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訓練、學習與發展的成本與企業經營績效的關係 在談訓練、學習與發展的成本之前,首先必需澄清的一件事是,訓練、學習與發展的目的。 其一、任何訓練、學習與發展之活動,基本上都是為達某種目的的手段,也就是說,它都不是一種最終的目的,而是一種為達最終目的所採用的手段或過程。 目的為何?簡單來說,就是獲取持續改善的”結果”,如更多的獲利、更大的市場占有率等,為何加上"持續改善",主要是因為在企業永續經營的前題下,我們通常都要求必需”持續”,而在這個要求下,”持續”也的確占佔有更大的意義。 因此訓練、學習與發展的成本,可以解釋為持續改善結果的”取得成本”,其所代表的意義,也就必需從構建”結果”的投入資源開始,除了資金、當然也應包含經理人以及員工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我們以”整體投入資源”來表示。相對的,我們當然也就必需關心所謂”'績效”'的問題,也就是這些”整體投入資源”的”投資報酬率”。 常見的訓練、學習與發展謬思: 我們常常見到,企業為節樽成本時,首先認為可以將訓練、學習與發展費用刪減,這項費用在會計科目上,也都是費用,相關的部門也都列為所謂的”成本/費用中心” 然而只要我們回過頭來了解之前的澄清,就可以發現這個”費用”,若改用”整體投入資源”來解釋,基本上應該改稱為”持續改善結果的取得成本”,相對的,這個成本,除了直接產生的費用之外,就會更合理的,將企業經營中最為寶貴的,經理人與員工所投入的精力與時間成本列入計算;甚至包含所謂”學習過程中嘗試錯誤的次數與其相關發生的企業成本,以及我們想要探討的,相較之下,同樣的資源在不同決策投注標的下的投資報酬率,也就是持續改善的結果。 更深入探究,我們可以有如下的發現: 一、如果投入成本的多寡,會影饗企業經營的結果,當然在權衡取捨之間,就不會是單方面的、簡單的精減費用,可以看到經營成果的增加這種簡單的線性公式。 二、相對的,投入成本的多寡,若是與經營的成果呈現正相關,接下來的議題,便是如何決定一個最佳績效平衡點,此點的決定因素將可導致企業最佳的績效表現(不一定僅單方面表現在最大的營收或獲利),也就是最佳投資報酬率的問題,同時還必需將短中長期的企業經營目標同時列入考慮。 換句話說,一種單一的初期投入資源可能可以換取企業某種結果的大幅提升,但在某個高點之後,此種資源的投入其所表現的產出有通常會逐漸衰退(但不至消失),企業必需動態調整其它的資源投資組合。 更重要的是,各種投入資源的不同權重組合,也將影響產出與報酬得表現。 以整體成本觀念來探討(即不單觀察會計費用上的變化),專業經理人就可以發現,重要的功課有二: 1. 投入多少資源可以招至最大結果(包含有形與無形的資產,如商譽、客戶的滿意與員工的學習成長,以上同時引導出長期持續產出改善結果的最大值),現行的資源是否應該刪減或增加? 額度多少? 2. 投入資源的排列組合應如何決定(如內、外部的訓練課程比例,參與的時間等) 延伸的議題則是,當”整體投入資源”已達動態最佳化時,但長期持續產出改善結果尚未達最大值時,是否應花力氣調節其它資源的投入,這些議題各是什麼?是否也具有排列組合的特性?實務上應如何處理? ROI is the King! 總而論之,投資報酬率(ROI)將是用以衡量訓練績效的最後一把尺,如同任何Level I至Level IV的評量,這個稱為Level V的評量,將告訴我們如何將企業內部教育訓練、學習發展的投資,透過有效的評核機制與方法,讓企業主得以於決策過程中做有效的參考;而這些以上與人力資源有關的議題,其實也是與企業經營者、專業經理人、一線管理者,在扮演人力資源角色時,必要的課題 |