没有升华到能判别不同情况并用其所适合的方法的阶段(活的)。当情况不一样的时候,死的方法便不能活用。                  www.wisagetech.cn

  要明白什么是团队工作,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团队。

  团队(team)最基本的定义是一群人有共同目标,如果一班人只是偶然走在一起乘电梯,那只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并不是一个通过共同合作来达到共同目标的团队。如果电梯突然坏了,而这班人要尽快逃离电梯,这一班人由于有了共同目标而变成团队,很多团队动态的理论也开始适用。虽然本质上团队围绕共同目标而建立,但并不等于有了共同目标成员便能够自动朝着目标来工作。首先,在极简单的环境中结合而成的团队往往容易找到共同和清晰的目标,但在略为复杂一点的情况下,目标的明确性已可以很不同,比如“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两个和尚的目标明确,就是找水并生存下去,换到三个和尚则大家怀有私心、互相推诿责任,无法达到目标明确。其实在大型公司和团队中,也由于太多个人或小组的利益冲突,成员表面上说有共同目标,内里却各怀鬼胎,团队往往面临更多危机。

  虽然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团队不会由于其成员人数增多而不再称作团队,但往往成员人数增多可严重地影响到团队目标的一致性、沟通能力及凝聚力。在简单情况下,如5个人在公路旁帮忙扶正一辆已侧翻的车辆,后来又多来了5个帮手,人多好办事,这个团队由5人变成10人不会有多大问题;因为共同目标清晰,帮忙也是出于自愿,无动机管理问题,工作简单及时间短,发生冲突的机率不高。但如果情况略为复杂一点,车主原本对起初五个推车的帮手说事成之后,他会拿500元奖金给5人,后来又来了5人,增加人数会令这个团队的合作复杂起来。上述只不过是人数影响团队的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智力工作环境,成果可见性低,输出连带性高,人数增多会令沟通和协调的复杂程度大增。有最大分别的,还是在激励体制的设计。有效的激励制度难以设计,一个原因是信息和知识的缺乏,人们的所知有限。在一个小型团体里,人们只需通过日复一日的沟通、往来便可熟知。然而,在大型的团体里,人们要达到在小型团体里的熟知程度,则需付出时间和精力。在资讯/智力工作者时代,智力工作者之间的默契配合息息相关,但应该怎样互相协调及配合才能取得成果,他们则知之不多。一个有效的激励体制,可以提供人们达到合作无间所需的重要信息,然后鼓励人们根据信息做出决定。然而,并非所有的激励体制都能一劳永逸达到预期目的。

  另外,团队成员还要能够很好地沟通和协调,有共同的词汇表达,有共同方式去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如延期)。共同词汇并不是指沟通所用的是英语还是中文,而是当一人说以下与工作有关的词汇: 需求已交递、设计已完成、集成可开始和测试已成功,其他团队成员会清晰地明白且理解为同一个意思。我不会轻看语言及文化对人与人之间沟通能力的影响,但我见过两个缺乏共同语言,靠别人来翻译的团队,但由于两队人有共同目标且早已定义了清晰易明的共同词汇,结果合作得非常好的真实例子。在美国也常见同是讲英文,有人说编码完成,团队成员以为已集成及系统测试了,有成员则以为是已单位测试了,结果是连编译器也过不了。

  团队需要团队精神,这是一种文化及感情,能产生信任和凝聚力。每个团队都期望寻找具有合作精神的成员,但不能保证可以找到。所以,我不强调去控制人的精神灵魂,关键是要教成员学会去进行自我评判和承诺,也就是促使成员学会自我管理。只有做好自我能力的判断,才能在团队成员间建立一种信任,让人知道你不会开空头支票。    8thManage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45:31 | 只看该作者
8.2 为什么先要解决团队的暗藏问题

  一般的团队都会暗藏着一些问题,区别在于问题数量的多寡及其程度的严重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完全没有问题就不是团队,而是一堆机器。当一个管理人员接管一个团队的时候,他首先要找出并解决这个团队有没有暗藏着个人或小组利益冲突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影响团队目标的一致性,否则它不是团队,只是人们或不同的小队凑在一起,再坏一些,就是各方仇家聚集在一起。次要的问题包括:(1)畸形的架构或程序令工作者难以开展工作;(2)因为以往赏罚不分明而缺乏动力;(3)缺乏大量的技能或资源令团队无法运作;(4)团队成员否决目标的可行性。上述的问题都需解决,团队才能向着目标前进。至于其他的问题,则可以让团队一边运作,一边解决。      www.wisagetech.cn

  以下,我举一个典型的软件/IT团队问题的例子,好让读者更加明白。假如一家企业决定废弃10年前的那套旧系统,引进一个更高效率的新系统。这时,善于操作旧系统的员工就必须将存放在旧系统的资料数据转换到新系统中,同时,这个新的高效系统还会帮企业精减人手,使员工面临着丢饭碗的危机。员工都不是傻瓜,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抵制这个新系统,人心涣散,导致在使用新系统的人员不成团队。如果公司领导能指导这些员工如何适应新系统,并对他们重新进行培训,明确并制定共同的目标,那么情况就会好转。

  一个优秀的团队,定有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团队急着在外部寻找领导人的时候,就要预防团队内部极可能暗藏着的较大问题了。我以前在大公司里工作时,曾多次担任团队领导。我发现带领不同的团队,领导过着不同的生活。好的团队,除了外来的一些压力需要领导帮助外,内部的事都可自行解决。不好的团队,遇到大小事情都有矛盾纷争,纷争平息后却仍然无人肯承担责任去把事情或项目完成。团队的发展史(团队以往的领导人)会影响到一个团队的好与坏;当一个领导人接管了一个团队超过两年后,团队的好坏直接受这个领导者的影响。                8thManage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46:47 | 只看该作者
8.3 团队协调

  这个世界是个充满“含糊”的世界,这就顺理成章地又创造了一个充满“借口”的世界。在传统老套的沟通协调方式中,大部分的承诺是用模糊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些承诺除了隐藏问题外,对解决问题没有起到任何帮助。最典型的上下级间的模糊承诺仍是那一句话“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其他的例子亦数不胜数,如“计划已经完成了”,“我们有高度的质量标准”、“客户满意了”等诸如此类的话,这往往让被承诺者不知其隐含的意思,最后的结果多半是没有兑现,也无法控制。这种“含糊”不仅仅出现在上下级、同事之间,也会弥漫于整个团队、组织的内外部,导致与客户之间也存在这种问题。举一个与客户协调的例子。软件公司里的员工经常需要帮助客户解决产品系统出现的问题,常见的就是程序毛病(bug)的困扰。人非机器,正如上文所说,不能指望他诚实报告现实情况,为了取得问题解决的优先权,客户会聪明地将问题夸大。于是当毛病(bug)出现时,每一个客户都会声称他们的问题是最严重的,但能够解决此问题的专业人员毕竟有限,也许最后谁的喊声最大谁就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他们却不一定是问题最严重的客户。因此,客户声称的所谓“严重”、“优先”背后,同样是一种“含糊”。            www.wisagetech.cn
  在旧的交流协调方式中,大量的模糊问题导致了低效率。当我们引进一种新的交流协调方式时,这些困扰团队协调的承诺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我们会发现整个流程清晰了,内外部的因素从不可预测变为可以控制。
   共同词汇: 承诺、检查、收货、有条件收货、拒绝收货
  首先要认识到统一性的词汇对团队的作用有多大。当大家用共同达成的标准进行管理时,团队成员才不那么容易找到借口或者是不理解用意。这些经常用到的词汇包括“承诺”、“检查”、“收货”、“有条件收货”和“拒绝收货”等。
  “承诺”是在你对所执行的项目有充分的了解并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的。你必须清楚地估量自己的生产能力,管理他人生产的能力以及管理依赖的能力。对自己能力越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就越能做出适当的承诺。承诺一旦做出,所有相关的人员就成为制约你的压力;承诺管理也并非强制性要求你的每一个承诺都实现,但上司、同事包括整个公司的人员都会看到你兑现承诺的程度,也清楚地了解你对自己的判断能力。
  “检查”是衡量工作成果最重要的方式。在软件/IT团队中,成果提交了并不意味着项目已经完成。对于下级来说,他提交的成果需通过专家的“检查”才能算完成并提交给上级;对主管来说,公司提交的成果也要通过客户的“检查”并“收货”才大功告成,否则,承诺一样是没有兑现的。
  “检查”过后,被承诺者根据完成的结果可以做出“收货”、“有条件地收货”或是“拒绝收货”的决定。“收货”表明承诺已经兑现,但“拒绝收货”则表示这个承诺失败了。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们必须对承诺管理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并接受这么一个多方约束理念和管理方式,才能在工作中协调相互的合作,达到承诺管理应有的效果。
    协调中心
  在明确了统一的词汇后,就可以应用统一的团队协调方法。在旧的团队管理模式下,大家都得不到有效的承诺,即使制定了计划,也对项目进行追踪,但管理者会发现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项目的成果最后往往是差强人意。
  有效的协调模式下,要求团队成员进行自我评判,认真分析出自己的“依赖”,并找出大部分依赖的控制方式(也许会存在少数不可控的依赖物);之后,他们得向项目主管和相关人员做出单方、双方及多方面的“承诺”,并按时交付成果。这时,大量复杂的内、外部活动得到了跟踪,动态的计划得到了保证,而软件开发人员不可控的头脑也在控制范围以内了。在整个协调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以及别人的承诺,团队内部会形成一种来自同事的压力,还有来自无法找到借口的压力,从而促使个人去履行自己许下的承诺。更重要的是,一旦有成员重复性地无法兑现承诺时,这就不是偶然而是个人行为模式了。人力资源部门会记录下他的这种做事方式,从而判断这个员工是否称职。
  让我们再来看看改善交流方式后如何对付争夺稀缺资源的客户。曾有一条管理法则是这么说的,“没有什么东西是具有平等优先权的”,也就是说,要懂得区分轻重缓急,日常管理中只有20%的事情值得花费80%的精力来完成。在新的沟通方式下,公司会让客户对紧急情况做出明确描述,不能再用“非常严重”来打发。比如,他们可以承诺“必要时将为额外的资源付费”,或者证明他们比其他客户更需要优先权。此后,公司将会根据每个客户的具体报告对他们的紧急情况做一个排序,确定谁将享有优先权,并将解决的次序马上传达给客户,对其做一个“承诺”。由此,我们会发现一切都变得更有次序和可以控制了。
  没有共同词汇和团队协调方法,沟通/赞同的内容会含糊,协调会缺乏系统性。有了共同词汇和团队协调方法,甚至一个没有经验的新手,也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得有效的承诺。    8thManage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48:01 | 只看该作者
8.4 什么是不同程度的创新及影响

  创新其实可以分为很多等。大家都不会怀疑爱因斯坦的创新比中国民间剪纸的难度更大。我用以下三等来简单描述一下创新的程度。

  首先是高度创造性。这种程度的创造性更多的是与人的天赋特长有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可以称之为天才的顶级艺术家和科学家。如音乐大师贝多芬、肖邦,绘画雕塑领域取得不凡成就的罗丹、梵·高以及各个年代的文豪巨匠雨果、李白等等,他们从事着一种需要高度想像能力以及开创性的工作,这种创造能力更多地来源于个人内心和灵魂,并在天赋的滋养下迸发出来。此外,科学家也是该种创新的极好的例子,如一生中共发明了1328种东西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软件概念的技术创始专家等。拥有此种创造能力的人所占比例是极小的,人类历史隔上百年才会涌现几个。

  其次是中等创造性。从事此种类型活动的人也是非常聪明的,但他们还称不上天才,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完善他们的事业。比如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或是软件构架、应用软件的开发等。许多研究人员从事的就是这种程度的创造工作,从工业设计到新闻写作,从编写程序到市场策划,都属于中等创造性工作。

  最后一种类型就是具有创造性。这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大多数人经常会从事这种类型的创新活动。常见的比如装饰圣诞树和房间,对自己的服装进行搭配;又比如工作中的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撰写报告结果等。这种活动只需要调动一下思维令其摆脱刻板,对现存的东西进行一些改造,并不要求具有太多的创新。

  在创造性程度高的工作中,我们较难找到可以遵循的工序。因为许多思想是存在于智力工作者的脑海中,没有办法将它程序化或者表达出来让他人应用。硬要让贝多芬将其作曲的思路形成一套可以教授的书,这当然是天方夜谭。尤其在软件设计这种中、高等创造程度的工作中,思想在设计者头脑中是动态的、不按固定模式进行的,而最后出来的结果又大多是无法准确预料的。如果我们想要用固定的工序来规定这些头脑工作的方式,只能是白费心思。但一旦换到创造性程度低的工作,如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或超市收银等,员工可以按固定的工序来完成工作,不用太多的思考和创新,标准化工序就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                    www.wisagetech.cn

  对于不同创造程度的工作来说,适用的员工管理方式也不同。在高度创造性的工作中,我们不能轻易地替换掉员工,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特别的创造能力。于是,管理的对象变成了员工的脑袋,我们的任务就在于怎么保持这些头脑的创造性,又能保证产出。对于低创造程度的工作来说,我们要做的就简单多了。任务是固定的,员工也是替换程度高的,只要做好了产量预算和进度控制,人就像机器一样达到预计的产出。这时,我们的管理对象就是人的行为而非不可控的大脑。          8thManage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49:46 | 只看该作者
8.5 恰当的情况使用恰当的方法

  世界上的事情从复杂程度上来分,可以分为本质性的复杂和非本质性的复杂。这和创造程度所表达的意思相像。可以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本质复杂的事物一般都要求人具有高创造性,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一般人理解起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去创造这个理论;但医院里给病人分派药品的护士的工作则是非本质复杂的,这项工作最大的难度无疑就在于重复性——记住每个病人的用药种类和数量并正确地分派,既不需要诊断病情也不需要决定药的剂量(那是创造性程度高的主治医生的工作)。因此,我们对爱因斯坦和护士的管理方式不能一样。    www.wisagetech.cn

       根据多年在IT企业的管理经验,我从复杂性的两个维度出发,用图表的方式,如表10-1,阐述了如何针对不同复杂性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先来看看那些非本质复杂的极端情况,仍以护士为例,护士的工作一早就已经规定下来,并且替换程度高,在人员管理上只要用她的工作差错率和工作量来控制就绰绰有余了;至于护士工作的流程,可预计性比较强,也比较简单,无论是打针发药还是照顾病人,都有一定的程序可以遵循;在技术层面上,不需要太复杂的技巧,都是有标准可遵循的,只要完成了任务并且没有差错,就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

  再来看看本质复杂的事物,比如去管理爱因斯坦的工作。这时的管理对象是难以替换的,其具有高度的创造和发明能力,于是人员管理的焦点就是如何管理他的创造力;而在流程上,很难去预料整个相对论产生的过程,凭借的主要是被管理者的学识经验;而在技术管理上,要认识到他的理念虽然没有被实践证实,但确实具有创造性,也许在未来有不可估量的结果,他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去进行实验的机会。    8thManage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51:01 | 只看该作者
第九章 增强自行管理
9.1 什么是自行管理
  软件或IT工作中有成千上万要倚赖或互相倚赖的东西,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成为日后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借口。加强团队成员的自行管理,每个要倚赖的东西由最适合的团队成员有效地负责,对工作大有裨益。在本章我将以自行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   

  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中,美国总统急需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但加西亚隐藏在古巴丛林中,没有人知道他藏身的地点。美国陆军上校安德鲁?罗文没问“他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三个星期后,经历了种种危险终于将信交给了加西亚。当这个真实的故事以《致加西亚的信》的名字出版后,一百年来传遍世界,其敬业、高度自行管理和不为困难找任何借口的精神为管理者和CEO们极力推崇,以至很多企业都在寻找“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贤才。   www.wisagetech.cn

  自行管理简单来说就是由自己做决定,控制自我的行为和实现个人的目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释自行管理。
  首先是自我认识/自知、自知之明,自我认识来自于审视自己,是彻底反省自我的能力。在自行管理的整个体系中,对自己能力、专长的深入认识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比如一个人在炒股票时常常都会有一个底线,最典型的是自己能承受多大的跌幅和涨幅。一个低风险承受能力的人可能在某个价格就会抛出股票,换作另一个人也许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等待高价。这是每个人下意识对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有一个判断从而引致了不一样的行为。

  自我认识还要承认不足的存在。很多CEO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清楚自己懂什么,不懂什么,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能够找到适合的管理人员来弥补,就是说他具备了管理自己不懂的知识的能力;但有些CEO就不会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懂装懂,期望能处理一切事物,包括自己不擅长的,这种有偏颇的自我认识带给公司的将是混乱和步履维艰。

  第二是自我激发。认识到自己对什么充满激情将会帮助一个人追求想要的机会,减少从事不喜欢的工作的机会。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教授对500家公司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80%的员工将工作视作苦差,急急想摆脱它。有可能是工作本身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但关键还是员工的态度——不能激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个人能力来源于内在的知识,但做自己热爱的事才是自我激励的最大源泉。

  激发自己的另一要点是正面去想问题并怀有希望,这也是情商的一部分要素。积极的动机是这样的词汇:自信、乐观、坚决、热情和复原能力。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积极(乐观)的思考者,可以观察他对成功和失败的看法,乐观主义者认为失败都是暂时且可以改变的,“失败”仅是“没有成功”的代名词,而悲观者则觉得他们永远无法改变现状;如果悲观主义者看这个世界都是墙的话,乐观主义者就会认为墙与墙之间总有通道。即使失去项目的机会、失去提升甚至失去工作,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也有能力把不顺变成动力。

  第三个要点就是不食言。中国古代信奉“君子一言九鼎”,一般许下了诺言就不会轻易反悔,甚至用付出生命的代价去维护。西方社会是个典型的信用社会,每人在银行有信用记录,假如有人做出破坏自己诚信的事,以后的生活就会寸步难行。公司里也是这样,如果无法保证诺言的实现,那人们(比如老板、赞助商或顾客)如何信任你,而你的下属又怎么会尊敬你?

  最后,自行管理也是管理他人最重要的一步。如果你不懂得管理自己,你又该如何管理他人呢?印度雷谬尔集团总经理帕瑞克自创了“自我管理”课程,他说过“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好的自行管理可以为其他人树立效仿的榜样;好的自行管理不是先去抱怨他人不合作、抱怨环境恶劣,而是在能改变自己的地方做出努力。这样,大部分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在各人处得到解决,而不是让主管忙的晕头转向。   8thManage

38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7:52:31 | 只看该作者
9.2 传统管理学没有鼓励我们自行管理

  传统管理学最初关注通过机器提高工作质量、增加产出,后来关注通过人力提高工作质量、增加工作成果,都是往外看,很少注意到从人内部来探讨管理方式的变革。   www.wisagetech.cn

  罗马帝国时代的军队就是一个自行管理甚少的典型官僚机构。当时军队一个指挥官的喊声可以被多少下属听到,他就可以领导多少人,这些指挥官又向上一级领导负责,依此递进形成金字塔形的官僚机构。指挥官只要下令进攻,下属是无需思考,开枪或前进按统一步伐进行就可。士兵如同机器,没有什么自行管理,仅有的想法就是照顾好自己的武器。

  工业时代的日常管理活动也不鼓励自行管理。工业时代追求“控制”,无论是衡量业绩、人与人之间沟通、投入产出、支付报酬或传递信息,都在上级的紧密控制下。在这种以“物”为中心的思维套路下,即使有独特的创造性也无需发挥出来。
  知识/资讯时代的管理对象变成了人的知识和头脑。如施乐打印机的销售人员不再是自动售货机般地卖打印机,他们销售的是一种产品理念、公司形象和服务;农场里的农民不再是播种收割的机器,而是坐在电脑前根据产量预测曲线、天气以及生物生长探测器在大脑里作生产决策;软件开发人员更是可以将客户的需求抽象为程序,形成一套解决方案。

  自行管理与工业时代管理模式的区别是着眼于人的内部因素,由内而外,将外部的控制变为内部的自我约束。如游击战的管理方式就和罗马帝国时代的皇家军队很不一样,一个游击队的成员数量少,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灵活多变、神出鬼没。虽然每个游击队也有一个指挥,但行动的决策常常是由每个游击队员自己决定的,这就要求队员具有高度的自行管理能力。知识时代的管理学其实和游击战的原理类似,每个人都可能是“管理者”,而且应该是“管理者”。 8thManage
39
发表于 2011-5-5 13:58:56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慢慢学习
40
发表于 2011-5-5 19:40: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