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怎会不记得呢,版主,:)
看到你在招募战略小组啦,很忙吧?
对于企业战略虽然我从事过一些研究和小范围的实际操作,但还是感觉迷茫和无知。这里只聊聊我看帖子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臆想吧;
相对论坛的几个“老同志”的论点(譬如务实派重战术,轻战略,甚至鄙视,求学派重战略,主要是方法论方面,但对战术不熟悉),个人感觉要在战略上修养和加深理解估计知识结构上我们都薄弱了些,直观感受是在战略的小坛子里的家人,对资本运营(资本市场、资本转化技巧,财技等)相关知识认知比较寡,对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或制度经济学更是谈论极少,那相对一个大企业(以资本增值为考核重点),在不具备这些知识,只是从企业管理运营的内部入手(营销、组织构架、业务模式等)分析,显然环境重要因素的资料不足,如果企业有生命的话,她首先是个系统,必须有她的环境构架和内部环境适应的变机,这些就必须要求放大研究的环境范围,同时必须附加上较高等的技巧(数据模型“现象体系研究”,动态数据和事件发生学知识);相对一个还没有企业家或者企业家精神的产业圈,这些也许显得成本过高,又有较高的知识屏障,要求一个以急功近利、只有业绩没有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的公司来投入战略机构以构成成本的方式,肯定是不成的。
现在企业战略显然成为了管理专业的“显学”,这其中有中国企业近20多年来的历史教训的反省使然,产业链打造和产业经济圈分布学(宏观)也开始介入政府的运作职能(改制是其中比较明显的表象――当然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改制这样的大课题),更多的细节也在执行过程中反复调整政府资源的杠杆政策(资源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地方法规等等),企业同时面临运作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的压力(地产、矿产、化工等相关行业尤其明显,更可怕的是有些血脉性基础性行业如银行、信托等也同时进入关联状态),这个压力的状态又怪异无序。在此种环境下我们来谈企业个体的战略相比欧美企业已经相对有序状态下的丰富战略技巧就更显艰难,此种情形部分的出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50年前的发展状况,比如德国的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电信和电力行业整合(这是我最佩服德国经济调控的案例之一),比如韩国上个世纪的60年代的围绕汽车行业做的封闭式调控等案例。
先断断续续地写这些,容下次再续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