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 统计记录可以说是记事本的延伸,它将原始的、无序的基本资料整理成有用的、有目的的统计报表,以简洁的格式告知自己时间管理的得失。本文将从目的、时间统计、图表分析和事件统计等几个方面对统计记录的做法做一个说明。 一、目的 1、把原始数据归纳总结:记事本,特别是每日日程表中的记录比较零乱,需要把它们按一定的规矩整理,弄成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就会很清晰地获知你的时间都消耗在哪些方面了。 2、记录时间的分布,发现时间的消耗规律:在记录表里,会列出很多条目,对时间进行分类,可以获得每周、每月时间在各方面的消耗,用平均值、总值计算时间在一段时间的分布情况,可以使我们知道我们主要的精力都花在哪了,与我们的目标是否相符,所花费的时间与所获得成果是否匹配;还可以利用图表,很形象地表现出时间在每一个间隔的分布。虽然统计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但所整理的信息具有的价值绝对是超值的。 3、记载主要事件,为主要任务的计划提供依据:这主要体现在事件记录表中,我们完成某一项任务,首先要计划,然后要分步地投入,事件记录单独从记事本中摘出来,就是要以事件为主体,看花费在每一个事件上所需的时间,为今后的计划提供依据。比如我完成某项任务,花了10个小时,同样的下一个任务,我做计划的时候可能分析前一项任务的条件,去对它的完成时间做一个估算,对他的完成步骤做一个分析,这样,会提高自己对事务的掌控能力,使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 4、平衡工作和生活,总结自己:在我的个人价值观中,最后的目标是平衡,因为我们具有不同的角色,必须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从时间分布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花在读书上面有多少时间,花在家人上面有多少时间,有很多事情需要时间去积淀的,有很多事情是没有捷径的,只有时间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这个月陪家人的时间少了,下个月就要安排的多一些,从不平衡中趋于平衡。 二、时间统计 时间统计占了很大的工作量,我是以电子表格为基础进行统计的,把时间分了八个大类:成长、家庭、财富、事业、健康、人际、浪费和闲耗,前六个方面主要从积极的方面去记,也从积极的方面去度过。它们构成生活的主齿轮,发挥着向上向前的作用,后面两个从消极的方面去记录,但性质又有所不同。浪费方面,主要考虑时间的制约性,这些事情本可以不做,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得不做,在这些方面具有节约时间的空间,需要的时间越少越好,比如交通、等待、个人事务处理、无意义的回复等,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一是时间越少越好,一是发挥统合增效的作用,把正向时间填进这个空间,使它的影响作用的方向发生转变;对于闲耗的时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无任何意义的时间消耗,比如无意义的网络聊天、聚会、浏览网页、犹豫等,都产生不了任何价值,反而会很浪费精力,这部分时间就需要挤压,把水分排干,就象一条湿毛巾,需要擦把脸时,把多余的水份拧一下,排除,但又不能完全排干,如果排干了就不起作用了。这部分时间虽然无价值,但总会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把水分排干,多余的做为养份去滋润。“水至清则无鱼”也是这种道理吧。 关于时间的统计方法有很多,比较有特点的是圣间和代的“时间投资法”中的时间记录方法,完全按时间四个象限去记录;还有奇特的一生中“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记录的很精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掌握这两种方法的记法,只是掌握了两种原则。没办法,只得自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也许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我觉得对自己还算适用。 我把一天中需要记录的时间分为15个小时,因为一天24小时,除去7小时睡眠还有17个小时,再除去必要的吃饭、洗脸、上厕所、喝水等生活必需的时间,把它算做2小时,应该是有15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利用,我的任务就是把这15个小时的时间记录清楚。 记的时侯,首先要掌握自己对时间的分类,每干完一件事,就要不假思索地把时间记录在某一个类别,而不是思考半天这个时间应该属于哪个类别,所以对时间的分类尤为重要,必须要清晰而果断。 对于同一时间同时干两件以上的事情,可以分别记录,比如开车的时侯听英语花费30分钟,可以记录交通30,英语听30,如果走神了,或时间利用的不充分,也可以把听英语的时间打个折扣,20或15,多余的时间就属于创造出来的时间。时间的总计值越大,说明时间利用的越充分。 也有会少于15个小时的时间,比如时间记录间隔较长,不知道那段时间干什么了,可能疏于记录,那么总计时间就会少于15个小时,这说明,今天的时间没有利用好。 记录时间时,虽然分了八个大类,但下面再细分完全可以自己做主,根据需要可以增减特定项目,比如个人事务、等待、注会学习等都是后加上去的。遇到的这些事情,可能是不知怎么划分了,把时间分类重新梳理一遍,使思路更清晰;有些事情需要特别关注的,必须记好,比如注会或英语的学习,必须保证充足的时间,你期望花较少的时间办最大的事也许办不到;而对负向时间方面的等待、打断等,都需要特别去记载,并不断压缩之。 具体的记法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去进行。 三、统计图表 统计图表是把时间统计的结果图表化,这样看起来更形象些。在这方面,我用的是笨办法,把每个星期、每个月的总计数量计算值填充在相应的表格中,再利用电子表格的图表生成功能生成图形。一开始我用的圆饼图,感觉这会很形象地表达出时间值在各方面的比率,可后来,每周每周地向后统计并生成图表后,发现各个期间的图表并不好对比;后来改成柱形图,不但这个周期内时间的分布很直观地再现,几个周期相互的的图表也可以很方便地比较。每周和每周,每月和每月,看看自己的时间都跑到哪去了。 四、事件记录 首先说,我一开始有点排斥事件统计,因为要记录的事已经很多了,可看了几遍番茄工作法后,感觉还是有一定道理,便试着记录,几天下来,感觉还是很有用的,可以说,记录的这些事件是水池里的大石头,是二八法则中的八,把这些事情记录好,等于抓住了重点。关键是把完成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这些事件简要的备注等记录下来,会为今后类似事务提供重要依据。纵向顺序看下来,看着某一天自己做的事,有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可以筛选某一类,比如读书,可以看到自己某一时段花在读书上面的时间有多少,某一本书自己花了多长时间读完的,为自己总结提高提供依据。应该说,这个事件记录的功能还有挖掘的空间,利用好了,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至此,统计记录方面的内容就介绍到此。最后提醒一点,时间记录是一方面,但我们不能完全参照时间记录,还要具体事件具体分析,主要是时间的质量问题。时间有优质时间和垃圾时间,在优质时间里,我们的大脑最清醒,效率最高,一个小时顶两三个小时,属事倍功半;而在垃圾时间里,疲劳,大脑皮层不活跃,注意力不集中,一个小时顶多顶10分钟,属事半功倍。对于时间的总结,就是要让我们认清时间的各个方面,合理利用时间,把事务性的工作、不产生价值的工作安排在垃圾时间内;把创造性的工作、艰难的工作钉在优质时间内,让它创造价值。 时间的记录需要每个人不断总结的,套用李笑来的那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我们会发现时间很多的特点和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