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见以为:要讨论唯识必须在对人的“识”的认识基础上来研究。我们通常只了解眼、耳、鼻、舌、身、意,而且很“粗”。但佛法中说还有“末那”和“阿莱耶”这第七识和第八识。意、末那、阿莱耶被我们完全混在一起,不知哪是哪了。只有在“末那”和“阿莱耶”非常清晰后,就是说我们能用他们像用耳朵听、眼睛看、鼻子闻以后,再讨论觉,似乎才有意义。 现代心理学是有“藩篱”的,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科学”。以所谓“科学”的唯物观来研究问题,似乎起点就存在问题。 想就是想,从字面来看,想是“心”上面的“相”,呵呵,古人认识比我们“优秀”。用现代的语义来说,想就是心的表现,比喻:大海上的波浪。想有逻辑的起点,这个起点如果偏了,我们就说是“胡思乱想”了。 再来看思考,思是“心”上面有“田”。“思考”是对“心田”的考察。“田”是美的,能种粮食,养活我们自己。但有时也会长杂草,“考”的目的就是除掉杂草。 来看“觉”。“一顶帽子”下面的“见”。怎么理解这个字呢?如果不从下面那个见去“看”,我们都是在“帽子”上面游戏而已。 以上所说,似乎都是些文字游戏,但道理是很深刻的,需要细细的去体悟。“觉”在“深处”,到达那个深处需要穿越一顶“帽子”。禅宗的“无门关”对于适合的人去破那顶“帽子”是非常棒的。 个人觉得,“赵州茶”的“空杯”是一个非常贴切的警喻,我们的“杯”是空的吗?也许我们已经是“满”的了。 好,先聊到这里,言不尽意,言难尽意,文字就更难尽意了。 ystar兄:注意“佛教”和“佛学”这两个词的不同。 以上属个人偏见,如有不妥望海涵。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