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珠海:三十而惑

[复制链接] 0
回复
7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1-1-13 09:2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照亮夜空的烟火晚会、1000万市民共享的话费红包……2010年5月,深圳经济特区以自己的方式意气风发地度过了三十岁生日。相比之下,同时迈入而立之年的珠海经济特区的生日庆典显得有些冷清。作为同时起跑的经济特区,珠海被深圳远远抛在身后,全市GDP不到深圳的1/8,过去引以为傲的人均GDP现在也被人口超过其四倍的佛山赶超。同为珠江口西岸城市,珠海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没能源没政策”的中山,甚至没有跑赢位处粤西边陲的湛江。珠海怎么了?

珠海:三十而惑

2010-10-27   来源: 赢周刊

     照亮夜空的烟火晚会、1000万市民共享的话费红包……2010年5月,深圳经济特区以自己的方式意气风发地度过了三十岁生日。相比之下,同时迈入而立之年的珠海经济特区的生日庆典显得有些冷清。

    作为同时起跑的经济特区,珠海被深圳远远抛在身后,全市GDP不到深圳的1/8,过去引以为傲的人均GDP现在也被人口超过其四倍的佛山赶超。同为珠江口西岸城市,珠海2009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落后于“没能源没政策”的中山,甚至没有跑赢位处粤西边陲的湛江。

    本应是珠江口西岸当仁不让的“龙头”,却迟迟不显“大哥”风范。在珠三角的兄弟城市中,珠海的处境日益尴尬,其中,最为饱受非议的还是多年来摇摆不定的城市定位。

     “又爱又恨”是很多珠海创业者对珠海的感受。爱的是这里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恨的是这里波澜不兴的商业环境。

那么,珠海在下一个十年应当如何突围?多位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开出了“药方”。

定位之争

谈珠海就绕不开梁广大。1983年,被称为“梁胆大”的梁广大出任珠海市委书记,当时,珠海经济特区已经成立三年多,经济建设仍没能很好地打开局面。经过一番调研,梁为珠海总结出三个病症:一是特区太小,二是发展方针不明确,三是缺钱。

在今天看来,“发展方向”这个病症仍未找到适合的药方。翻开珠海特区的历史资料总结,不难发现无论是官方、民间还是学界,对珠海的发展定位一直在争论不休。而30年来,珠海的城市定位几经变化,也折射出珠海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城市定位和产业选择的苦心。

“一个城市绝不能没有准确定位,否则就没有奋斗目标,处于无序状态;城市定位是一个需要动态把握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应该是微调,否则就会大乱。”锦坤品牌研究院执行副研究员庞赫然对记者如是说。

珠海对于自身定位最新的提法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城市。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对珠海提出的要求是成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

《纲要》提出:“以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的珠江口西岸地区,要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

“这两个定位并不矛盾,关键看珠海政府怎么解读。”长期关注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所谓生态优先的城市,一是可以理解为定位于旅游休闲性质产业,二是生态相关的产业。从珠海市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更倾向于在旅游休闲的方面做出突破。

“而《纲要》的提法其实也比较巧妙,这个核心城市并不是‘钦定’的,更没有唯一性。并没有说除了珠海,中山、江门两个城市就不能做核心城市。珠海从地理位置来说,更贴近这个定位,问题在于如何做才能做到。中山也有港口,江门也靠海,珠海与这些城市存在一种竞争关系,是‘能者上’的问题。”

珠海如何当龙头

在林江看来,珠海有着比深圳更好的资源优势,珠海不仅居住环境一流,还有人才聚集的优势。“深圳只有一个深圳大学,引进的清华、北大都是研究院,并不在深圳招本科生,只招在职生。而珠海大学城的10多个高校是招本科生的,从基础教育开始,有更丰富的人才的来源,这是难得的机遇。”

珠海经济特区创办20年之际,时任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曾说:“如果21世纪的珠海还没有大学,如果不能消除珠海发展道路上教育和人才的瓶颈,我们的特区城市就没有未来。”

二十世纪90年代,珠海的“大学情结”再次萌发,开始创办大学城。1999年7月,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拥有”的创办大学新理念。分别在城市东部的高新区和西部沿海的新兴工业园区周边,精心规划出14平方千米的大学用地,无偿划拨给准备引进的大学名校;又一次性配套投入5亿多元,鼓励和支持落户珠海的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

从1999年9月珠海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到今年6月,10年来,珠海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0万人。

“当初搞大学城的设想是对的,但是如何借大学这张牌,把珠海的人气搞上去,是一个课题。珠海没有把这个课题圆了,仅是开了个头,有点虎头蛇尾。”林江分析道。

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战略新兴产业,例如环保节能、创意产业等,都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是靠土地,而是靠人才。珠海既然能为珠三角地区培养管理人才、金融人才,就完全可以依托著名高校,成为珠三角人才的聚集库,辐射到珠三角其他地区。

林江认为,珠海应该在成熟的大学城基础上,在创业环境上多下工夫,留住人才。建立创业园和人才中心,搭建起信息交流平台和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也会随之而来。“因为风投和金融机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人才的聚集。这里有很好的自然条件,企业的高管也会愿意在这个环境里聚集。”

林江表示,建立起研发中心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后,就可以往珠三角其他做制造业的东莞、中山等地去延伸。这也是深圳的路子,但单靠一个深圳解决不了问题,再多一个珠海也容纳得下。深圳地区的风投很多都是为珠三角以外的地区服务的,单靠深圳自己的产业是循环不了的,支持不起来。而珠海的优势是贴近珠三角西部,利用珠三角西部大量的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可以自身有一个循环。

“珠海如果能成为知识产权和人才的集散地,就很好。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构想,有大量的高校聚集作为基础,是可以实现的。”

靠房地产拉高人气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没有人气,就没有市场,没有商机,一切都免谈,更谈不上产业的发展。

林江认为,珠海要充分打好“大学城”这张牌,下一步应该把学校园区周边的房地产发展起来。“房地产业是聚集人气的,并不是说珠海要靠房地产发展,有大学就有人才,就有产业基础,有了房地产业就有了居住基础,人气就会上去。”

以中山大学为例,校园内经常举办各种活动、论坛,文化界、产业界的名人往来其中,如果居住在附近,可以经常跟名家面对面,探讨企业、产业发展。对于很多企业家、高管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卖点。如果政府充分利用资源,把大学城附近的房地产拉动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山、江门在这方便是比较弱的,珠海既然已经投入了这么多的土地资源做大学园区,如果把它用好,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人气聚集了之后,如果产业布局得当,就有产业发展的条件。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一种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在于,政府想做什么事,要定一个规划出来,必须跟珠海人民说清楚,市民和企业家认可了以后,市场的力量就会带动,市场的要素就会往这里流动。”林江分析道。

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珠三角洲:提升价值链白皮书》指出,将珠三角内的九大城市按照房地产市场相对于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增长阶段、起步阶段和萌芽阶段。在报告中,珠海与中山、惠州都被划入起步阶段城市,这个阶段的城市“正在制定明确的城市发展目标,并正在创建为推动经济强劲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其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仍以公路交通为主。部分城市开始成功创造国内外企业的房地产需求。然而,市场透明度还相对较低,投资者更可能在其中寻找到中期投资机会”。

言下之意,珠海的房地产开发尚存较大的空间。而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地产和写字楼市场也将迎来更旺盛的需求。

难得的扩容机遇

当然珠海也收获了三十岁的生日礼物:自今年10月1日起,珠海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珠海市斗门区也被新纳入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扩容,为珠海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承载空间,尤其是对于新划入特区范围的金湾、斗门而言,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珠海市委书记甘霖近日对媒体表示,利用特区扩容这一契机,珠海将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特区内外一体化管理体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坚持全市一盘棋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解决“一市两制”问题。二是抓紧推进特区立法权的全覆盖以及立法、司法的衔接,解决“一市两法”问题。三是启动西部中心城区的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解决“东西二元”问题。四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紧推进连接东西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连接珠海东西部的新通道,解决“东西脱节”问题。

珠海手中还有“好牌”

锦坤品牌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赫然也对记者表示,如果说过去珠港澳经济圈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珠江口东岸广州、深圳为中心,与香港形成线形连接,以快速发展制造业及进出口贸易作为探寻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方向的试验田的话,那么未来的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方向会以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为轴心,利用珠港澳大桥将珠三角从原来的珠三角点线连接变为珠三角环状连接,而珠海作为新经济环的连接点所在地,其在整个珠三角经济圈的地位必然从交通“末梢”走向交通“枢纽”,将珠三角经济带变为珠三角经济圈,形成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在下一个十年,横琴新区的建设、粤港澳大桥通车无疑将成为珠海手中未出尽的“好牌”。

在过去30年中,珠海并未为了追求GDP陷于高污染,低效率的泥潭,在珠三角随处可见土地、资源、劳动力“难以为继”时,珠海却保留了最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大片土地储备。这无疑为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式转变留下了最为珍贵的资源。

珠海的挑战:如何让创业者留下来

让创业者“又爱又恨”

“又爱又恨”是很多珠海创业者对珠海的感受。爱的是这里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恨的是这里波澜不兴的商业环境。

在珠海先后换了几份工作以后,已经在采购领域积累了一定人脉的赖平(化名)决定自己创业。他创办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专门为珠三角的采购经理、小企业主服务。在他看来,这是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尚无暇顾及的领域。

“我们对珠三角的熟悉程度是阿里巴巴做不到的,我们的信息甚至可以精确到镇。大家都知道百度,但百度搜出来的信息可能翻到第10页都不是采购商想要的,我们做的搜索引擎直接提供最有用的采购信息。”赖平说。

赖平认识的朋友中也有做电子商务的,或选择了深圳,或选择了东莞。他把公司成立在珠海,纯粹出于惯性。也有朋友劝他“弃暗投明”,但他觉得“在这里生活久了,家也安在这里,就不想离开”。

在赖平看来,珠海其实有很好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这里货源充足,物流成本也低。这里与澳门一步之遥,可以把澳门特产卖到全国。此外,珠海的打印耗材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化妆品行业也很发达。

但是,这里的电子商务环境远远落后于广州、深圳甚至东莞这些临近城市。据赖平观察,东莞的中小企业中,有近六成拥有自己的网站,这是电子商务最基础的部分;而珠海的中小企业中,建站的只有不到三成。

“这里的很多人都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有欠缺,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看到身边的人没有,觉得自己也没必要花这几千块钱。另一方面,珠海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不够。我曾有一个上海的客户,我帮他建站,他凭着合约可以获得上海市政府30%-50%的补贴,而珠海的企业则完全没有这些补助”。

创业环境不理想并不是新话题,在一个纪念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的理论研讨会上,珠海市委党校副教授李英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珠海的工资比国内许多大城市低,创业前景渺茫,人才使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使得珠海这座城市对于高素质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政府应加强扶助中小企业

在采访中,不少中小企业主都有一种感受,珠海对引进大项目、知名企业不遗余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则关注较少。珠海并非没有创业园,但仅针对留学生,并且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对此趋势,林江认为,珠海想做大项目的想法不能说是错误,但并非只有珠海能搞大项目,河源也可以搞,中山也可以搞;而且珠海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土地,珠海很多版图属于海岛,海岛开发成本高,市内可共开发的土地其实少,可供使用的陆地面积并不太多;二是有环保的考虑,做大项目如果是制造业的话并无优势,珠海对环保有比较高的要求。

“珠海最好的办法,在创业上应该多做功夫。”林江总结道。

赖平也表示,在创业初期,尤其希望能得到政府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我想招一个美工,招了三个月都没招到。如果政府能够给政策,帮助进入大型网络公司的技术人才解决户口问题,能帮助珠海留住人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