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楼主:众成咨询 - 

有谁看过毛选

[复制链接] 32
回复
32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4-6-23 11:30:5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是这种通感呀
12
发表于 2004-6-23 14:27:3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了特劳特的营销战一书,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是毛主席早已实践过的东西。众城咨询说的没错,越了解越觉得毛比我想象的更伟大。

不过强调一点,泛泛而论无法了解精髓,我是军校出身,对这些军事著作知道一点点,但觉得只有结合几年的实践经验再去看毛的著作则有更大的收获。

13
发表于 2004-6-24 03:05:36 | 只看该作者
en ,  收获呢?! where is your point?
14
发表于 2004-6-24 03:07:33 | 只看该作者

where is your pint?

拿出几点,你所认为得收获,探讨一下如何?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6-24 08:39:0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没有看过毛选,或不太了解中国当时的历史及背景,我和你讲观点你会觉得很空的。就好像你不了解战争史,你无法真正理解孙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内涵。
16
发表于 2004-6-24 21:44:14 | 只看该作者

在自学考试的时候曾经学过毛概,应该是毛选的一个精神面貌吧,当时就觉得四五十年代的理论在现在这个时期怎么还是正流行使用着的。

应该说当我们用心去看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体会!

17
发表于 2004-6-25 01:35:3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众成咨询在2004-6-24 8:39:02的发言: 如果你没有看过毛选,或不太了解中国当时的历史及背景,我和你讲观点你会觉得很空的。就好像你不了解战争史,你无法真正理解孙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内涵。

给大家说说看嘛。 有些人懂有些人不懂。 懂的就讨论就更懂。不懂就学习,就会懂。

我不了解战争史,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心为上之术,皮毛还是了解的。 但,不知道你所说的,真正理解是指哪个方面的理解。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6-25 08:59:5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能性多大,如何操作?你真的理解吗?以下是利德尔哈特在《间接路线战略》中的一段话,可以部分理解军事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战争中最合理的战略,就是要一直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已经涣散之后再开始作战,这样予以致命的一击,才能比较轻松地获得胜利和达到最大的效果。这当然不一定总是可能的。不过,如能对他这个思想略加修正,似乎是将会更有实用价值。这就是:“在任何战役中,最合理的战略,就是一定要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已经发生动摇之后才开始进行会战;而最合理的战术,就是一定要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发生动摇之后才开始发起攻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有利条件,以便实行具有决定意义的打击。”

60年代后出现的核威慑战略和美苏冷战是很好的例子。

在经营方面有些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例子你可以去看看:微软(抢占行业标准)、英特尔(速度和产品高低搭配)、沃尔马(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可口可乐和百事(表面上相互竞争,实则阻止对手进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6-25 09:01:5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能性多大,如何操作?你真的理解吗?以下是利德尔哈特在《间接路线战略》中的一段话,可以部分理解军事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战争中最合理的战略,就是要一直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已经涣散之后再开始作战,这样予以致命的一击,才能比较轻松地获得胜利和达到最大的效果。这当然不一定总是可能的。不过,如能对他这个思想略加修正,似乎是将会更有实用价值。这就是:“在任何战役中,最合理的战略,就是一定要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已经发生动摇之后才开始进行会战;而最合理的战术,就是一定要等到敌人在精神上发生动摇之后才开始发起攻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有利条件,以便实行具有决定意义的打击。”
60年代后出现的核威慑战略和美苏冷战是很好的例子。
在经营方面有些运用不战而屈人之兵例子你可以去看看:微软(抢占行业标准)、英特尔(速度和产品高低搭配)、沃尔马(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可口可乐和百事(表面上相互竞争,实则阻止对手进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6-25 17:12:30 | 只看该作者

少天你真是军校出身吗?那你肯定学过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国的军校不可能不学这个)。

泛泛而论的确无法了解精髓,只有结合几年的实践经验再去看毛的著作则有更大的收获。这我很同意,其实毛泽东的《实践论》就有这层含义。

战略思想就不要说了。毛泽东的领导思想(不仅是领导个体,也是领导群体)对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关于领导方法的几个问题》我曾用此文发过帖子,但回应的人很少。

很多人喜欢企业文化,但1942年的整风是近代最成功的文化建设例子,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在学,但我们自己却忽略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