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讨论]给培训主管的十个问题

[复制链接] 5
回复
93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3-25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你目前是或你希望将来成为专业的企业培训主管,并将其作为你今后的职业,我们这里提出十个你需要解决并能够清楚回答的问题:

  1.培训主管应如何在企业中定位?解决应如何做而不是做的技巧问题。   2.培训主管的核心工作/任务是什么?   3.培训主管应在企业的业务运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4.培训主管的工作范围边界在哪里?   5.根据企业的总体策略和需求建立培训的目标和计划?   6.培训需求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如何把握衡量真正的需求?   7.培训应该是: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提高岗位技能?提高人员素质?增加知识?   8.培训主管应掌握的关键技能包括哪些方面?   9.专业的培训主管工作任务有哪些?工作流程如何设置和需要什么文件?   10.和企业内不同层面的沟通形式和内容如何?   我们发现,目前有些企业的培训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浮在表面上,培训效果不能十分令人满意。分析其原因:我们暂且不涉及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质量。大家采用类似的工作程序,尽管在细节问题上有些差别,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实际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非是工作的技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培训主管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同,经验和水平不同,在起点上就有了偏差。尽管企业上层领导对待培训工作的态度会对培训工作产生很大影响,但仍无法掩盖培训工作的自身定位不准确和素质的差别所带来的后果。工作常常陷于具体事务和流于形式,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如果培训工作长期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或者说和实际业务不发生联系,不被业务职能部门认可,培训就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落脚点应在什么地方,如何使培训和业务紧密联系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培训主管有时抱怨企业对培训工作不重视可以理解,期望某一天领导彻底觉悟当然是再好不过,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仍在培训主管本人,得到了各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出路就在于将企业的目标和业务需求与培训很好地衔接起来。

请家人就以上问题看如何解决?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4-4-2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没人想起,只好自己[em23][em23]
板凳
发表于 2004-6-26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问问题的人,甚于给答案的人。

虽然还没准备好回答这些问题,但先顶一下拉。

[em05]
4
发表于 2004-6-28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共鸣,但是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啊!

为什么现在的培训没有效果应该不是这么简单的原因吧?

以下是转贴

企業內部教育訓練、學習發展必需從所謂的”活動基礎(Activity Based)”轉換為”結果基礎(Result Based)”,而相關負責人的角色更是必需要轉型成所謂”企業內部績效顧問”(Inner Performance Consultant)。

Activity Based

Result Based

訓練規劃未連接企業特定需求

訓練規劃需連接企業特定需求

未評量績效表現

需評量績效表現

未針對行為改變與企業改善(Business Impact)設定具體目標

針對行為改變與企業改善(Business Impact)設定具體目標

未對參與者所應展現結果投注任何行動

事前對參與者所應展現結果進行溝通宣導

企業內部環境未針對為轉變進行調整

企業內部環境為轉變進行調整

管理者與參與者間沒有建立夥伴關係

建立在管理者與參與者間的夥伴關係

未對結果進行評量,以及成本效率分析

對結果進行評量,以及成本效率分析

訓練規劃與匯總報告皆為計劃導向(Input Focused)

訓練規劃與匯總報告皆為結果導向(Output Focused)

5
发表于 2004-6-28 14:13:00 | 只看该作者

接上!

訓練、學習與發展的成本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係

在談訓練、學習與發展的成本之前,首先必需澄清的一件事是,訓練、學習與發展的目的。

其一、任何訓練、學習與發展之活動,基本上都是為達某種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說,它都不是一種最終的目的,而是一種為達最終目的所採用的手段或過程。

目的為何?簡單來說,就是獲取持續改善的”結果”,如更多的獲利、更大的市場占有率等,為何加上"持續改善",主要是因為在企業永續經營的前題下,我們通常都要求必需”持續”,而在這個要求下,”持續”也的確占佔有更大的意義。

因此訓練、學習與發展的成本,可以解釋為持續改善結果的”取得成本”,其所代表的意義,也就必需從構建”結果”的投入資源開始,除了資金、當然也應包含經理人以及員工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我們以”整體投入資源”來表示。相對的,我們當然也就必需關心所謂”'績效”'的問題,也就是這些”整體投入資源”的”投資報酬率”。

常見的訓練、學習與發展謬思:

我們常常見到,企業為節樽成本時,首先認為可以將訓練、學習與發展費用刪減,這項費用在會計科目上,也都是費用,相關的部門也都列為所謂的”成本/費用中心”

然而只要我們回過頭來了解之前的澄清,就可以發現這個”費用”,若改用”整體投入資源”來解釋,基本上應該改稱為”持續改善結果的取得成本”,相對的,這個成本,除了直接產生的費用之外,就會更合理的,將企業經營中最為寶貴的,經理人與員工所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成本列入計算;甚至包含所謂”學習過程中嘗試錯誤的次數與其相關發生的企業成本,以及我們想要探討的,相較之下,同樣的資源在不同決策投注標的下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是持續改善的結果。

更深入探究,我們可以有如下的發現:

一、如果投入成本的多寡,會影饗企業經營的結果,當然在權衡取捨之間,就不會是單方面的、簡單的精減費用,可以看到經營成果的增加這種簡單的線性公式。

二、相對的,投入成本的多寡,若是與經營的成果呈現正相關,接下來的議題,便是如何決定一個最佳績效平衡點,此點的決定因素將可導致企業最佳的績效表現(不一定僅單方面表現在最大的營收或獲利),也就是最佳投資報酬率的問題,同時還必需將短中長期的企業經營目標同時列入考慮。

換句話說,一種單一的初期投入資源可能可以換取企業某種結果的大幅提升,但在某個高點之後,此種資源的投入其所表現的產出有通常會逐漸衰退(但不至消失),企業必需動態調整其它的資源投資組合。

更重要的是,各種投入資源的不同權重組合,也將影響產出與報酬得表現。

以整體成本觀念來探討(即不單觀察會計費用上的變化),專業經理人就可以發現,重要的功課有二:

1. 投入多少資源可以招至最大結果(包含有形與無形的資產,如商譽、客戶的滿意與員工的學習成長,以上同時引導出長期持續產出改善結果的最大值),現行的資源是否應該刪減或增加? 額度多少?

2. 投入資源的排列組合應如何決定(如內、外部的訓練課程比例,參與的時間等)

延伸的議題則是,當”整體投入資源”已達動態最佳化時,但長期持續產出改善結果尚未達最大值時,是否應花力氣調節其它資源的投入,這些議題各是什麼?是否也具有排列組合的特性?實務上應如何處理?

ROI is the King!

總而論之,投資報酬率(ROI)將是用以衡量訓練績效的最後一把尺,如同任何Level I至Level IV的評量,這個稱為Level V的評量,將告訴我們如何將企業內部教育訓練、學習發展的投資,透過有效的評核機制與方法,讓企業主得以於決策過程中做有效的參考;而這些以上與人力資源有關的議題,其實也是與企業經營者、專業經理人、一線管理者,在扮演人力資源角色時,必要的課題

6
发表于 2004-6-28 14:1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的帖子的名称是"向老版show出真正的訓練績效!",所以现在我要说的是培训并没有体现出它的绩效,我们用绩效考核规范工作指导工作,却很少用到培训上,我现在和我的培训专员谈培训时就是和谈效果,效果是根据现场反映出来的,不需要他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