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处内地省会城市的罗新早年通过做沙发生意,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1985年,他改行从事服装的生产与销售,主攻地、市级市场。经过多年努力,其服装在省内已有相当知名度,资产也达数百万元。
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新没想过要将企业做成很大的规模。企业一直类似作坊式的运作,没请管理人员,也不借贷,完全是靠自己的钱滚雪球,品牌建设虽也有些意识,但又缺乏规划。
时至2001年,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不做大做强就会被别人吃掉。罗新为此痛下决心,投入巨资建起一座八层楼的新厂房,在“筑巢”的同时又奔赴服装企业集中的宁波公开招聘总经理。他想大干一场。
罗新始料不及的是,这次招聘却以失败告终:千挑百选出来的两个候选总经理都没能通过见习期,一个是只说不能练的理论家,另一个则是心不在焉、只是奔着不菲的报酬而来。
2002年上半年,求贤若渴的罗新终于通过熟人介绍,把省内一家知名服装企业的副总挖来任总经理,又从外地招来一名设计人员担任设计总监。经协商,两人的收入一部分是固定工资,另一部分与业绩挂钩,年底分红。罗新对两人非常器重,想方设法创造环境让他们放开手干。在这两人要求下,企业投入不小一笔资金购进新设备。他们很快设计了几十个品种的新服饰,开始投入生产,考虑到本企业的生产能力,他们还决定自己做一部分,另一部分交给宁波一家厂贴牌生产,准备全力进攻秋季服装市场。
出乎意料的是,在8月份的订货会上,经销商普遍对新产品不甚感冒,订货数量很少。宁波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到达,订过货的经销商却出现大面积退货,几万套服装被迫积压在库里,企业的生产完全停滞。深受信任的设计总监形势不妙,立即辞职。不久,总经理也挂冠而去,只留下罗新一个人面对困境。
罗新的经历令人深思:
1.他一个人经营了十几年的企业,为什么才刚刚尝试放手,就遭遇挫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到底应该积累些什么?
2.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如总经理、总监等)时,该如何选择、从哪些方面考察,确保所选的人才德才兼备?
3.在使用高层次人才时,如何保证他们与老板在利益上保持一致?采取哪些措施来制约他们,防止他们出了问题就拍屁股走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