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定位
台灣有一種很有名的東西叫做御飯團,這種三角形對雜誌、對《時報周刊》來說非常重要。編雜誌時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雜誌的定位在哪裡?譬如說在御飯團三角形的頂端會是怎樣的雜誌?例如《蘭州大學考古學年報》,一年出版一次,一本要30元人民幣而且只發行500份,因為各大圖書館所有考古學系的人都要念,所以市場很固定,因此稱為金字塔頂端的雜誌,我的看法叫做御飯團頂端的雜誌。
接著往下走,我們看到御飯團最下面的地方面積最大,讀者群一定最大,售價一定要很便宜才可以搶到這麼大的市場。接下來會遇到商業化的問題,就是當市場搶到後廣告在哪裡?到底是要讀者群很龐大呢?還是讀者群不大,但是讀者非常固定在某一領域,讓廣告各戶在下廣告時,非常清楚你雜誌的定位?
在御飯團的三角形裡是《時報周刊》一直在思考的,《時報周刊》在25年前開始創刊時,第一期的封面是一個地球,象徵我們要邁向國際,而最後一頁是一個美女的洗髮精的廣告,在當時還是戒嚴時期,書發到書攤上,沒有一家把《時報周刊》的封面擺出來,而把封底裡的廣告擺出來,這給我們一個很大的思考,是要地球還是美女?這就是為什麼從此以後《時報周刊》都用美女做封面的主要原因。
《時報周刊》在二十五年前發展一開始,我們在做御飯團的最下端市場最大的那一塊,那時發行量超過18萬份,可是後來隨者時代改變,我們重新思考,真的是要最下面這一塊嗎?因為印製成本一直在提高要付出的代價會越來越高。於是我們慢慢的往御飯團的中間靠攏,雖然讀者群不是很大,但是讀者的收入比較高,也比較願意花錢雜誌,所以雜誌的定價可以高一點來改善雜誌的內容及品質,這時候廣告客戶就很確定了。
在金字塔的中間部位,會失去一些東西也會的到一些東西,有一次我到上海發現一個很困惑的事情,就是上海的女孩子都在翻看時報周刊,可是沒有一個在看時報周刊的內容,而是在看時報周刊的廣告,這讓我發現廣告其實有它的編輯效用,就是廣告可以使讀者在看雜誌時得到喘息,大家都知道女性用品的廣告會做的非常的精美,讀者看過這麼多沉重的文字後,突然看到一頁廣告它會帶給讀者一些舒緩的效果。
當雜誌定位確定以後,接下來要想時報周刊應該辦月刊還是辦周刊呢?周刊跟月刊有什麼部一樣,這就是時報周刊的市場經驗,我們認為月刊能夠帶給讀者調查的精神,因為有一個月的時間去做,所以調查工作要做得很好,很完美,讓讀者能夠從雜誌裡得到東西,甚至於讀者會把月刊留下來,當作他的參考資料。
而周刊所要做的是驚訝,當讀者一看吃一驚,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嗎?因為他每一個禮拜要出版,所以他的定價也不可能太高,所以周刊是可以讓他看完以後就拋棄的東西,這是一個周刊跟月刊的不同。
一、時報周刊的菜單理論
根據御飯團理論,也是時報周刊的編輯策略,就叫做菜單,就是編一本雜誌到底要怎麼編?那時候我們在思考,到底是要中國菜還是西洋菜?最後討論結果決定要用西洋菜的菜單,一開始叫做前菜,包括湯、沙拉有很多道,前菜有多少沒關係,可以越多越好,接下來第一道主菜要出來了,譬如說是義大利麵、魚,接下來是第二道主菜,一定要是肉,例如牛排要出來,之後是不是就完了呢?沒有,要慢慢收尾,所以接著甜點就出來了,沒有甜點的晚餐就沒有完美的句點,是不是光吃甜點就可以了呢?甜點一定要有咖啡或者茶,最後如果是吃義大利菜,他還會給你很多種起司讓你挑,所以起司也很重要,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菜單做的很完美。
時報周刊編輯策略,就是按照西洋菜菜單來擬定。例如一開始時,前菜每一個題目最多一頁,因為讀者在看雜誌時會有一點壓力,要讓他慢慢進入情況,不能一開始就是一個很重大的題目,例如:美國是不是該攻打伊拉克,這種題目放在前面就太重了。所以一開始要擺很多前菜,小小的一篇一篇,這還有一個用意,就是所有的廣告都會插在雜誌的前面,不會有一家廣告客戶告訴你說,我的廣告放在第282頁,他們都希望擺在前面,可是如果前面都是廣告,則他在編輯中閱讀效果就完全喪失了,所以當你一頁內容一頁廣告,尤其是在前面的時候,會讓讀者覺得很輕鬆,廣告客戶會覺得被重視的快樂,這就是時報周刊的前菜理論,一定要每一篇都很精簡、很短,很明確的告訴讀者我這一篇在寫什麼,所以圖片就很重要了,因為只有一頁不能都是字。
當吃完前菜以後,第一道主菜就出來了,也許是義大利麵,這時候編輯的重要內容就出來了。接下來的第二道主菜,當讀者開始吃完主菜之後,他的胃口就開始膩了,這時候如果你是開餐廳的,難道說先生你吃膩了,吃太多肉了,接下來的菜你就不要吃吧。沒有開餐廳的人會這樣子,但是開餐廳的人還是會希望你在繼續吃下去,最好把我餐廳吃垮為止,這就是他的願望,所以接下來後面的東西就要出來了,所以我們把副刊性的東西放在後面,所謂時報周刊副刊性,包括旅遊、生活等等,例如:如何挑選手機?出國旅行、洗溫泉諸如此類的東西。
最後一頁,我們認為是雜誌最重要的部分,大家吃完飯了,你不能放一個東西讓大家把前面的東西都吐出來,這有點不太道德,最後一頁一定要很溫馨,就像吃完飯後吃點巧克力糖或起司會很快樂,這就是時報周刊的菜單理論,我們是根據這個理論來辦雜誌。
二、一點突破全面擴張
在這個理論之下,我們把市場的定位找到,因為儘管御飯團的中間,不代表我們的雜誌要做成考古學年報,他還是必須要很簡單很直接,所以編輯理論就出來了,叫做一點突破全面擴張。
1. 我們的競爭對手:因為時報周刊算是一本新聞性蠻強的雜誌,第一個競爭對手會是電視台,台灣有24小時的新聞台,他不停地在撥,整個新聞都報導完了,接著第二個競爭對手日報,開始報導追蹤項目,那到周刊還有什麼可以做的,我們不能抄襲電視、報紙的東西,所以要一點突破,全面擴張。所謂全面擴張就是晚餐的五種吃法,就是一開始就告訴你的東西,到了周刊我們就不能這樣做了,如果在這樣做就沒什麼意思,因為這是月刊的做法,做周刊的強調一點突破,在這五個點裡面我們要找一個點進去,例如我們要找到御飯團,我們就開始寫這個御飯團,假如這一點能夠吸引到讀者,就開始大作御飯團,等到御飯團做完之後才提到晚餐的五種吃法,不能說是晚餐的五種吃法在前面,中間有一個叫做御飯團的,這個是違法時報周刊的編輯理念,所以我們要強調一點突破全面擴張。
市場的定位這麼清楚,我們既要廣告又要讀者,然後又是要非常直接,得到一個結論,這是一個西方講的寓言:有一個原子彈,各位都知道,一丟會死幾百萬人,當一個原子彈對一個步槍的子彈時,原子彈對子彈說我好羨慕你啊。子彈說,你是偉大的原子彈,一丟就死好幾百萬人,我子彈最多一次只殺一個人,你為什麼要羨慕?原子彈就講了一個令時報周刊永遠沒有忘記的話,我非常想念人身接觸的感覺。各位都知道原子彈下去都沒什麼感覺,只有子彈會穿過你的身體,他才有人身接觸的感覺。我的意思是說,一定要寫到跟讀者有關係的東西,他能夠感覺到就算不管這個題材選得很硬或者很大,可是到了時報周刊手裡,我們一定要把他軟化掉,就說變成跟所有讀者生活會有關係的東西。
如果把雜誌當作是你今天晚上要準備的晚餐,在做雜誌的時候就會很快樂,不會想到其他什麼大道理,在做飯的時候,例如道一杯酒,一邊快樂的做菜,要做中國菜還是做外國菜?做中國菜要大火快炒,到外國菜的時候就要小火慢炒,例如在做義大利菜的時候,就要將洋蔥切得很碎,切出一臉的眼淚,這就是在做編輯工作前面,要非常的細膩,不能忘掉任何一點細節,所以洋蔥要花很多時間去切,接下來要開始炒洋蔥的平底鍋,要小火不能大火,大火洋蔥會焦掉,然後把橄欖油倒下去,才把洋蔥灑進去,慢慢得炒,我們叫做刮鍋底,因為如果洋蔥留在相同的位置太久也會焦掉,洋蔥焦掉會變成黑色的,那整個湯汁顏色也會不夠清楚,所以要慢慢炒洋蔥,炒到洋蔥香味出來的時候,主菜才下去,這就是時報周刊的精神,就是常強調的,除了編輯跟採訪記者,採訪跟編輯的過程內,要儘量去把所有細節拿回來,但未必要把整個採訪過程的細節通通寫出來,我們要經過篩選,剩下來的才是我們要的,就跟切洋蔥的時候會流眼淚,一定要忍受,因為接下來會知道,炒了洋蔥之後會很香。寫一篇稿子也不能急著半小時就要寫完,我們強調的是要慢慢的、很細緻的寫出來,就像炒洋蔥時必須慢慢的炒,這時候你可以一邊炒,一邊聽歌,或者喝一杯二鍋頭,於是你會覺得做雜誌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