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中国如何才能有竞争力?

[复制链接] 0
回复
68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5-8 19:3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方军 2004年4月1日18:49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有竞争力?目前主要有四种思路:做大做强;打造产业链;成为标准制订者;以及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核心技术。常常被忽略和轻视的思路是: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市场扩张所带来的新商业机会。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新市场的涌现速度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企业竞争力是商业界瞩目的焦点。中国企业的每个海外运作都成为关注焦点,李东生因TCL与汤姆森的并购而成为《财富》杂志的“亚洲年度商人”。刘永行打通氧化铝生产、火力发电、电解铝产业链的操作被仔细分析,可以预见将被广泛借鉴。 要回答企业如何才能有竞争力,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企业竞争力?知名工业经济学家、试图开拓竞争力经济学领域的金碚将企业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更为简单的说法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那些短期和长期都有效益和有效率的企业。 对于更关注商业层面、管理层面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如何定义竞争力,而是如何拥有竞争力,因为对于某个具体企业是否有竞争力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在相对来说比较宏观的层面,中国如何才能有竞争力主要有四种观点或趋势。 “做大做强”或“做强做大”是近几年来最容易激起响应与争论的观点。规模效应的优势和面对强大跨国公司的压力使得“做大做强”的诱惑难以抵抗。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不能达到一定规模,小公司又如何能有国际竞争力? 在3月22日长江管理前沿问题论坛上,郎咸平教授说中国企业不应做大做强,他从公司财务的角度分析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的收购扩张,它们共同的现象是营业额迅速放大,但利润基本没有增长,结果就是成本失控。他看好金志国接手青岛啤酒后推行管理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措施。看来,并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如何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健康地做大做强。 打通产业链的做法同样颇具吸引力,它的特点是通过产业链上高效整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刘永行在铝、电和饲料相关产业的投资为例,刘永行的东方希望原主业是饲料,他在此之外构建第二主业电解铝产业链:控制上游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约占电解铝总成本30%-40%的电力由自备电厂提供,火电厂的蒸气可用到生产饲料的上游原料赖氨酸。在两个规模庞大、资金需求大的行业中,刘永行完善产业链,实现低成本竞争。做大做强、产业链竞争的共同点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提高运作效率。 第三种趋势是,通过标准领域的动作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争议。最近广为讨论的中国无线局域通信标准WAPI被认为是这方面的最极端例子,即将于6月1日施行的强制国家安全标准将只授权给国内的企业,外国企业需要从获授权的中国企业处获得许可。之前,我国VCD企业还曾尝试建立SVCD工业标准,但因为产业整体升级换代到DVD而未见成效。由大唐电信建立的TD-CDMA标准至今仍处在不确定之中。《纽约时报》引述这样的观点,美国等国长期利用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力量推行技术标准,凭借庞大的人口和高速增长的经济,中国试图成为标准制定者。 长期看,中国成为标准制定者是必然的趋势,但具体到WAPI这个个案,问题就是:现在是否是推行类似标准的恰当时机?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成为标准制定者?是凭借技术、市场实力融入现有标准制定体系,还是在中国国境内强制推行某种标准? 第四种观点是,中国企业应该自主开发,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最受欢迎的说法,放到长远视野里,几乎没有多少有说服力的反驳论点。但具体到某一产业,譬如手机制造,是从头开始研制自主技术,还是借助国外技术直接生产抢占市场,这是一种权衡的艺术。而影响更为深远的抉择是,在抢占市场的之前、同时、之后是不是还在做自主研发,还是彻底放弃自主研发? 中国企业竞争力另有一个重要的来源——庞大的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使得这一市场越来越大,超出我们所能想像。大约十年前某跨国日化公司这样推销中国概念:中国有10亿人,每人消费10美元日化产品,就是100亿美元的市场。这个概念曾备受嘲笑。但现在,价格在千元至几千元的手机在中国就有近3亿台。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形象地描绘中国企业的战略困境,头顶是知识产权“天花板”,脚下是掌控全球销售网络的沃尔玛等“地板”,中间还要遭到反倾销“隔板”的攻击。他认为,中国企业可倚仗的力量之一就是庞大的本土市场。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可能并不太成功,但现在,情况正发生变化,拥有经验、市场和资金的中国公司可以收购国外技术公司,可以平等合并,依靠市场获得竞争力。 在庞大市场以及它带来的新商业机会中,可能产生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庞大的本土市场,没有可参照的基准。日本沿着产业链上升,最终是同时兼顾日本市场和全球市场(主要是欧美);台湾地区因为本土市场小,从一开始就是融合到全球产业链之中,在细分市场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新商业机会可能带来两种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新市场建立者和入侵者。新市场建立者可能具有真正的优势。3月5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灵通网(Linktone)就是新市场建立者,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带来增值服务提供商这个新市场。包括灵通网、TOM等多家在内增值服务商拥有真正的竞争优势,规模更大、技术更强大、资金更雄厚的跨国公司与它们相比并不占优势。 入侵者可能依靠价格优势,可能靠以新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每个现有行业的新进入者必然都是带来新的东西,中国地产行业的入侵者天津顺驰,它所带来的是高度授权的经营模式和高效的现金流管理。但中国的市场至今尚没有这样的例子:戴尔可能是入侵者最为戏剧性的案例,它彻底打破PC业的竞争模式,让所有竞争者无所适从。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