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3-4-4 12:46:00
|
只看该作者
在用友当干部
用友北京本部有员工470人,共有25个部门经理,20 多个业务经理、技术专家,业务经理和技术专家没有管人的权限,但是亨受经理待遇。
用友的提升标准
用友决定提升一名员工做经理,业绩表现一般占50%至70%,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素质考虑。例如发展潜力、职位重要性、岗位重要性,还有团队合作精神等。在用友的管理者素质的标准里,大概要考虑四大方面的素质:一是知识背景;二是专业的技能,看员工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第三个是业绩;第四个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主要指员工的个人行为规范,例如对人的态度,团队意识,特别是为人做事的品德。
干部能上能下
用友推行管理者能上也能下。1999年用友开年初管理会时,有40多个经理参加会议,而2000年开会时只有20多个经理了参加会议。不是用友真正将那些经理免职了,而是业务调整,有些部门整个被整合到别的部门,许多位置不存在了,但是用友还是保留这些经理的发展空间。从1997年,用友就开始提倡干部能上能下。2000年用友更严格干部管理,对干部全年进行考评,每个季度考评一次,考评完以后,公司会把考评结果在网上公布,而且是排名制,到年底的时候,综合排名前三名,可能管理者要提升或给予奖励,后面的可能会停职,免职。
用友的6条发展线路
记:软件企业人员都比较年轻,比如说编程员吧,可能年龄再大一点,干久一点,上去了就是部门经理或业务经理,但是作为编软件的人职业周期可能都不会很长,因为精力和思维敏捷度有年龄局限,存在大量淘汰的问题,例如用友的管理位置也只有四五十个,怎么样激励员工长期干下去?是否要不断地换血?
郭: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就我个人感觉来讲,公司为员工提供这种经理的位置永远是有限的。但是给大家提供的专家、业务经理、客户经理,这种角色还是比较多的。用友就划分了五大序列的发展线路,比如说产品开发序列、知识服务序列、市场营销序列、专业管理序列、辅助业务序列,五大序列最高待遇都能上到副总经理,他们的空间都比较大,如果加上管人经理的话,是6条线。用友6条线的发展都和工资制度完全吻合,从1至16级,每一级里分3档,跟工资级别完全配套。
用友的岗位认证标准
用友有一个任职职责标准,跟薪资、发展权限都结合在一起。员工在职位和技能上如何发展,通过这个标准可以找到差距。比如说员工现在的级别是工2,如果员工想做到工1,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有什么样的业绩才能做到工1,在这本标准书里写着,如果员工做到这个程度了,你就可以申请。比如申请做到工1,人力资源部的考评成绩认为你到工1,就给你做工1,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标准。
职业生涯
几年前用友的员工没有职业生涯的概念,1997年开始进行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的理念,员工开始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管理者需要,员工也需要,所以员工和管理者相互拉动,使职业生涯管理深入下去。
王文京和他的左右
用友有总裁信箱,员工可以给总裁写信,也可以给王文京发email。但是王文京是董事长,基本上不负责用友的具体经营。经营方面的事由总裁郭新平管。用友没有把董事会成员列入到16级工资里面来。管理人员里最高级别郭新平,下面是高级经理,几个副总,副总组成核心团队。
改任命干部为考察干部
用友任命管理干部,跟员工绩效考评不完全吻合,有时选一个人做管理者,不一定完全看中员工的业绩,更看中员工的协调运作,计划推动和创新能力。用友还讲究一个德,就是道德,品德;智,比较聪明;体,身体比较好。用友在选拔一名管理者时,可能会在一个工作组里有几名备选员工,最后指定其中一名来做管理者。"目前是这样,当然这种方法,我认为欠缺很多,因为指定成份比考察多,可能以后我们就是备选方案,提名制,考察,最后通过考察的结果,评议得出管理者来。"
用友的管理者分为几个档,有人力资源管理权限就属于部门经理,部门经理有三档, 7、6、5属于部门经理档,4、3是高级经理档,2、1是总经理成员档。
管理者难找
"软件企业能提升一个部门经理不容易,往往是有了位子,经理难找。"用友人力资源经理郭延生有这样的困惑。"随便找一个去做部门经理是没问题的,但是真正适合这个位置的不是特别容易找,因为软件人才往往个人的个性比较多,管理别人的能力和欲望不是特别大,所以他平时不太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你真的发现有一个机会给谁的时候,就有种拿不定主意的感觉。"所以用友只好专门进行干部训练,来让软件人才变成管理人才。
培训
干部培训营
1997年以前,用友还没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连郭延生(用友人力资源经理)这样的部门经理几乎从来没有人指导过该怎么做部门经理。1997年以后,用友对干部陆续有些培训,开始请外企的经理、老总来讲讲课。管理者强烈地感到和外企之间的意识差距和思维上的差距,学习空气在用友公司变得空前浓厚。1998年,用友和清华大学合作搞了一期MBA班,让所有干部去接受管理系统知识的学习。2000年,用友将这种干部学习,变成干部训练,形成了今天的干部训练营。训练营通过设计互动式操作训练的方式,告诉经理人,部门业务应该怎么推动,计划应该怎么制定,跟员工怎么沟通,跟上级怎么沟通,怎么做好部门经理的角色,甚至详细到怎么为人处事。2000年训练营有17次课,一个月一次,每次两天,大概有20天时间。基本上是按照40(每周工作小时)+4(每周学习时间)设计的。
训练营课程
用友今年的干部培训课程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是管理技能类,主要包括部门计划制定、预算分解、业务推动和业务控制等方面 ;第二类主要是素质或称管理技巧类,包括企业文化与自我超越、沟通与演讲技巧、团队建设等;第三类是开拓思路类,包括市场营销组织、渠道、价格、促销、品牌推广等,给每个人都灌输这种意识 ;第四类属于专项知识类,包括软件开发管理、测试方案设计等。这些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于美国、台湾、国内著名企业的高级经理和高级工程师。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提升用友经理人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受欢迎。
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来了之后,用友都会给他们做三天时间的培训,讲一些企业的规划,企业的发展之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制度,与人相处再融入企业环境的方法。新员工一年会有几次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不涉及技能,技能培训由部门经理去组织提供,会有师傅带徒弟的方法,也有采用老员工为新员工集中传授的方法,具体方式由部门经理去组织。
其他员工的培训
用友给在岗很长周期的员工提供的培训大概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技术培训,像人力资源部每年春天会有一个技术培训计划,组织相关部门确认以后,帮他落实场地、师资,组织这种培训,培训完后要考核,这些内容会记在员工档案里。用友也会给员工做一些素质培训,比如EQ、顾客满意、团队、如何成功等的培训,这样的培训一个季度组织一期班,利用半天的时间为大家做这样的培训,主要调整员工对待事物的方法,在某种程度来讲就是情商的培训。
平均来说,每年每个员工会接受一个星期的培训。公司的培训费用将占到公司营收的1%左右。
确定培训内容
用友的培训内容通过人力资源部征集部门意见来决定,部门主要通过和员工进行沟通,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培训内容。各个部门提交上去的培训计划,到人力资源部集中起来,形成一年的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安排的技术培训都有考核,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看大家学习的效果和心态。"程序员自学成才的比较多,集中培训是必要的手段,但真正成才的程序员往往靠自己琢磨,而且在工作中学习效果是最好的,知识折旧非常快,很多东西要在工作中学。"
员工上网
用友进行的课堂培训以技术为主。有关公司的许多知识,例如制度、政策咨询,新员工须知,这都属于企业培训的内容,很多内容在网上公布出来,员工可以自己去学。网上也有些技能的培训,例如如何制定销售方案、用户方案,如何进行任务管理,网上定期会有这种文章发布,员工可以自己去学。用友对员工上网的资源管理方式是 :上班时间,一些固定技术站点将开放,而与技术无关的站点,例如新闻、社区站点,总经理和员工都上不能访问。而下班以后,这些站点就开通了,员工可以任意访问。
如何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积极性不是调动起来的,这跟公司的大环境关系非常密切。用友曾经处在调整期,大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比较迷茫,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用友在发展的道路上曾经扛过民族大旗,"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推动中国管理进步",在当时情况下能够赢得一些单子。现在中国用户也国际化了,他们开始用相同的眼光看待国内国际企业。现在用友开始建立一种比较规范的、国际化的企业理念,希望成为管理规范的企业,用友到了理念转型期,企业在上升的阶段,发展的空间变大,所以大家都学得比较积极。
培训力量
用友没有专职的教员,但是有专职的培训主管。用友的新员工培训,是由企业内部的人讲课,新员工培训课程是《企业文化与自我超越》。用友在全国的合作伙伴、代理商、分公司进行的培训,也是公司内部的人去讲。每年员工在培训输出上要花费很多精力,例如产品怎么维护,怎么使用,怎么去建立方案,怎么去竞标,还有销售技巧和服务技巧,都属于培训。用友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培训,也是员工自己去讲授。
沟通
用友的BBS
用友公司的BBS和许多公司的BBS一样,刚开始大家在BBS上畅所欲言,后来就有点变样了,也曾出现过许多消极的信息。据了解,很多企业关闭了BBS,而用友公司到目前仍正常开放着,按他们的话讲,"这可能是一种考验,看看企业的管理者有没有勇气面对这份大字报,并认真听取不同侧面的意见,努力去改进"。用友也曾想用真名制的方式来管理BBS,但是考虑到大家的心理因素,没有采用。
看来,BBS对公司传递信息是一种非常便利的方式,而且喜闻乐见,但是总有些让管理者害怕的东西在上面,如何管理好BBS这样一份高科技的大字报,需要所有企业认真思考,并想出好办法。
申诉途径
员工在用友遇到困惑,如果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可以去问人力资源部,遇到行政方面的问题可以问行政部,每个人都有电话表,员工直接可以打电话,职责也都是公开的。如果员工觉得这事他们都解决不了,需要跟王文京沟通,有总裁信箱,也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到总裁办公室去。但是这些通道还是不够充分,至少是单向的,需要员工主动去说事,员工这时比较有顾忌。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人力资源部主动找员工谈话。
用友有一个奖罚条例,员工的议案被公司接受,公司会有奖励,奖励一般都在网络上的光荣榜公布。今年有一个员工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公司给他奖励1000元,在网上公布后,员工直接到人力资源部领钱。另一个员工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有员工在网上求助急需将产品资料翻译成英文,然后这名员工就接过来翻译,被帮助的员工希望对这名员工给予奖励,公司在公告栏公布这种良好行为,给他2000元奖励。
员工意见调查
用友人力资源部自己做员工意见调查,每两年会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很多方面,管理、薪资、办公环境、个人发展、员工之间的沟通,甚至包括午餐情况。通过调查来看员工主要关心的一些问题,然后对其中大家反映最激烈的一些问题,在网上做公开正式回复。如果有些情况反映的是某个部门的情况,就会将这些内容反映到某个部门,为这个部门改进工作做参考计划。
务实年
用友从今年开始,更强调务实,要把事情落到实处。例如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人力资源部要做具体的事情,真正的尊重员工,让员工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和好的发展。郭延生认为用友的管理水平在国内企业中还是比较有优势,从思想意识角度,用友公司的管理,逐渐向国际化公司靠近,更强调一种公平、开放、创新和均衡等概念,目前从执行层面来讲,跟国际化企业还有差距,从意识来讲,基本已经到位。用友公司个人崇拜程度不是特别多,管理人员跟老总常常可能是激烈"对抗",争论问题。
王文京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变少
王文京的冷静理智、敏锐和持重成为用友人的一种风格标准。以前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用友创始人王文京和员工直接交流的机会非常多,用友一个季度能够开一次总结大会,在会上王文京会把他的一些想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的进展都跟大家沟通,说给员工听。随着公司规模不断壮大,从1999年开始,用友人越来越多,多得甚至没有一个大的会议厅装下这么多人,交流的机会变少了,改成半年一次了。王文京现在任股份公司董事长,管理责任弱化,所以跟员工见面的机会就进一步减少了。但是 :"王总特别珍惜与员工交流的机会,不论什么场合,什么事情,都特别愿意与员工交流。"
软件业成了传统产业吗?
记:以前说硬件是传统产业,软件是很新的产业,现在和网络新经济相比,软件是否成了传统产业?
郭:我不这么认为。大家可以看,网站的结局是什么?亚马逊已经接近于倒闭了,新浪、网易、搜狐,他们创造的价值有多大?我想现在还没有到定论的时候,网站就一定会永远辉煌下去吗?如果网站没有创造价值,我觉得它的存在就很微妙了。软件企业在创造价值,真真正正在帮用户解决问题,当然我并不是说网站什么问题都不解决,比如网站新闻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创新,但是它毕竟是需要经济利益作为基础的。中国软件业要想发展好,首先需要把大家这种浮躁的心态先降下来,尤其是政府,首先要把这个降下来,不要跟风,研究人家的新动态是对的,但是跟风炒作是错误的,当然这也是对媒体的建议。
记:媒体永远是什么热闹说什么,媒体的立场是读者的立场,用友做ASP,给客户一种应用的服务,就目前来讲也属于一种概念吧?
郭:有这种成份,但是我觉得用友具备这种概念的基础,因为用友有自己的应用产品作为基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软件来为自己解决问题,用友还是有一些了解。毕竟有10多年的基础,包括用户基础、产品基础。为用户提供服务,我认为用友是可以做到的。现在我们有好多网站,送矿泉水、送冰棍、送一瓶酱油一瓶醋,我觉得这是没有基础的,配送基础没有,成本太高。我并不认为用友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用友有基础,就可能会真的成功。
记:用友是从财务软件入手,逐步地进入管理软件,例如现在做的iERP产品,还有下一步的ASP,用友成功了吗?
郭:我觉得从现在用户的应用来讲,用友已经是趋近于成功了,如果从目前用友的市场占有份额,社会影响面来说,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距离。即便是这样,我个人还是对成功有一个问号,现在不到成功与失败定论的时候。SAP是全球最大的ERP软件厂商,现在它面临很大的压力,你说它成功了吗?它有那么多资源,有那么多用户,可是它真成功了吗?很多用户要来集体诉讼它,如果这种诉讼成立的话,它就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软件的成功与失败,我个人来讲都还没有到定论的时候,而且成功永远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我个人认为,用友从1988年到今天为止的一段过程是成功的,后一段过程我们相信我们努力会成功。
王文京用人
王文京常常会给人一个舞台,然后靠员工去想像发挥,他很少告诉你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如果这件事情对,王文京同意你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至于怎么发展,你自己去想吧。王文京在战术层几乎是完全授权的。用友常常有些经理会有这样一些疑问:王总这么定了方向,他又不告诉我怎么做,我怎么干?如果员工不改变这种观念,等王文京告诉你怎么做,等于是等着免职通知书。因为王文京只告诉你大方向是这样,具体怎么做,你应该去想,要不然要你干嘛。 王文京用人的方式,从积极的意义来讲,使一个人能够更有效地得到成长;从消极的方面来讲,可能探索的周期会长一些,所以用友发展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的速度-中等速度。激情企业有可能超过用友,但是超过用友以后,可能很快就倒了。从用友过去的情况来看,竞争对手这么多年跟用友拼杀,总的趋势都是他们即将接近用友的时候就倒掉了,几乎每个竞争对手都是这样的,用友一直处于比较稳的过程。这跟用友锻炼人的方式有一定关系。用友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定要去找王文京,自己就定了,王文京给员工一个"势力范围"-舞台,用友人觉得王文京比较理智。
王文京不独裁,王文京喜欢听你说一些东西,他听得特别认真,细致,你甚至在他面前发牢骚或者激昂澎湃都没有关系,他都能承受,但是他最后可能已经有自己的定论了。用友有员工开玩笑说:王总征求你意见的时候,也就是告诉你结果的时候。
有时候因为员工有一些反对意见,王文京确实也会改变主意。王文京的决策权是绝对的,但是他不绝对控制这种决策权。这是王文京的决策系统。
国外一些资料显示,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在决策知识系统非常健全的情况下,决策失误率达到50%,而中国国内的企业在决策系统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决策失误率会更高。而用友的决策支持系统并不是很数据化,可能更多依靠的是王文京的灵感。决策出了错误,王文京愿意自己承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用友能够杀出财务软件重围,做ERP软件,现在又通过伟库网实施ASP角色转变,反映出王文京在大方向上的敏锐和果断。
中国软件批判
中国软件人才是一堆金光闪闪的珠子,但是缺一根软件工程管理的线;中国软件人才多,但是大量的劳动力没有出口创汇的产品 ;中国软件产业一直想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但是上升了一段时间开始在原地转圈。这是大家一直在谈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们的思维还是定位在编程序这个位置,对整个软件产业的人才结构没有认清,没有真正形成整个软件产业的链条,但是形成了盗版刻录,正大光明销售盗版的"流水线"。中国软件业当然有点像农民种地,没有很好的产供销渠道,做了大量软件但是卖得不好,丰产不丰收。
"中国软件业,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这跟中国的软件人才积累不够有一定关系,跟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有关系,跟中国的开放性不足也有关系。"郭延生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中国软件产业的基本不发达状态。
中国缺乏国际化的软件贸易人才。一个很简单的现实是:中国软件业一直想将自己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上去,但是中国有很多买卖布匹的外贸人才,却少有软件出口的人才。这道理很显然,如果没有了解国外软件市场,不能准确知道国外软件市场的需求,大量的程序员怎么去编出口产品?大家可以认为软件人才就是编软件的人才,但是软件人才不可以认为在搞软件的人当中"万般皆下品,唯有编程高"。中国的程序还没有走出国门,国外的程序就进来了,只能说中国是别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而中国的程序员连国内市场这杯羹都难以自保。大家谈了半天国际化,是我们自己没有国际化,而是被别人国际化了。
在中国做软件首先要想着国际化。做软件如果还认为做中国的软件,做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软件,本身就是对国际化的一种无能的抗拒,其结果是离国际化更远。不具备远离本土作战能力的军队未必能够保卫祖国。如果软件企业没有做国际市场的理想,很难做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首先就是国际软件产业竞争的焦点。
中国软件业根本没有骄傲的可能。为了记住某些隐痛,应该将"中国人聪明会编软件"改为"中国人聪明只会给外国人编软件"。现在只能说,中国的软件产业已经在逐渐脱离手工作坊式操作,但是手工作坊式的痕迹仍然非常深刻。像用友这样在中国软件界声名葳蕤的企业,在北京只有300人的软件编程队伍,已经算是在大规模开发产品,这离国际软件企业的规模差距是2位数。北大方正、深圳金碟,我们只能说他们具有比较纯粹的软件开发队伍,但是整个软件开发管理过程都不能说先进。东大阿尔派董事长刘积仁曾经说要找1000人在东大软件园编程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理想,但是1000人编什么?1个中国程序员创造的价值如果抵不上一个美国程序员的1/10,中国的软件生产力不仅仅是规模的问题,差距就到了另一个范畴-劳动生产率。寻找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管理,寻找更高的效率,寻找中国软件产业的未来,路还很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