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原创]读易中天《品三国》我们的未来在那?

[复制链接]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3-27 18: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认真真把《品三国》看完了,感觉易中天教授前半部分在说无论做什么事,精于人事就能无往不利。他认为贾诩是三国第一聪明人,在张绣反叛曹操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之后,他给张绣出主意投靠曹操,因为他把握准了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实力不如袁绍,这个时候张绣投靠,曹操一定不会计较以前的恩怨。张绣依计而行,曹操果然没有计较。
      《品三国》后半部分,易中天教授就在讲他认可的历史观,即他认为应以黄仁宇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历史的发展,曹操、刘备、孙权最后都失败了,士族地主阶级必将登上历史的舞台。说白了就是历史的发展不以英雄人物的能力高低变化。最后曹操也好,诸葛亮也好,都是悲剧性的人物。
       个人觉得易中天教授主要想讲就在于一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因领袖个人而变化,不要非黑既白的看待历史人物,要认真分析。当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当一个历史人物出现以后,作条件、局势的分析,比进行道德的批判、道义的谴责深刻的多,高明的多,重要的多。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和三国历史上的人物形象差距很大?易中天教授认为,我们中国人啊或者说我们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三个梦:第一个梦叫作明君梦,就是希望有个好皇帝,真命天子出来了,天下太平,如果皇帝指望不上了,他就希望有一位清官,就是第二个梦叫做清官梦,皇帝糊涂一点,我头顶上的父母官是个清官,我日子也还好过,如果清官也指望不上了,他还有第三个梦侠客梦,这个时候我就希望有一个侠客出来,半夜三更取那贪官首级,为我们报仇雪恨,为我们平反冤案,如果侠客也指望不上了呢?就只好指望武侠小说了,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武侠小说的原因。好了,三个梦:明君梦、清官梦、侠客梦,这清官梦大家又选中了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确实廉洁奉公啊,而且执法公平啊,正因为他廉洁奉公、执法公平,所以他去世了以后,蜀国的老百姓都主动来祭祀他,至今崇拜他啊,寄托了我们人民群众这样一个社会理想啊,这是人民群众需要一位清官。第三个文人、士大夫需要一个代表。“士”这个阶层非常特别,它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是最低一等的贵族,秦汉以后是最高一等的平民,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是基本上没有不动产,有的是一身本事,有武艺的叫武士,有文才的叫文士,武士可以给别人做保镖或者刺客,文士可以去给别人做谋臣或者秘书,所以士这个阶层的特点他是一个要参与政治的,只有极个别,极个别真正不愿意参与的那叫隐士,其他的文士也好,武士也好他都要参与现实的社会政治。但是士这个阶层他还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他是独立的,他没有不动产,他是可以流动的,是所谓人才流动啊,他是可以流动的,因此他是什么?他是毛,毛要附在一张皮上才有作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一定要附在一张皮上,但是他又不肯附在一张皮上,因上附在一张皮上我就没有自尊了,没有尊严了,因此最好是什么呢?最好是皮来找毛,跟毛说你来附在我身上,我说我不去,你来吧,我不去,你来吧,好吧我勉强去,三顾,为什么后世那些人要把三顾夸成那个样子?就是表达了他这样一种政治需求,希望最好天底下的君主都象刘备一样请我三回,对不起,历史上就这一回,而且后世的皇帝不但不来请你,还告诉你,你想来依附吗?先考试,科场考试你知道是个什么样子?进门的时候是要脱光了衣服搜身的,怕你带个什么作弊的东西啊,全部光着身子进去,三国时代还有一位士人是三请才出来,他太羡慕了,三股力量集中在一起就塑造出诸葛亮的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了。因此他由人变成了神,那么有人问曹操呢?曹操为什么由人变成了鬼呢?道理也很简单,典型需要,正面典型还需要一反面典型,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才能够教育后代嘛,诸葛亮既然做了正面典型,那曹操当然去做反面典型了,活该你,谁要你闯在前面呢?谁要你自己有那么多毛病呢?谁让你被人抓住那么多把柄呢?政治需要。哪个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宰相学曹操,有那个皇帝喜欢?对不对?哪个做下级的也不喜欢自己的上司一不高兴杀人?谁喜欢?至于文人、士大夫当然不会表扬曹操了,因为曹操是宦官家庭出身的,你要知道宦官和士族是矛盾大大的,东汉末年叫做清流和浊流,根本是不能合流的,蔑视他还来不及呢,政治需要,第三个原因。
       最后易中天教授总结说我们要看的更高、更远、更深。我们的未来在那?我们社会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他没有说,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品人录》中,他讲了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5个人物: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这5个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悲剧性人物,然而,那些和他们对立的人物又会是怎么一个结局?韩信、允禩也照样身败名裂。可见,一个人的进退荣辱、成败藏否,并不完全又他自己决定,甚至完全身不由己。似乎的每个人都在劫难逃!
      为什么每个人都在劫难逃??易中天先生再次引用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於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後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制度本身出了问题,所以无论皇帝励精图治还是偷安耽乐,文官廉洁奉公还是徇私舞弊,武将~~~~都没有意义
       中间论述中国文化与社会制度的问题,中国以前的社会为什么产生不了法制。小弟不在写了,太多,大家自己研究吧。最后,易中天教授说,要有健全的人格,就要有健全的制度;而要有健全的制度,就要有健全的文化。也许,这便就是我们这一代新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或许,这便是他没有在《品三国》里说出的更高、更远、更深。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希望得到大家指点,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27 18:36:39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